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珠宝遇上智能,增加了来电提醒、计步、蓝牙连接等可穿戴设备的功能。
最重要的是,智能+珠宝的革命凸显了珠宝所传达的“情感体验”。
智能珠宝市场前景广阔。
但由于电子集成元件技术和消费者习惯的限制,智能珠宝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天花板,真正融入消费市场还需要时间。
下一阶段,基于珠宝的可穿戴设备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妥协策略”。
智能珠宝“蓝海”| “情感体验”前景广阔。
智能珠宝是一种将珠宝与智能芯片相结合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可穿戴智能设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想法和原型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出现了。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标准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形态日益多样化,在军事、医疗、工业、教育、娱乐等众多领域展现出研究和应用价值。
其中,珠宝的智能化成为近年来可穿戴设备的热门话题。
各大珠宝品牌纷纷成立或收购技术团队,投资“互联网+珠宝”蓝海,抢占市场。
就珠宝本身而言,分为时尚珠宝、高端珠宝、艺术珠宝等领域。
从数据和市场情况来看,以收藏为主的传统珠宝首饰销量连年下滑,尤其是在中国。
如今,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越来越与世界接轨。
他们已经意识到珠宝是配饰的一种,他们消费珠宝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时尚。
智能珠宝属于时尚珠宝类别,该细分市场的销售增长是全球最快的。
一旦在这个领域发现更多的时尚基因,未来将不可限量。
科技的介入可以不断为珠宝打造新的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这种需求。
如今,不少珠宝品牌已经开始进入这个市场。
例如,totwoo时尚智能饰品今年10月在米兰首次推出后,就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
2018年推出的SirenRing智能戒指可以保护女性。
当遇到危险时,只需转动戒指即可发出刺耳的声音,吓跑犯罪分子。
珠宝作为一种古老的东西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
除了其装饰功能外,佩戴者还希望通过装饰来表达情感、传达精神。
出于安全的需要,古人会佩戴珠宝来寻求保护;基于信仰的需要,人们会佩戴珠宝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基于被爱的需要,人们会通过赠送珠宝来建立彼此的情感联系……这样的需求数不胜数,而智能珠宝更好地满足了这种需求。
科技与珠宝的结合,可以丰富珠宝的美感,给佩戴者带来新鲜美妙的情感体验。
通过智能珠宝可以更好地利用亲人、恋人或社区之间的情感互动。
例如,智能珠宝可以发光。
当恋人彼此思念时,他们佩戴的珠宝就会振动并发光。
这绝对是一次美妙的经历。
美学、象征意义和情感互动都很好地融入到智能珠宝中,充分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给人深刻而美好的情感体验。
这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可穿戴设备珠宝可能是一种“妥协策略”。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智能珠宝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诸多障碍。
从技术角度来看,电子元件的集成度还达不到标准。
例如,为了使珠宝闪闪发光并满足情感诉求,很可能必须安装主板、LED、电池和传感器等原装组件。
另外,众所周知,现在电子设备的电池寿命,电池技术也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智能珠宝需要等待技术进步和不断完善。
从目前电子元件的集成水平来看,只能生产出豪华版的移动可穿戴设备,而无法生产出真正的智能珠宝。
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的智能珠宝功能相对单一。
像可穿戴设备这样的很多功能仅限于手机提醒、健康等,这使得它们很容易被手机取代。
另外,智力并不是珠宝的方向。
特别是在中国,由于消费观念的限制,智能化的功能性增强,奢华性减弱,这将对开发智能珠宝的潜在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
女性是珠宝首饰的主要消费群体。
珠宝首饰的智能化必然会增加电子元件的数量。
女性普遍对此没有很强的敏感度,对其价值的认可度不高。
从尺寸和功能上来说,智能珠宝只有兼具小巧的外形和超越智能手机的功能,才能引起女性的兴趣。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这并不容易实现。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这方面的认识水平和消费习惯尚未形成。
我们先不说智能珠宝。
就连可穿戴设备在消费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中国消费者对珠宝首饰和智能终端尚未形成正确的认识。
两者的“混搭”属于小众风格,短期内很难进入中国消费市场。
对于消费者来说,健康可穿戴设备更加实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的独立性将逐渐被削弱,技术将隐藏在日常可穿戴设备的背后。
智能珠宝正符合这一发展趋势,因此市场巨大。
但由于电子集成元件技术和消费者习惯的限制,智能珠宝的发展面临天花板。
因此,需要采取折衷的措施,而基于珠宝的可穿戴设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目前,Ringly、MisfitShine、Cuff正在将可穿戴设备打造成珠宝,例如Ringly智能戒指、MisfitShine智能手环等。
可以说,智能珠宝不仅保留了传统珠宝的价值和装饰性,还为珠宝增添了科技属性和情感属性。
未来市场非常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问题。
需要通过功能和服务占领市场,以可穿戴设备珠宝作为进入“蓝海”的折中策略,为智能珠宝进入消费市场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