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智能家居的兴起,自然也带动了智能家电的兴起。
最新《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将达到1亿元。
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年规模将达到1亿以上。
如此巨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众多厂商涉足,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控制权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智能家电都是由智能手机控制,这导致了家电制造商、智能手机提供商和第三方平台提供商之间的“混乱战争”。
“混乱”带来的问题是设备之间的隔离。
不同的制造商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设备遵循不同的标准。
借助高速网络实现数据互通是智能家居最基本的要求,但目前的现实是大多数智能家电根本无法实现信息互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何建立统一标准?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让我们从智能家居开始,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早上起床时,房间里的窗帘会自动打开,厨房里的面包机开始工作,电视会像往常一样打开并播放新闻节目。
当你出门时,扫地机器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
即使你在工作,仍然可以依靠互联网远程查看家电的运行状态,通过网络摄像头实时了解家里的情况。
这曾经是一个非常科幻的场景,但现在已经成为现实。
所谓智能家居,就是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我们的生活习惯,进而提供智能服务。
智能家居的重点就在于智能二字。
我们不需要用手。
只需一个命令,我们就可以控制家里的所有设备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运行。
但受限于技术水平,我们现在所说的智能家居应该是智能家电的集合。
智能家电和伪智能设备 什么是智能家电?消费者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事实上,智能家电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家电的集合就是智能家居。
更重要的是,智能家居的热潮催生了一批“伪智能”设备。
什么是“伪智能”设备?简单来说,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家电宣扬智能化,但只是将控制中心从遥控器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
只有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只有简单的设置。
对于消费者来说,此类设备并不能提供便利;相反,它们可能会造成不便。
当然,伪智能设备本质上还是少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有“孤立”的智能家电也可以被默认视为伪智能设备。
如果想要实现家庭智能化、互联化,以及最佳的用户体验,现阶段还是需要购买符合同等标准的家电产品。
智能家电市场乱象 说到标准,就不得不提智能家电市场的“乱象”。
传统家电厂商在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大型智能家电领域仍具有一定优势。
中怡康数据显示,目前智能家电中洗衣机占比为22.5%,空调占比为18.54%,冰箱占比为10.30%。
然而,传统家电厂商虽然在终端领域拥有优势,但也存在重大隐患。
原因在于,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很难完全选择某个品牌的所有家电产品。
一旦消费者选择其他厂家的产品,家电产品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立状态。
事实上,传统家电厂商打造智能家居平台是有难度的。
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选择了另一种方式。
它通过附加配件(如智能网关等)赋予传统家电智能化。
通过简单的改造,旧设备即可焕发新的生命。
它的受欢迎是由于配件价格低廉。
通过以高性价比硬件抢占市场,小米智能家居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家居平台。
不仅是小米,华为、三星等智能手机厂商也推出了相关的智能家电。
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吸引智能手机用户来扩大智能家电的用户数量。
苹果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它不制造硬件,只推出智能家居标准。
苹果在2016年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并于2016年正式推出Home应用,只要是符合HomeKit标准的家电,都可以使用iPhone进行控制。
苹果拥有数亿iOS用户,这对于智能家电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与苹果类似,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也推出了相应的智能家居标准,如百度的DuerOS、阿里巴巴的AliGenie开放平台、京东的京东微联等。
目前智能家居市场标准众多,没有一家厂商拥有绝对优势。
可以预见,竞争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互联互通需要解决。
智能家居确实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5G即将到来的关键节点。
5G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为万物互联提供了保障。
然而,即使有了网络基础,智能家居仍然面临着碎片化的问题。
如何打破不同品牌智能家电之间的壁垒,是智能家居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显然,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力量,即使他们像苹果一样强大,仍然无法获得优势。
指望市场竞争来决定最终的行业标准是相当困难的。
依靠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相关行业标准显然更为可靠。
虽然目前智能家居有包括《智能家居自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在内的三个国家标准,但市场显然需要更详细的标准来规范智能家居市场。
这不仅与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有关,也与5G、物联网时代国家的发展有关。
总结:智能家居曾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现在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它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如今,智能家居正处于“起飞”初期。
随着5G的到来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的出台,智能家居乃至智能生活即将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