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尾巴上,如果我们要对即将结束的“智能穿戴元年”做一个总结,“健康”二字可能是我们第一个想到的。
苹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首次将健康概念引入智能设备。
尽管Apple Watch尚未正式推出,但各种记录运动、卡路里消耗、检测心率、睡眠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已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市场。
如果我们对所有主打健康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做一个总结,会是什么样的呢?科学实验中常说“一失足成千里”。
用来形容科学技术必须极其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
稍有失误,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在医疗行业尤其如此。
从准确性上来说,目前市面上一些流行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记录的健康数据还不足以帮助人类健康。
具有健康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给用户带来的第一感受就是记录的数据不够准确。
那么我们来看看普通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在记录健康数据时到底有多不准确?计步器:晃动设备算不算走路?以小米手环为例。
与健康稍微相关的是它的计步功能。
表面上看,它可以记录用户每天行走的步数。
不过,如果用户静坐并晃动手中的小米手环,其内置的计步器仍会产生记录的数据。
如果存在这种情况,用户如何相信智能设备监测到的数据是真实有效的? 11月底,79元小米手环出货量突破1万只,使用小米手环统计的用户总步数达到1亿步。
当然,如果我们看看小米手环的准确度,我们不知道这1亿步中有多少是由“误差”造成的。
睡眠监测:不动算睡眠吗?与小米手环相比,在健康方面,荣耀手环多了一个监测睡眠的功能,但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网友@techxiaoxin表示:“有一天早上醒来查看睡眠数据时,发现记录显示我睡了9个小时,这与我的睡眠规律不符。
经过仔细检查,记录显示我在9点左右开始深度睡眠。
但九点以后我还在玩电脑游戏,更不用说深度睡眠了。
“如果用户在入睡前就开始记录睡眠数据,当然会存在即使用户已经睡着了设备也无法正常记录的情况。
评价Zealer的小王子王自如表示,在体验了Misfit Shine后,他说道:“大多数时候,它记录的数据显示我睡过头了,但有时它记录的是我每天只睡1个小时连续两天,我只睡了1小时17分钟,虽然我的睡眠时间比较短,大约4个小时,但也没有一个小时那么夸张,人怎么能活下去呢? ,只有通过睡眠。
计算人体的安静程度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睡觉时都是安静的。
有些用户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仍然会移动,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受到打扰。
未检测到睡眠,或深度睡眠时间很短。
心率监测:技术难点是否已被攻克?再来说说心率监测,这是健康检测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早在Apple Watch发布的一年多前,苹果就曾多次发布广告,招募许多善于研究用户的健康专家和运动生理学家,目的是准备Apple Watch将这些用户的健康数据。
很快输出。
负责任的。
Apple Watch 尚未推出。
最大的障碍是心率监测技术的难度。
科学实践证明,心率监测传感器距离心脏越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越高。
在医疗中,可以通过将听诊器直接放在患者的心脏上来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心率。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患者需要这种插管才能行走。
可以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睡眠状态。
这些数据才是真正能够帮助医疗的数据。
观看电影《美国队长》尼克·弗瑞的雪佛兰 Suburban 令人印象深刻。
当你鄙视大制作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广告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对汽车的人工智能感到惊讶。
而如果机载智能系统对尼克弗瑞当时身体状况的监测数据不准确,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差异,尼克弗瑞也会瞬间死亡。
自然,接下来什么也没发生。
显然,现阶段大家都知道,用户和厂商都默认了这样一个事实: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所谓健康数据不能作为医疗的参考。
不过,正因为如此,包括Apple Watch在内的智能穿戴设备厂商应该更加意识到,对于一款主打健康的设备来说,数据的准确性比其功能的炫酷程度要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