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为了帮你勾引外国妹子,大批初创公司蜂拥而至!

时间:2024-05-22 14:55:25 科技赋能

文章|不久前,智能硬件圈的微博被一则消息小幅刷新——IBM Watson 与澳大利亚初创公司 Lingmo 合作推出了一款能够“机器同声传译”One2One 的耳机 Translate。

这款耳机不仅支持英语、中文、日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的同声传译(3-5秒内),而且不需要外接蓝牙或WiFi。

价格是美元,官网说7月份发货。

作者在微博上@了很多人,他们提出的问题只有两个中心思想——“这靠谱吗?” “如果可靠,我就买。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今日国内一家名为双猴科技的初创公司也一口气推出了四款翻译机:魔脑魔笔、魔脑小米、魔脑导游、魔脑翻译机。

这四款产品形状、大小和应用场景各不相同,但号称可以同时翻译28种语言。

据知西西统计,2020年5月至6月,有6家公司同时推出类似翻译机/翻译耳机,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国内语音巨头科大讯飞,以及来自科大讯飞的产品。

澳大利亚、日本和荷兰的初创公司。

这些翻译机硬件中,更多的是诸如IBM Watson、Google、百度……以及彩云AI等其他提供翻译技术的初创公司。

1. 翻译耳机 1. 澳大利亚初创公司 Lingmo—Translate One2One 既然本文的起源是这款翻译耳机,那么我们先来谈谈 IBM Watson + 澳大利亚初创公司 Lingmo 的组合。

机器翻译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翻译——语音合成(又分为: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语音合成)。

Translate One2One 使用 IBM Watson 的自然语言理解 (NLU) 翻译 API,并结合 Lingmo 自己的硬件技术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

这款耳机的特点正如上面介绍的,不仅支持英语、汉语、日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的同声传译(3-5秒内),而且不需要外接蓝牙。

或者WiFi,价格是美元,官网显示7月份发货。

IBM Watson 几乎可以被视为自然语言处理(NLP)的鼻祖。

早在 2000 年,沃森就出现在美国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 中。

这个问答节目与传统的游戏设置不同。

参赛者面临答案,需要提出与答案相对应的问题。

参赛者需要具备历史、文学、政治、科学和流行文化知识。

例如:当给出的线索是“美国国父,砍倒樱桃树”时,参赛者可以这样回答:“乔治·华盛顿是谁?”此外,参赛者有时还需要具备解析晦涩含义、讽刺和谜语等技巧。

,得到答案。

例如,在某档节目中,参赛者被划入一个名为“Chicks Dig Me”的类别,字面意思是“像我这样的小鸡”,但实际上,真正的含义是“像我这样的女孩”。

对于沃森来说,参加这种智力问答节目的问题不在于知识量——毕竟沃森存储了4TB的数据,远远超过了人脑的数据量。

真正困难的是计算机学会解析人类语言,识别人类语言中的微妙含义,区分讽刺语气、谜语、构词和句子片段、诗歌线索等逻辑和线索。

快速搜索自己的记忆,找到最佳答案。

至于这次比赛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沃森击败了两位人类冠军,获得了第一名。

六年过去了,沃森很少出现在电视上回答问题,但它从未停止过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

如今的沃森不仅可以翻译各种语言,还可以从人们的语言文本中进行情感分析、性格特征识别、写作风格分类、社会倾向分类等。

2. 纽约初创公司 Waverley Lab——The Pilot Translator。

在描述 Translate One2One 的文章中,经常提到另一种类似的翻译耳机——Pilot Translator(也称为 Pilot 耳机)。

这款翻译耳机由纽约初创公司 Waverley Lab 于今年 5 月推出。

它最初在 Indiegogo 众筹平台上获得了 19,000 人的支持,筹集了 10,000 美元。

目前,已累计预售25,000套,共筹集10,000美元。

第一批产品预计将于秋季发货。

该公司还参加了2020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MWC世界移动大会。

Waverley Lab成立于2008年。

据首席执行官Andrew Ochoa介绍,成立公司的初衷是……他遇到了一个法国女孩,想和她交流但她却遇到了语言障碍。

目前公司核心成员有5人。

除了首席执行官 Andrew Ochoa 之外,还有硬件工程副总裁 Jainam Shah、制造副总裁 William Goethals、设计副总裁 Sergio Delrio Diaz 和营销副总裁 Marion Guerriero。

(MWC 上 Waverley Lab 的展位)这款无线翻译耳机需要与移动应用程序配对并使用蓝牙连接。

使用时,通话双方各佩戴一只耳机。

预售版本目前支持五种语言的同声传译(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

官网显示,用户今年秋季还可以购买中文、德语、日语、波兰语、希腊语等多种其他语言。

语言。

当然,与所有其他无线耳机一样,您也可以使用它们直接听音乐。

目前有红、白、黑三种颜色可供选择。

最神奇的是,在神奇的淘宝上还可以找到这款耳机的大量非官方预售链接。

2、翻译机 除了翻译耳机外,扁平矩形翻译机也是翻译硬件的常见形式。

有些有一个小屏幕,可以在屏幕上显示识别/合成的文本,而有些则没有屏幕,只能进行语音翻译。

1.科大讯飞-小译翻译 这款小译翻译可以称得上是“网红翻译”了。

在去年11月23日的年度发布会上,科大讯飞推出了“小译翻译机”。

“翻译机”可以实现汉英翻译或汉维翻译。

这是一个类似于小型遥控器的扁平矩形设备,带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语言的按钮。

在说英语或维吾尔语之前,您需要按相应的按钮。

今年3月10日,一些国家领导人还经历了小译翻译,该消息甚至被当时的小译刷了一遍。

2、双猴科技——魔脑系列翻译机 双猴科技是一家比较神奇(神秘)的公司。

除了官方的宣传稿件之外,网上的信息几乎为零。

就在上周,他们刚刚在海南举行了发布会,推出了摩脑魔笔、摩脑小米、摩脑导游、摩脑翻译机四款产品。

其中,莫脑魔笔与本专栏介绍的其他翻译器类似。

除了号称支持28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外,它还具有录音和语音/文本转换功能。

价格为人民币。

双猴科技成立于2007年,公司位于海南国际旅游岛,产品总部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

据该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累计投资1万余万元,目前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圣文化系列(大圣魔脑品牌+大圣IP+大圣语音库+大圣语义)。

3、银粉塔——准耳翻译机 准耳翻译机是风银塔科技今年5月在京东众筹的一款带屏翻译机。

众筹价格约为人民币。

和其他翻译机一样,准儿翻译机需要用户按下按钮说话,然后机器就会翻译。

您所说的内容和翻译的句子将显示在屏幕上。

目前,准儿翻译机支持中、英、日、韩、泰等多国语言之间的互译。

它不需要连接手机,但仍然需要依赖网络连接。

隔塔科技成立于2017年7月15日,两位创始人CEO关雷和CTO张明均拥有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今年5月,公司宣布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东方狮领投。

目前准儿翻译机京东众筹已完成。

根据众筹页面显示,已有用户支持该众筹计划。

4. Logbar - ili(咿婷)翻译器。

与众多同类产品相比,日本Logbar公司打造的咿婷翻译机可以说是其中发布最早的产品,但功能却最少。

早在今年1月,Logbar就在当年的CES上推出了这款ili翻译器,但直到今年5月,该公司才宣布首批产品开放预售,售价为美元。

第一批ili翻译机已售罄,预计10月份发货。

每个 ili 翻译器都被编程为仅将一种特定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例如,当ili翻译器设置为仅将英语转换为日语时,它无法转换其他语言。

而且现在只能支持单向对话。

也就是说,ili设置了英语转日语后,无法进行日语转英语的操作……目前ili支持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日语的翻译。

但由于该机器没有连接到互联网,它的词汇仅限于旅行者可能使用的单词和短语,例如询问交通、购物或餐饮。

3、统计机器翻译+人工神经网络翻译 机器翻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2006年,乔治城大学与IBM联合使用IBM计算机完成了第一个英俄机器翻译实验,拉开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序幕。

几十年来,已经发展了许多不同的翻译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兴起,新世纪以来人类产生的语言文本数据量急剧增加,统计方法得到充分应用。

谷歌、百度、微软等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机器翻译研究小组,开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机器翻译系统,使机器翻译真正实用化。

今年以来,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语音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也逐渐兴起,翻译效果越来越好。

简而言之,统计机器翻译让机器学习如何翻译短语或单词短语。

例如,组合可以是“我的蓝色汽车”=>“我的蓝色汽车”或“蓝色汽车”=>“蓝色汽车”。

每个组合都会收到一个分数,用于评估翻译(由用户使用)的正确程度。

计算机会尝试组合不同的单词组合来产生句子的翻译,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翻译流畅度。

这些组合的集合类似于人们在旅行中使用的《句带你游遍美国》,但传统翻译系统有数亿个翻译组合。

规则。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更像是一个黑匣子。

大多数这些翻译系统都使用“编码器-解码器”模型。

“编码器”将每个源单词转换为数字向量序列,“解码器”通过从每个向量中选取信息来生成翻译单词。

“注意力模型”对每个向量进行加权,以确定原始句子的哪些编码部分有助于生成下一个翻译单词。

与深度学习的其他应用一样,我们不知道机器依靠什么标准来判断。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更加流畅。

目前,不少企业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等综合技术进行翻译。

结论:小红海?伪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语言沟通障碍也越来越成为用户的痛点。

上面提到的翻译机/翻译耳机几乎都是针对旅行等用户需求,准确率较低,容错率较高。

至于商务会议的同声传译,暂时还无法被机器替代。

旅游翻译的需求固然存在,但我们可能要对翻译机的需求打个问号。

一方面,在智能手机普及全民、应用可以满足所有需求的当下,功能单一的硬件产品还有市场吗?这些翻译硬件与我们熟悉的谷歌翻译App、百度翻译App等相比效果如何?而且,目前大部分产品仍然只是按一下,说一句话,翻译一句话,并不能提供同声传译,这和使用app翻译非常相似(几乎所有文中提到的公司都提供免费翻译app) 。

另一方面,如果这个翻译机需要依赖互联网,现有的网络水平能否保证偏远地区的网络访问顺畅?而如果这个翻译器不需要依赖网络,翻译效果和准确性能得到保证吗?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可以实现多少功能? ……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在此之前,最好先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