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研究人员开发出自我修复“电子皮肤”

时间:2024-05-22 16:19:32 科技赋能

今天,《科学进展》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描述了一种完全可回收的“电子皮肤”,即使被撕裂也能修复。

研究表明,“电子皮肤”本质上是一种装有传感器的薄膜,由三种市售化合物和银纳米颗粒混合而成,可以测量压力、温度、湿度、气流等。

皮肤”是可以自我修复的。

即使表面受损,也可将其扔入溶液中,材料即可再次“液化植皮”。

事实上,在“电子皮肤”的研发中,自我修复的功能已经比较普遍。

然而,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这项研究中描述的“电子皮肤”可以回收和重复使用。

研究合著者、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机械工程助理教授肖建良(音译)表示,他们开发的“电子皮肤”不会产生任何废物。

研究提到,如果“电子皮肤”受损严重,还可以通过“循环溶液”进行回收——将其放入溶液中,将基质分解成小分子,让纳米银离子沉入底部。

这样,所有材料都可以重复利用,创造出另一种功能性电子皮肤。

℉(60℃)时,完全恢复需要约30分钟;如果在室温下,需要10小时。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电子皮肤”,研究结果虽然柔软,但弹性效果比较差。

对此,教授表示,他们正在努力提高“电子皮肤”的可扩展性,这种技术过去可以用于假肢或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