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没有使用价值,智能穿戴设备何来未来?

时间:2024-05-22 17:32:40 科技赋能

如今,运动与健康已成为国人日益关注的话题。

不少厂商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将“运动”、“健康”、“智能”结合起来,打造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以及其他标记为“可穿戴设备”的产品。

这些产品被大肆炒作,但也始终伴随着质疑。

为什么会有疑问?价格高吗?看起来不太好?还是还有其他隐藏的原因?报告显示,“不购买”最常见的原因是“功能上没什么用处”。

换句话说,产品没有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

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价值是什么?智能穿戴设备真的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吗?各种复杂的数据对大众运动习惯的培养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低廉的价格和外观是购买的动力吗?对于真实用户来说,智能穿戴设备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多少?据报道,超过一半的消费者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没有实际用途,只是多添加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出行卡张数、出行里程、心率等,这些数据对于用户的运动和健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就是智能穿戴厂商推广产品的方式。

但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如果只是数据,对于运动和健康并没有实际价值。

而且,智能穿戴设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并不合理,得到的数据的准确性缺乏说服力。

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智能穿戴设备很难成为日常必需品。

在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中,超过一半的人后来放弃了使用。

如此高的放弃率背后是产品本身的用户体验并不理想,说明大众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不难看出,智能穿戴设备受到质疑的最大原因是缺乏使用价值,但目前的厂商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行业内真正开发出产品使用价值的厂家屈指可数。

以国内市场为例,除了华为、小米、赤谷、乐信、爱微等规模较大的厂商外,大部分厂商只是互相抄袭。

,打价格战,力争在现有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行业创新力难以发挥。

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行业的正常发展。

发掘更多使用价值、满足大众需求,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普及大众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