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的产品。
前不久,就连知名奢侈品牌LV也推出了一款Android智能手表“TambourHorizo??n”进军奢侈品市场,除了价格昂贵之外,至少在产品层面的基础体验应该是成熟完善的。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目前越来越注重最基本的功能体验。
只有基础的用户体验足够完善,该品类的产品才能逐渐被更多的用户接受。
例如,智能手表最初需要与手机连接才能实现网络互通,但现在可以独立连接互联网。
独立组网功能的实现是该产品类别成熟度的重大进步。
这背后,芯片厂商高通自然功不可没。
可穿戴设备独立组网的重要性目前,智能手表/手环仍然是可穿戴设备的主流形态,所以这里我们不妨以智能手表为例。
IT之家编辑总结,目前智能手表设备的核心功能包括三项:事件和消息提醒;信息浏览和健康监测。
如果要考虑独立联网功能对于智能手表的重要性,不妨分解一下这三个核心功能的重要性。
首先,事件/消息提醒可以说是智能手表功能设计的基础。
目前,基本上没有智能手表产品不具备该功能。
正是因为智能手表具有方便佩戴的便携性,消息提醒才能在短时间内被用户感知。
智能手表在能够独立连接互联网之前,必须通过蓝牙或者WiFi与手机连接,实现与互联网的通信。
这意味着手表上收到的消息实际上是在手机上收到的,不能距离手机太远,这样很不方便。
同样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功能的实用性和应用场景的广度都受到很大限制;再看信息浏览,当用户收到消息时,如果手表无法独立接入互联网,则没有相应的资源支持,而用户如果想在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上查看详细信息及相关信息,还是需要在手机上操作,非常没用。
不过,当智能手表能够独立接入互联网时,你就可以直接在手表上查看相关信息,没有任何麻烦。
这样就免去了手机不在身边的烦恼;最后是健康监测或运动监测。
很多剧烈的运动场景,比如球类运动或者健身房健身,都不适合随身携带手机。
但当智能手表可以独立连接互联网时,那么就不适合随身携带了。
您需要携带手机,可以随时记录并上传运动过程中的相关身体活动数据。
综上所述,独立联网功能不仅方便了智能手表,也提高了该类产品的存在价值。
换句话说,如果不能独立联网,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表吗?网络是基础设施,智能穿戴设备也不例外。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好,才能更好地修缮和建设其他建筑。
未来智能穿戴的主流产品形态显然不会只是目前看到的智能手表/腕带,但无论形态如何变化,联网是基本需求,而联网性能的好坏将决定智能穿戴设备的优劣。
一定程度上。
你能走多远?物联网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时代,万物互联。
几乎所有带电的产品都需要独立联网,甚至对稳定性、速度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智能穿戴也不例外。
可见,“独立组网”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重要的是未来,是物联网时代的基础。
像高通这样的技术提供商还可以通过尽快改进智能手机以外设备的独立网络技术,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高通在智能手机平台做了什么,以及高通在基带方面的优势。
不过,高通并没有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未来的物联网时代。
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是物联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通让这些产品能够更好、更独立地连接互联网,客观上推动了智能穿戴行业的进步。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骁龙?推出 Wear 系列可穿戴平台。
Snapdragon Wear是高通公司专门针对可穿戴设备推出的芯片产品。
第一款产品是2018年2月发布的Snapdragon Wear。
在此之前,可穿戴设备广泛使用Snapdragon芯片。
相比之下,尺寸缩小了30%,功耗降低了25%。
除了支持WiFi和蓝牙连接外,还集成了独立的4G/LTE和3G通信模块。
内置的X5 LTE网络平台可达到Mbps下行速度,远超市场。
上半部分支持2G/3G产品,支持GPS和GNSS导航。
这些特性,特别是4G/LTE和3G通信模块的支持,可以让智能手表设备更加独立,能够自行打电话、上网等。
Snapdragon Wear 是一个平台,包括芯片、软件、支持工具和参考设计。
可见,从此时起,高通计划深度改造可穿戴市场。
同年5月,高通推出了Snapdragon Wear芯片。
这个芯片是在Snapdragon中吗?在Wear的基础上,更注重产品市场细分,采用新一代Cat 1调制解调器,支持LTE/3G全球频段(LTE FDD/LTE TDD/TD-SCDMA/GSM),同时还支持蓝牙和WiFi模块。
与尺寸缩小45%相比,LTE待机时间达到7天。
它主要是针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设计的,是一种补充。
尤其是儿童智能手表日益成为可穿戴市场的必需品,Snapdragon Wear芯片无疑对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6月,高通在MWC上海展会上发布了新款Snapdragon Wear芯片,首次支持LTE Cat M1(eMTC)和NB-1(NB-IoT)连接。
高通布局未来物联网时代的目的已经显露出来。
具体来说,该芯片集成了LTE片上系统(So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和无线收发器,以及支持15个全球无线电的全球多模M1/NB-1/E-GPRS调制解调器频段。
。
定位方面,有GPS、Gnaros、伽利略、北斗的支持。
Snapdragon Wear芯片是高通深度渗透智能穿戴领域的体现,为需要更小尺寸、更长续航、更智能安全、全面覆盖的产品领域提供了保障。
除了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努力,高通还积极与OEM/ODM厂商合作,加速自主联网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推广,目标是加速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
例如,在最近的MWC大会上,高通宣布与ODM厂商播思和广达合作。
他们开发了基于Snapdragon Wear的参考平台,将支持设备制造商更快地将新产品商业化。
其中,播思已投资物联网领域,合作打造基于可利用现有LTE网络、支持全球频段的平台的参考设计。
此前,高通还与Infomark、inWatch等厂商达成合作。
数据显示,自从高通进入可穿戴设备半导体领域以来,已有不止一款可穿戴设备产品采用了Qualcomm Technologies的可穿戴设备平台,而已经发布(或宣布)的Android Wear?超过80%的智能手表都搭载了Snapdragon Wear系列。
综上所述,智能穿戴是物联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让智能可穿戴设备独立组网并像手机一样工作方面,高通主要坚持简化设计、高能效和更广泛覆盖的方向。
IT之家小编认为,这件事的最终意义并不是取代手机,而是着眼于未来的万物互联时代。
对于高通来说,提前整合智能手机以外的网络技术,积极进行产品布局,将有助于其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