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穿戴设备脱离手机独立使用已成趋势

时间:2024-05-22 14:49:11 科技赋能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和消费升级的加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持续增加。

不久前,在全球首款4G全联网智能运动手表FERACE 3的发布会上,Ferace品牌创始人魏云健表示,当前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行业正在从1.0向2.0升级,整个产业链将洗牌调整,脱离手机独立使用,成为可穿戴设备2.0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

可穿戴设备正在迅速发展。

如今,随着全民健身理念不断向上萌芽、向下扎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享受健身的乐趣,拥抱健身热潮。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和消费升级的加速,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健康可穿戴设备发展步入快车道。

苹果CEO库克在发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时表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的销量较第一季度呈现上升趋势。

虽然具体数字没有公布,但依然给智能手表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与此同时,国内智能手表格局也在发生转变。

京东集团3C事业部总裁胡胜利认为,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中,智能手表的市场前景最为看好。

智能手表的销量增长趋势超过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线上销售优势明显。

可以打电话的智能手表的增长前景更加光明。

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年出货量达到1亿台,而同期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年出货量仅为1万台。

此外,相关数据还显示,未来五年,仅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2.3亿元。

毫无疑问,可穿戴设备产业2.0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面临“成长的烦恼”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可穿戴设备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大多数智能手环和非通话智能手表无法脱离手机独立使用,使用场景也不专业。

这已成为其增长速度的主要制约因素。

据了解,从2019年谷歌眼镜打开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大门,到2019年整体市场爆发再到今年的遇冷,可穿戴设备市场在几年内经历了市场滑铁卢,甚至取消2020年CES智能穿戴设备专属展区,随之而来的是“鸡肋”代名词。

IDC的一组数据显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好奇心的下降,这导致了多家制造商的出货量下降。

究其原因,其实与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单一、实际应用性有关。

不值多少钱。

爱立信消费者行为实验室 2017 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3 的用户在购买设备后几周内就将其放在一边。

原因一般分为使用功能受限、产品不适合独立使用以及没有内置网络等。

功能等此外,在极少数会说话的手表中,电池寿命和功能性仍需提高,整体消费者体验也有待提高。

从目前趋势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整体增速放缓。

不过,从现象的本质来看,这并不意味着智能穿戴产品方向错误,而是因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变得更加成熟。

因此,智能穿戴设备的技术之战将成为未来市场博弈的主流。

迈向2.0时代,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消费者兴趣下降的核心原因是产品没有吸引力,而产品的核心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不换药的产品只是简单地让消费者在品牌和价格之间进行选择,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真正能吸引消费者的是产品本身。

随着可穿戴设备行业从1.0迈向2.0时代,脱离手机的独立使用和场景化使用已成为两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首先,用户的消费观念越来越成熟。

可穿戴设备不再被定位为“手机配件”。

相反,他们希望可穿戴设备具有独立的通信模块,可以独立于手机等其他设备使用。

其次,场景化应用需求凸显。

例如,制作运动健康类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围绕运动场景——跑步、登山、骑行、游泳,收集不同的数据,对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告诉用户自己。

练习是否有效以及下次如何改进。

基于这一趋势,近期发布的一些新品开始在脱离手机独立使用上做文章,更加注重降低功耗、增强应用场景,让消费者获得更丰富、更实用的操作体验。

专家表示,不断扩大的运动人群催生了越来越庞大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市场。

智能穿戴2.0时代,细分市场正成为最大热点。

目前,手环和手表已成为品类细分市场的主角。

因为销量前五名的企业智能穿戴设备主要产品是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

因此,在可穿戴设备“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能否分得更多蛋糕,关键不仅要有颠覆性创新,更要击中市场需求“痛点”并瞄准。

只有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