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声讨可穿戴设备绝对是政治正确。
以智能手表为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万台,同比下降32%。
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万台,同比下降51.6%。
可穿戴设备正面临生死危机,一不小心可能就完蛋了。
可穿戴设备行业深陷困境。
一方面,由于产品不再惊艳,创新能力明显减弱;另一方面,智能手机软硬件不断成熟,取代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消费者需求快速增长。
衰退。
在如今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小众运动爱好者的玩物,大量制造商将破产并最终淡出大众市场。
除非我们找到新的方向,比如智能服装。
说到可穿戴设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手表、手环。
然而,智能手表和手环更多的是装饰性,并不能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智能手表和手环不适合放置太多传感器,手腕部分采集的数据有时不准确。
从这一点来看,可穿戴设备的衰落并非偶然。
那么,如果手表、手环都不适合作为可穿戴设备,那么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在哪里呢?答案是智能服装,目前认知度超过10%。
与手表、手环相比,智能服装有很多先天的优势。
首先,衣服是消费者的刚需,而手表、手环则是非必需品。
因此,智能服装的市场比较容易打开,而且市场足够大。
其次,真正的科技让你感受不到科技,智能服装正是如此。
消费者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感知可穿戴设备的存在。
智能服装将在“后台”默默关注消费者的健康。
最后,智能服装的款式、颜色、品种也更多。
这是由于服装的多样性。
一旦智能服装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流,消费者穿着的各类服装都可以作为研发目标。
目前,智能服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加入其中,例如美国的Levi's、波兰的Moratex、中国的柒派等。
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想象空间巨大。
未来,智能服装或将成为新趋势,引领时尚领域,并最终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据《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两年前智能服装出货量为零,但今年出货量将达到1万件,市场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