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表的未来! “独立”还是“依赖”?

时间:2024-05-22 17:39:47 科技赋能

(作者:程鹏)手表这种产品,目标用户不应该只是科技爱好者,而是着迷于时尚潮流的普通消费者,对吧?在周三凌晨的苹果发布会上,APPLE WATCH的惊艳亮相成为整个发布会的最大亮点。

这款被库克称之为“新品类”的产品不仅在讲解时间上击败了两款iPhone 6,而且在后续的产品体验过程中也得到了嘉宾和媒体的热情支持。

但说实话,从产品类型上来说,APPLE WATCH并不是一个新的发展。

或许“数字表冠”的出现在操控方式上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但就功能定位而言,APPLE WATCH仍然属于我们常说的智能手表范畴,与目前众多智能手表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市场上使用Android系统的。

但在产品角色定位上,领先的Android智能手表产品已经开始与APPLE WATCH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以最近发布的三星Gear S为例。

它已经开始增加对SIM卡的支持,并且具备独立的移动互联网能力,这样就可以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提供相对丰富的服务。

但在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中,这种“独立”并不多见。

除了计时功能和健康数据监测功能可以由APPLE WATCH独立完成之外,这款备受期待的新款智能手表还拥有很多功能。

所有功能都需要iPhone的配合,比如导航功能、短信接受和回复等,都需要通过另一部配对的iPhone来完成——这似乎有点像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因为这是仅适用于第一代产品。

,Android系统智能手表如此依赖手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苹果的创新能力不如谷歌阵营的那些厂商呢?事实上,还真不容易下结论。

不同的智能手表厂商在产品定位上有不同的选择,希望达到的市场目标也有很大不同,所以功能选择自然也有些不同。

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Apple WATCH 的做法似乎更加“简洁有效”。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智能手表的屏幕面积确实有限。

如果想要承载太多的功能,必然会遇到交互方式不方便的问题。

虽然语音输入技术进步很快,但毕竟还是无法与虚拟手表相比。

键盘或手写输入同样成熟,但在智能手表屏幕这么小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手指能像飞一样快地使用呢?因此,将社交、聊天、浏览网页、甚至回复电子邮件等所有功能都搬到智能手表上感觉就像是一个梦想。

其次,既然智能手表因输入能力的缺陷而无法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能够提供全方位即时通讯服务的替代移动智能终端,那么为什么它必须具备独立连接互联网的能力呢?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专攻技术领域”的APPLE WATCH做法显然更为可取。

不仅减少了产品研发和生产不必要的硬件成本,而且能够更精准地锁定目标用户市场,更符合产品设计领域。

“少即是多”的趋势。

最重要的是,APPLE WATCH的设计者在硬件功能方面并没有刻意追求完美,让APPLE WATCH的设计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用户的体验。

恐怕也正是因为如此,APPLE WATCH才能做出如此多的材质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