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假期的结束,欧洲最大的消费电子展IFA也落下帷幕。
回顾过去,IFA年年给我们带来惊喜,但今年是最重要的:除了往年必须发布的旗舰手机和高清电视,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年。
一个月前,各大厂商齐聚IFA发布可穿戴设备的传闻不断。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在IFA前“搅局”的Moto。
当时,笔者正在撰写一份关于IFA的前瞻性报告。
万万没想到的是,三星和LG这两家来自明星的巨头,竟然毫不客气地上演了一场E3展会般的“展前预告”。
时间定在8月28日,明显是想潜入狙击即将在9月4日发布新品、信心十足的Moto。
Moto:你有多少对手?(图)幸运的是,当时三星和 LG 仅简单曝光了旗下新款智能手表——Gear S 和 LG G Watch R 的功能和基本参数,并称“更多信息将在 IFA 展会上透露”。
因此,手握“最美智能手表”桂冠的Moto如期成功发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款备受瞩目的可穿戴设备,面临着铺天盖地的智能竞争。
手表早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过,别以为在今年的IFA展会上,各大厂商只会用“手表”这张王牌来对付我们。
IFA 场馆内外的新型智能可穿戴产品。
所有你没注意到的新品发布会、你没想到的行业“潜规则”都在这里。
三星:坚守方形Gear S,虚拟现实Gear VR保驾护航 作为移动终端设备巨头,三星可以说是IFA上最具活力的厂商。
除了“年货”——Galaxy Note系列旗舰手机之外,传闻已久的新款智能手表Gear S在三星发布会上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的是,三星首款虚拟现实设备 Gear VR 也率先发布。
Gear S:与LG G Watch R和Moto相比,三星没有为Gear S配备圆形表盘,而是继续沿用之前的方形表盘设计。
Gear S配备了2英寸X分辨率的Super AMOLED曲面显示屏,与三星智能手环产品Gear Fit的设计非常相似。
这样一来,Gear S 相比上一代产品 Gear Live 佩戴起来会更加舒适。
三星Gear S智能手表硬件方面,Gear S配备双核1GHz处理器、M RAM和4GB存储空间。
配备多种传感器和Nike+应用程序,可以实现与市场上其他智能手表相同的户外功能,例如运动追踪和心率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Gear S搭载了三星和英特尔联合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Tizen,支持Wifi、2G和3G网络。
这意味着它将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设备,不需要与手机配对,就可以用来拨打电话、收发短信以及上网。
另外,Gear S的防水防尘等级依然为IP67,电池容量为mAh,官方宣称续航时间可达2天。
施华洛世奇限量版Gear S(图片来自腾讯数码)近日,施华洛世奇表示,近期正在为三星定制一款豪华限量版Gear S。
不过,无论是哪个版本的Gear S,三星都没有明确公布其具体价格,但计划于今年10月在韩国上市。
Gear VR:其实关于Gear VR的各种传闻,笔者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报道过了。
我们可以将三星的这款虚拟现实设备视为奢华的手机配件。
原理是使用Galaxy Note4作为显示器。
将屏幕放置在其中,通过程序和设备中的镜头实现虚拟的交互体验。
与市场上传统的虚拟现实设备相比,Gear VR具有96度视角和20ms低延迟的优势。
三星Gear VR(图片来自网易数码) Gear VR的官方售价为美元(约合人民币)。
目前尚处于早期试销阶段,量产时间尚未确定。
小编点评:从目前消费者的审美来看,三星坚持方形表盘设计并不受欢迎。
与上一代产品Gear Live相比,脱离手机控制、独立运行的Gear S在操控性和续航方面都让我产生怀疑。
此外,Gear VR的推出是三星在虚拟现实领域的首次尝试。
抛开用户体验不谈,Galaxy Note4 和 Gear VR 的综合价格已经超过了 Oculus Rift PC 等传统虚拟现实设备。
Gear S和Gear VR的市场表现如何,将在正式发布后由消费者为我们揭晓。
摩托罗拉:Moto终于亮相,但“最美手表”很难加冕。
说完粉丝最多的韩国厂商三星,我们再来看看Android阵营中最受期待的智能手表——Moto。
虽然它不是IFA展会上亮相的可穿戴设备,但却是同期发布的重磅新品。
摩托罗拉(图片来自官网)北京时间9月5日,摩托罗拉在芝加哥总部召开签署保密协议的新闻发布会。
作为首款采用圆形表盘设计的智能手表,Moto 在半年的时间里成功吊起了消费者的胃口,让人期待已久:外观与我们在 6 月份的 Google I/O 大会上看到的基本一致。
同样,分为黑色和银色,整个机身采用L级不锈钢材质,一举否定了塑料底盘的负面传闻。
表盘由第三代康宁大猩猩玻璃制成,而不是蓝宝石。
硬件方面,Moto配备了1.56英寸、x分辨率屏幕(ppi),采用TI(德州仪器)MOAP 3处理器,配备Android Wear系统、4GB存储空间和M运行内存。
另外,Moto的防尘防水等级为IP67,电池容量为mAh,续航时间约为1至2天,支持无线充电技术。
Moto(图片来自雷锋网) 从功能上来说,Moto与其他搭载Andriod Wear系统的智能手表没有什么区别。
依然以信息提醒、运动追踪、心率监测等功能为主。
Moto屏幕底部被切开,露出一块黑色块(图片来自36氪)。
Moto 有两个版本。
真皮表带版本售价为美元(约合人民币)。
即日起您可以登录Best Buy、Moto官网和Google Play。
购买时,第一批产品已经售罄。
金属表带版本售价为美元(约合人民币),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晚些时候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Moto屏幕底部有一个区域必须被切掉才能用作显示驱动器和环境传感器。
追求完美的用户在购买前应该三思。
小编点评:“美男子”Moto确实不负众望。
它不仅凭借出色的外观和性价比打消了之前的所有负面传闻,也直观地告诉我们它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有多么受欢迎。
但现在说Moto能否夺得智能手表第一的位置似乎还为时过早:首先,由于Moto自身在圆形屏幕设计上的缺陷,仅仅屏幕底部的“黑块”就足够了吓坏了很多消费者。
狂怒;其次,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LG:圆形G Watch R正在努力,Vortex VR提供异地协助。
如果说Moto的外观具有瑞士钟表制造商的工艺,那么LG发布的LG G Watch R就像深受男士喜爱的卡西欧G-Shock一样。
,坚强又充满亚洲美。
被外媒称为“最帅智能手表”的LG G Watch R自发布以来就一直在努力追赶Moto。
铺天盖地的对比评测,让这款原本并不被看好的智能手表飙升至可穿戴设备排行榜榜首。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LG G Watch R的魅力吧。
LG G Watch R(图片来自Engadget) LG G Watch R:与上一代产品G Watch相比,LG G Watch R最大的变化是表盘从方形变成了圆形,正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智能手表审美疲劳的趋势。
此外,LG G Watch R表壳采用不锈钢材质,表盘右侧设有实体按钮,表带采用皮革材质,尽显奢华风格。
LG G Watch R(图片来自Engadget) 硬件规格方面,LG G Watch R 配备了 1.3 英寸柔性屏幕,分辨率为 4GB,内置存储容量为 4GB,防水防尘等级为IP67。
与上一代产品标配的陀螺仪和电子罗盘相比,LG G Watch R 新增了气压计和心率计两个传感器。
这样一来,LG G Watch R不仅将拥有与三星Gear Live相同的心率监测功能,还可以为热爱户外旅行的用户提供天气预警。
此外,LG G Watch R还搭载了Andriod Wear1.0系统,电池容量为mAh。
得益于P-LED(塑料OLED)柔性屏的省电性能,电池续航时间可达3天。
LG G Watch R 官方售价为欧元(约合人民币),将于今年 10 月 14 日在德国上市。
Vortex VR:除了G Watch R之外,外媒还在IFA期间曝光了一款适用于LG G3的虚拟现实设备——Vortex VR。
有趣的是,Vortex VR 的发布时间早于三星的 Gear VR。
Vortex VR(图片来自Amber.com) Vortex VR是由3D打印机3D Systems定制打印的。
它是一个独立的设备系统,不需要绑定任何PC或控制台。
使用原理与Samsung Gear VR相同。
得益于 LG G3 的 5.5 英寸 x 分辨率显示屏,Vortex VR 与该设备完美兼容,并向用户的眼睛提供清晰、逼真的图像。
Vortex VR虚拟现实设备现已开放预购,预购价格为99.99美元(约合人民币)。
不过,如果想要更好地体验这款设备,还得等待LG和Vortex VR双方的开发者发布更完善的软件支持。
Vortex VR(图片来自Amber.com) 编者点评:在IFA亮相的新款智能手表中,只有LG G Watch R配备了圆形表盘。
尽管备受期待,但获得如此高的人气也是不可避免的。
只是这款设备的价格有点“虚高”。
与美元的Moto相比,欧元的价格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但对于喜爱 LG G Watch R 的用户来说,这可能是值得的。
此外,来自韩国的“宿敌”三星和LG不仅在家电和移动设备领域缠斗不断,最近似乎又将战场转移到了虚拟现实设备上。
虽然三星的 Gear VR 想法可能比 LG 更早提出,但 Vortex VR 的出现让 LG 在这一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99美元良心的售价,Vortex VR无疑是一款值得期待的产品。
索尼:SmartWatch 3难以逆转,SmartBand Talk电池寿命短。
作为最早与三星一起进军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日本厂商,接连的金融危机似乎让索尼这个昔日巨头喘不过气来。
尽管前两代产品反响平平,但不断精进的索尼还是坚持推出了第三代智能手表——SmartWatch 3和第二代智能手环SmartBand Talk。
SmartWatch 3智能手表:SmartWatch 3继续采用方形外观设计。
表壳的表盘部分由不锈钢制成,可与表带分离。
与上一代产品SmartWatch 2相比,它看起来豪华得多。
索尼SmartWatch 3智能手表(图片来自cnBeta)硬件方面,SmartWatch 3智能手表配备了最高分辨率的1.6英寸LCD显示屏,主频为1.2GHz的ARM Cortex A7处理器,MB运行内存和4GB内置存储容量。
另外,SmartWatch 3的电池容量为mAh,官方称续航时间可达2-4天。
值得一提的是,SmartWatch 3的防尘防水性能达到了IP68级别,优于市场上所有同定位产品。
索尼SmartWatch 3智能手表(图片来自腾讯数码)SmartWatch 3是索尼首款搭载Andriod Wear操作系统的可穿戴设备。
它现在与索尼自己的生活日志应用程序Lifelog和最新的Walkman音乐播放器完美兼容。
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除了运动追踪、心率监测等功能外,还增加了通话功能。
索尼SmartWatch 3智能手表官方售价为欧元(约合人民币),并配备多色可互换表带供用户选择。
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推出。
SmartBand Talk智能手环:与上一代产品相比,索尼SmartBand Talk智能手环在硬件规格上有诸多改进:配备1.4英寸曲面e-link单色屏幕,主打运动功能。
,SmartBand Talk可以独立显示时间、通讯、通知、音乐和LifeLog上的信息,并支持远程控制功能。
不过,电子墨水屏不支持触控,因此在设备侧面设计了多个控制按钮。
索尼SmartBand Talk智能手环(图片来自cnBeta) 此外,SmartBand Talk还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支持通话和语音控制。
与 SmartWatch 3 一样,SmartBand Talk 的防尘防水等级为 IP68。
SmartBand Talk 内置 65mAh 电池,可持续使用长达 3 天。
索尼SmartBand Talk智能手环官方售价为欧元(约合人民币),预计将与SmartWatch 3智能手表同时推出。
索尼SmartBand Talk智能手环(图片来自CNET) 编辑点评:中规中矩的SmartWatch 3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
索尼在不断寻求自我救赎的同时,似乎也逐渐偏离了智能手表的发展趋势。
另外,我原本以为采用e-link电子墨水屏的SmartBand Talk在续航方面拥有秒杀所有竞争对手的实力。
不幸的是,过多的冗余功能和小得可怜的电池容量并没有让这款设备发挥出它的优势。
每当我面对索尼的可穿戴设备时,我总是不想低声评判产品本身的品质。
然而,仅凭SmartWatch 3智能手表和SmartBand Talk智能手环,索尼已经无力扭转在智能可穿戴领域的颓势。
华硕:ZenWatch刚刚成长起来,但“便宜”的价格并不便宜。
作为全球顶级DIY板卡制造商,来自宝岛的华硕从未放弃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
成功进军智能手机领域后,华硕将目光投向了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智能穿戴市场。
华硕首款智能手表ZenWatch的表现如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华硕ZenWatch智能手表(图片来自Engadget) 独特的ZenWatch并没有随波逐流,推崇圆形设计,而是采用了类似三星的矩形不锈钢机身,边角圆润。
搭配一条皮质表带,非常时尚。
硬件规格方面,ZenWatch与上述产品非常相似:配备第3代康宁大猩猩曲面玻璃、1.63英寸xAMOLED分辨率的触摸屏。
它内置主频1.2GHz的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M RAM和4GB内置存储空间。
ZenWatch的电池容量为1.4Wh(约mAh),续航时间未知。
华硕ZenWatch智能手表的功能方面(图片来自Engadget),除了上面提到的运动追踪、健康管理和心率监测之外,华硕还将一些ZenUI元素——包括设计和Apps——应用到了ZenWatch上。
使用ZenWatch,您可以解锁手机和平板电脑(类似于小米手环)、双击屏幕激活特殊功能以及执行寻找手机等传统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ZenWatch的防水防尘等级仅为IP55,只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
华硕ZenWatch的官方售价为欧元(约合人民币),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
华硕ZenWatch智能手表(图片来自cnBeta) 编者点评:笔者之前为大家带来过很多关于ZenWatch的前瞻性报道。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之前传闻的ZenWatch最大优势——价格,其实与实际发布的相差很大。
虽然以欧元计算的价格并不高,但与传闻中的99美元兑美元售价相比,在消费者心目中难免存在差距。
ZenWatch能否为华硕在智能手表领域赢得头奖,取决于量产后产品本身的品质。
全文摘要:60年后,9月的柏林枪声再次升起。
但这一次,却成了可穿戴设备的战场。
虽然LG G Watch R和Moto在市场内外大放异彩,但其他厂商的智能手表却因为不采用方形表盘设计而受到冷落。
我不想在IFA上对每一款产品的品质做出太多的判断。
这些厂家用心血、双手打造出来的每一件真诚作品都值得我们细细欣赏。
在评价Moto时,摩托罗拉全球副总裁Iqbal Arshad曾表示:“Moto首先必须是手表,其次才是智能手表。
”如此简单却深刻的一句话,值得业界反思。
尽管电池续航仍然是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的短板,但某些产品的出现似乎已经明确确立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