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语音助手全面评测!市场规模将达百亿

时间:2024-05-22 16:00:07 科技赋能

最近,智能语音助手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在国外,Google Home 和 Amazon Echo 之间的战斗非常激烈。

一方面,他们不断升级语音助手服务,另一方面,他们不断向第三方开放语音助手平台。

例如,4月15日,亚马逊将其Echo的关键语音技术授权给第三方; 4月20日,Google Home推出了可支持6人同时使用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音箱。

此外,4月23日,梅赛德斯-奔驰还为其新车连接了Alexa和Google Assistant,以增强其车内系统和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

在中国,4月14日,乐视推出语音助手“乐乐”,实现手机APP语音操作。

4月18日,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推出语音助手“微文”和智能音箱Tichome,并向第三方开放语音平台。

4月25日,腾讯推出语音助手“腾讯叮当”,进军智能交互领域的又一巨头。

随着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的发展,以音箱或手机为硬件的语音助手或将成为家庭的交互入口,而这背后是整个智能家居产业链和广阔的市场。

谁控制了这个控制中心,谁就赢得了未来。

1、智能语音助手概述 目前,语音助手的硬件载体已经开始从智能手机向音箱、汽车、机器人等普及,这一趋势预计会加剧,语音助手将连接更多设备,成为语音助手之一。

智慧生活的核心控制中心。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语音助手很多,但由于语音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行业进入门槛高,全球成熟的语音助手并不多。

众所周知的包括谷歌的Google Home、亚马逊的Alexa、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和三星的Bixby,我们还没有见过。

国内知名的有百度的度米、科大讯飞的灵犀语音助手等。

BAT三巨头在语音助手领域再次相遇。

近期,腾讯也推出了语音助手“腾讯叮当”。

腾讯表示,其最新的人工智能助手腾讯叮当功能与亚马逊Alexa类似。

至此,与百度的度米、阿里巴巴iDST的语音助手一起,BAT三大巨头均已进军智能语音助手领域,足见其对语音交互“入口”的认可。

度米是李彦宏在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的一款机器人助手。

依托百度的搜索和智能交互技术,度米可以通过对话索引实际服务和信息为用户提供服务。

度米的主要能力集中在美食推荐、电影推荐和生活服务推荐。

度米服务更注重消费。

它连接了广泛的实体行业,涵盖了吃、住、行、娱乐等,更多地依靠百度搜索能力、百度地图、百度糯米等O2O服务进行服务。

不过,目前的度米需要下载手机百度客户端才能使用,并且不具备语音服务、日常生活提醒等功能。

Dumi的交互性和趣味性不是很强,而且打开方式也有点繁琐。

阿里巴巴语音助手由iDST部门开发,提供实时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语音控制、语音搜索、淘宝购物等功能。

iDST部门的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致力于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自然语音交互平台,连接更多终端,获取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另一种是通过阿里云输出语音能力,帮助合作伙伴完成特定任务。

商业。

依托YunOS系统以及阿里巴巴在新闻、美食、地图、娱乐等领域的布局,阿里巴巴语音助手可以获得强大的数据资源、数据处理能力和多样化的服务。

未来,它将成为阿里巴巴商务的互动中心,连接人与商品和服务,提高购物交易的便利性。

至于刚刚推出的腾讯叮当,据腾讯科技报道,腾讯叮当目前覆盖的服务范围很广,涵盖新闻、体育赛事、票务、快递、音乐、股票、文学、基于LBS的附近资源等领域。

如果用户对腾讯叮咚说“查看天气”,它就会提供当天和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

当被问及足球比赛的结果时,它也会在1秒内给出有针对性的答复。

可以看到,三个公司的语音助手服务有重叠,又各有特色。

比如度米在搜索和日常消费方面有优势,阿里语音助手在购物和商业服务方面有优势,腾讯在泛娱乐方面有优势。

通过BAT这三家公司的布局可以看出,他们正在打造一个人机交互的入口,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个人工作生活中。

利用语音助手链接其生态系统中的更多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服务。

在技??术相差不大的当下,谁拥有更强的连接能力和更广泛的生态,无疑更有利于占领当前市场。

三星的 Bixby 和苹果的 Siri 会打架吗?早在2009年,苹果就在iPhone 4S上推出了智能语音助手Siri,随后语音助手逐渐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随着Siri不断升级,它已经成为生活管家。

Siri可以为你查信息、充当时间助手、邮件助手、进行歌曲识别、做算术高手,还可以为你提供日常消费、娱乐等服务。

此外,随着苹果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的建立,Siri作为语音助手将在智能家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在今年3月29日的三星S8发布会上,三星推出了自家的AI语音助手Bixby。

在三星S8发布会上,为了与Siri区别开来,也为了体现Bixby的人工智能特性,三星重点强调了Bixby的内容理解和学习能力。

内容理解能力体现在,当你告诉Bixby把截图发给好友时,如果有多个同名好友,Bixby不会因为不知道发给谁而崩溃,而是会主动询问你您想将其发送给谁。

在学习能力方面,Bixby主要通过积累用户的使用习惯来构建用户的日常使用模式。

例如,如果您每天在固定时间使用 Uber 打车,如果您今天忘记了,Bixby 很可能会通过长期观察您的日常生活来帮助您提前呼叫 Uber 出租车。

此外,三星还可以通过Bixby连接Samsung Connect来控制三星Galaxy智能家电,希望在智能家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过遗憾的是,Bixby 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推出,也没有被纳入三星 S8 中。

它很可能会出现在今年下半年的三星Note8中。

有趣的是,为 Bixby 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是三星去年收购的 Viv Labs。

是的,它就是苹果 Siri 的创造者 Adam Cheyer、Dag Kittlaus 和 Chris Brigham 在离开苹果后共同创办的创业公司!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两大主导者,三星和苹果一直在暗中竞争。

三星推迟了 Bixby 的推出。

是为了遏制它的大动作吗?是要在语音助手领域与苹果开战吗?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

亚马逊 Alexa 和 Google Assistant 彼此相爱。

亚马逊的Echo和谷歌的Google Home是智能家居领域相对成熟的两款产品。

目前,这两款产品都拥有不止一项技能。

亚马逊于2016年推出智能音箱Echo,配备Alexa语音助手。

随着不断升级,Echo已经成为家庭的交互入口。

除了日常生活服务外,Echo的主要功能集中在语音购物和智能家居控制等方面。

而这也正是亚马逊打造下一代计算平台并称之为家庭交互入口的野心。

通过将 Amazon Alexa 连接到智能家居设备,您可以轻松控制家庭环境,例如打开灯、窗帘和电视。

其独特的麦克风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声音接收。

据知乎用户反馈,相比Siri需要拿出手机才能触发按钮,而且远距离听不到; Echo的麦克风设计非常精良,无需按键触发即可实现远距离声音接收。

是你的第二任妻子!后来Google Home出现了。

它于 2019 年 5 月才推出,此后一直在追赶亚马逊的 Echo。

另外,Google Home的功能与Echo没有太大区别,主要用于个人生活和智能家居控制。

Google Home的优势在于搜索优势和更齐全的功能,而Echo的优势在于购物和更多的第三方接入,以及先发优势。

有趣的是,两款智能家居设备和两款语音助手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敌人。

亚马逊于今年6月向第三方开放了Alexa语音技术,无需通过智能音箱Echo;谷歌今年12月才向第三方开放,以便与亚马逊竞争。

今年,双方在技术和互联互通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方面,双方不断通过各自的语音助手集成和连接更多的设备和服务。

亚马逊甚至向第三方开放了Alexa的核心麦克风语音技术;另一方面,谷歌也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实现了一台设备多人使用,目前支持6人。

这背后就是主场入口的争夺。

谁占领了这个入口,谁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信息输入,以及数据流和消费流。

其市场规模和潜力是难以想象的。

2、智能语音助手的技术逻辑 2000年,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在其论文《计算机与智能》中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是探索机器智能和人机交互的最早代表。

2017年,贝尔实验室利用分离技术开发出了第一台实用的语音识别设备,可以识别10种英语数字发音。

今年以来,语音识别技术经历了从小词汇量、孤立词的识别到大词汇量、特定声音的识别的飞跃。

然而,语音识别技术只是实现智能语音助手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语音助手一般需要经过三个步骤来实现工作:首先是前端语音识别,将声音转换为文本;二是自然语言理解,将文本解释为动作;三是通过开放API接口等技术来实现行为等操作。

因此,语音助手能否提供强大的服务,主要取决于其技术和连接整合能力。

技术上,主要采用云计算、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人工智能技术。

即前端面向用户时,主要需要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

在语音识别过程中,系统需要将语音转换为文本,这需要强大的语音库作为支撑和云计算技术。

语音合成将反馈文本结果转换为语音输出。

后端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

面对用户海量的请求,语音助手需要通过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不断自我学习,了解用户的说话风格和兴趣爱好,进而输出个性化服务。

它的连接和集成能力是指语音助手能够连接越来越多的设备和服务,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尤其是智能家居,用户最终得到的是体验和服务。

单一设备、单一APP控制并不是智能家居的追求。

智能家居需要的是形成一个生态、形成一个闭环,让他们通过一个入口就可以更便捷地掌控一切。

设备。

这就需要语音助手平台一方面开放其语音助手,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合作,聚合服务。

3、智能语音市场将达百亿。

工信部电子科技信息情报研究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2017年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33.7亿美元,同比增长38.1%;同比增长41.0%,行业规模显着提升。

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能语音规模将达到4000万美元,复合增长率达35.1%。

据了解,语音技术以其广泛的产业应用席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产业规模的显着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不断成熟;二是政府、相关产业和资本持续关注,推动语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三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语音技术正在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显着改变消费者的互动方式。

然而,智能语音市场带来高价值的同时,也会导致行业垄断。

MBA报告认为,智能语音产业是技术主导型新兴产业,具有核心技术壁垒、行业应用壁垒和语音资源壁垒,具有显着的“马太效应”。

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有少数厂商在语音市场具有竞争力。

一类是拥有长期技术和用户积累的传统语音技术厂商,如美国的Nuance,但近年来逐渐衰落,让位于互联网巨头。

另一类是以IBM、微软、谷歌、苹果等为代表的IT巨头,凭借自身在互联网上的优势,迅速抢占语音信息流入口。

数据显示,早在2010年,Nuance就占据了全球语音识别市场约69%的份额。

2018年,Nuance的市场份额下降至62%,Nuance、谷歌、微软、苹果、IBM、科大讯飞五家公司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7年,Nuance市场份额下降至51%,而谷歌则凭借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将市场份额从16.9%提升至28%;苹果、微软、科大讯飞分别占4.7%、4.4%、4.3%。

市场份额分别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

可见,智能语音行业寡头垄断特征非常明显。

此外,随着智能家居从概念发展到商业化,语音控制和交互将是智能家居的一大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发布的数据,全球智能家居市场每年将达到1亿美元。

以苹果、三星、海尔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厂商和以谷歌、小米、乐视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推出智能家电,为智能家居市场铺路。

智能家居的发展也将带动智能语音业务的快速增长。

由于智能语音助手将成为家庭的中心入口,占据这个入口将占据大部分家庭服务,与之相连的服务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语音助手也会获取海量的家庭数据信息。

这些海量、动态的数据可以用来优化算法迭代,也可以用于其他云服务中,产生更高的价值。

结论:在人类文明科技史上推动智慧生活。

由于沟通的需要,我们创造了文字。

这是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今天,由于科技的进步,我们将摆脱文字的束缚,再次选择口语作为我们的交流方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或许这也是苹果和亚马逊选择语音这种最原始的方式作为交互入口的原因。

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的一天早上,您从睡梦中醒来,轻轻唤醒您的语音助手。

它会为您打开窗帘,告诉您今天的天气,并建议穿什么衣服。

同时唤醒厨房并预热准备好的早餐。

当您吃早餐时,您的语音助手会告诉您昨晚和今天的亮点。

当您感觉房间光线有点暗时,它会为您调节室内光线。

它将根据空气质量决定是否打开窗户并启动空气净化器。

当您外出时,我们会为您安排工作日程和交通方式。

而这只是在不久的将来。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语音助手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融入我们的家庭和生活。

尽管它们也会面临各种隐私、数据泄露和营销行为,但它们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

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控制权并解放双手,让我们能够将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