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融合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几乎所有垂直行业的设计师都在相互影响和学习,设计理念和市场理念已经形成全球趋势。
产品也与时俱进,赋予用户更多场景思考。
对于音频尤其是耳机而言,手机HiFi的兴起无疑将推动行业发展向便携甚至智能化的维度发展:摆脱使用限制的无线普及,或者主动降噪技术的使用在嘈杂的情况下。
它提供了一个安静对比的聆听环境,这是时代的进步。
说到民用主动降噪耳机,第一个惯性想到的就是BOSE和索尼这两个比较出名的品牌。
毕竟在大众眼中,他们在声学领域有着多年的深耕和成就,但今天的主角属于一个来自韩国的品牌——三星,一个同样拥有丰富黑科技能力的品牌。
最近推出了智能降噪耳机型号EO-IG。
外观:严配,大牌品质 三星EO-IG外观包装 购买过三星产品的用户都知道,三星在包装上从来不提倡过度奢华和浪费。
也就是说,在覆盖信息量的同时,还是比较简单的。
就像今天给大家介绍的EO-IG一样,全黑色的包装盒采用了经典的翻盖礼盒设计。
正面是EO-IG耳机主题和线控的渲染图。
左下角可以看到高级 ANC。
Earphones的白色字母其实是EO-IG的黑科技之一Advanced ANC,后续还会有该系列的其他产品。
SAMSUNG标志在右上角,整个东西非常简单。
三星 EO-IG 包装内侧印有产品说明。
礼盒设计的好处是,每次打开包装都有一种特殊的仪式感,仿佛收到了一份经过精心保管的礼物。
EO-IG 也注重细节。
包装内侧的卡纸上可以看到与耳机相关的产品介绍和使用说明。
内衬看起来并不空心,产品功能也一目了然。
最右侧,用聚乙烯塑料盒覆盖白色缓冲垫,上面可以看到EO-IG的真实面貌。
银色三星 EO-IGEO-IG 有四种颜色可供选择:黑色、银色、绿色和红色。
编辑部收到了银色耳机。
虽然外观并不惊艳,但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产品的工艺不凡。
腔体采用轻质金属装饰,色调哑光,线条流畅。
触摸时有类似磨砂的舒适感觉。
上面的“呼吸孔”与其他耳机上常见的不同。
相比之下,EO-IG的孔面积更大,并且呈直线形状。
主要原因是这个位置实际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风孔,而是内置了一个麦克风,用于捕捉环境噪音,从而辅助主动降噪效果。
腔体其他部分采用亲肤黑色聚合物材质,可有效防止用户因长期佩戴而引起的过敏反应;连接耳机腔体的线材采用面条状设计,有利于收纳时防止耳机被拉坏。
线纠缠在一起,无法解开。
右耳有独立麦克风,可以通话。
众所周知,耳机通风孔的位置和大小对声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EO-IG的通风孔实际上位于型腔内的塑料件上。
耳机手柄和侧面有凸起和凹陷的“L”和“R”字符,以区分左右声道。
事实上,对于现在的大多数音乐来说,区分LR耳机的佩戴非常重要,因为不止一个麦克风用于音乐录制,正确的佩戴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立体声。
此外,三星EO-IG耳机的左内手柄上有一个凸起的盲点,右耳上有一个通话麦克风。
用户可以根据这两点更加快速地判断耳机的左右两侧。
三星EO-IG的线控。
三星EO-IG的电池电路模块连接到耳机的支线上。
EO-IG的线控同样采用轻质金属制成,带有银色磨砂质感,按键反馈触感良好。
据官方报道,此次Advanced ANC系列耳机支持2019年及后续的三星智能手机;但这并不影响EO-IG作为带麦克风的耳机使用。
3.5mm音频插头也适用于二合一集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等。
线控的另一段由织物线制成,具有更好的抗拉性。
音频接口附近有一个电池电路模块,上面印有SAMSUNG标志,旁边还有一个指示灯。
除背面的EO-IG型号外,电池容量均为mAh,官方ANC续航时间为16小时,处于竞品中上游水平;生产地是越南制造。
充电口在侧面,没有隐藏式保护盖,长时间使用容易积灰尘。
三星EO-IG配件全家福配件,除了常规标配的大中小对不同尺寸的耳罩外,三星这次还提供了三对对应的大中小耳罩,符合人体工学,用于提高佩戴稳定性。
耳翼。
除了LR区分左右耳翼外,还有LMS区分大中小尺寸。
比如大尺寸的右耳翼有LR字样,对应的LL就是大尺寸的左耳翼。
另外还有一根USB to Micro USB数据线用于充电;皮质手提包的尺寸比较大。
毕竟相比普通耳机EO-IG,它多了一个电池电路模块。
黑科技:三星又有大动作了。
与一些竞争对手公司推出的新系列耳机的一些小改进相比,三星推出的配备各种黑科技的Advanced ANC系列可以说是一鸣惊人:收藏。
先进的主动降噪技术、智能声场调节系统、智能检测佩戴状态三者立体融合,EO-IG显得诚意多了。
看起来像通风口的麦克风出声口一般都是利用密封程度来隔离外部噪音,这就是所谓的被动降噪;主动降噪利用耳机内置的噪声分析和噪声消除算法产生相反相位的信号来消除噪声。
新一代AdvancedANC系列有四个内置麦克风。
其中,上述EO-IG的银色金属腔体通风口的两个MIC用于精确、严格地捕捉环境噪音。
凭借新一代的电路算法,相比上一代20dB的降噪能力,EO-IG利用黑科技实现了约35dB的恐怖降噪效果,在同类产品中可以说是特别具有竞争力。
同一水平。
真正的通风孔位于EO-IG的内腔。
第二个体现黑科技的地方就藏在音孔里。
还有上一段提到的两个麦克风没有介绍。
在密密麻麻的金属网格下,除了振动发声单元外,还有一个MIC,用于监测播放声音在用户耳道内的混响情况,并将捕捉到的声音与声源进行比较,不断调整,以减少由于佩戴习惯或耳道形状特征而导致的失真。
很多用户对于开启降噪后耳机音质的??变化都有深刻的体会。
与传统降噪技术相比,EO-IG智能声场调节系统结合Advanced ANC系列独特的数字降噪技术,可以还原更加真实的声场。
声音。
换句话说,由于每个人的耳道形状和佩戴习惯不同,每一副EO-IG都将是该用户独一无二的专属耳机。
您可以在有线控制上选择通话模式和 ANC 模式。
传统降噪耳机还有另一个痛点——续航。
用过降噪耳机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明明有主动降噪功能,却忘记充电,或者上次使用后忘记主动关闭降噪功能,导致没耳机的状态。
功率,他们被迫戴着无用的耳机。
带电池模块的被动降噪耳机的尴尬。
面对这样的场景,三星EO-IG开发了一项名为“智能检测佩戴状态”的黑科技,以实现高效省电。
简单来说,EO-IG可以实时检测用户是否佩戴耳机:如果用户佩戴耳机,如果一直不佩戴,则会自动关闭ANC功能以节省电量,不需要额外的操作。
如需重新启动降噪功能,只需再次按遥控器按钮即可。
也就是说,三星采用了侧身超车的方式,从场景角度解决了降噪耳机续航过短的问题。
Talk in 和 ANC 模式对在线控制有不同的说明。
至于黑科技下模式下的ANC和Talk,其实都属于主动降噪功能的范畴,区别更多体现在实际使用场景中。
除了隔离影响聆听音乐的外部噪音外,借助增强型降噪功能,智能ANC模式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音量,使其在设定的相对稳定的变化范围内,即在嘈杂的环境中适当调高音量,回到安静的环境时恢复低音量状态。
整体音效不会受到用户体验的影响,同时也达到了主动降噪耳机保护听力的初衷。
通话模式可让您听到未经剪辑的外部声音,同时保持重低音效果。
比较适合室内或需要通讯的室外环境,比如乘坐地铁、公交车给朋友打电话或者听车站报道等。
;或者您可以在户外骑自行车和跑步时佩戴 EO-IG 来注意周围的声音。
音质:也意味着有点HiFi。
自从去年底三星收购了哈曼国际之后,似乎一夜之间,三星在音频领域,尤其是HiFi领域,在大众心目中突然变得更加突出。
我们不得不承认,情况确实如此。
即便是一款音质不是重点的降噪耳机,经过这段时间的试用,我们发现三星EO-IG在音质方面也充满了诚意。
EO-IG采用三重集成隔膜设计。
中央圆顶是金属铝膜,它是TPU热塑性聚氨酯和PEN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组合。
众所周知,金属振膜的优势在于其刚性带来的高精度瞬态和拉伸动态,而高分子材料的韧性则可以带来更加柔顺自然的聆听体验。
EO-IG的声音也体现了这种结合了金属、PEN和TPU的振膜材料的优点。
如果同价位的降噪耳机声音中规中矩的话,EO-IG更接近HiFi。
尤其是在未开启降噪功能时,其声音强劲有力,能够轻松营造出强烈的音乐氛围感:低频量感。
量足,弹性好。
一般流行音乐的鼓点都可以调节得恰到好处;同时,它并没有掩盖其他乐器的细节,在较低的音量下也能听到乐队的低音演奏。
但开启ANC模式后,你会发现细节会被掩盖,或者显示的细节不细腻。
比如低分辨率图片的图像被强行拉伸,存在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人声更接近耳朵,具有良好的中频能量密度。
这是大多数降噪耳机使用的套路,但 EO-IG 让它变得更加自然。
如果你仔细听,你会发现有一点颗粒感。
开启ANC模式后没有明显变化。
总结:虽然去年三星遭遇的滑铁卢让品牌形象受损,但作为一款智能主动降噪耳机,EO-IG依然给编辑部留下了它认真对待音频领域的印象:先进的主动降噪技术、智能音频场调节系统、智能检测佩戴状态三大智能黑科技带来更低的失真35dB深度数字降噪、更符合真实使用场景的16小时续航、三重合一带来最直观、最直观的体验。
振膜带来的近似HiFi性能直白的表达就是“降噪耳机比不带降噪功能声音更好,带降噪功能的场景应用不如它实用,同时满足声音和音质的降噪耳机”场景。
”除了EO-IG,其他都不存在。
”也许大众还因为三星此前的公关态度而持观望甚至反感的态度,但平心而论,当EO-IG这样的产品摆在事实面前时,确实不可否认,它可能会成为新一代降噪耳机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