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视的市场前景如何?对于此类问题,诸多预测结果都说明了激光电视的崛起。
预测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大屏产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来预测激光电视市场的必然崛起。
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有道理,但角度太窄,无法完全令人信服。
简单来说,消费者追求超大屏带来的销量绝不能全部转移到激光电视市场。
激光电视的竞争力是什么?未来市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试图从十个角度分析激光电视市场的潜力,从而提出十个问题供行业思考。
1、激发欲望的能力不强。
我们先来说说激光电视的刺激欲望能力。
目前,消费者对超大屏家用设备越来越热衷,但选择范围仍然很大。
目前液晶电视已经达到75英寸左右的水平,基本可以满足普通家庭的需求。
虽然激光电视可以实现一英寸以上的画面尺寸,但这并没有让大量消费者将目光转向激光电视。
激光电视面临着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设备的竞争。
现在大屏设备比较丰富,有传统投影仪、液晶电视、OLED电视等。
激光电视无法垄断超大屏市场。
无论是价格还是技术特点,激光电视都不具备完全压制其他两类产品的能力。
所以激光电视并不是唯一刺激的。
如何挖掘更多卖点,是激光电视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2、宣传成本高,理念仍需普及。
激光电视概念的普及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与智能手机相比,它像风暴一样改变了人类社会。
激光电视覆盖的人群还比较少,基本都是“高级游戏爱好者”。
过去,这群人撑起了高端家用投影机市场,但经过近10年的发展,包括P等入门级家用投影机,在中国的年销量还没有超过10万台。
激光电视的概念如何推广?与液晶电视无处不在的促销相比,激光电视的线下促销费用非常昂贵,一般企业无法支撑。
激光电视的市场培育和概念推广一直是短板。
激光电视线下体验区需要较高的成本 3、激光电视最大的优势是尺寸大,这并不是“全面胜利”。
LCD设备取代CRT设备时,都是从机身厚度入手,然后从分辨率、尺寸、色彩等多个角度进行升级,最终淘汰了CRT设备。
从这个角度来看,液晶设备可挖掘的地方还有很多。
但激光电视则不同。
激光电视不具备完全击败液晶设备的潜力。
虽然消费者对超大设备有需求,但选择也很多。
OLED设备、液晶设备和激光电视产品并不是“生死存亡”的竞争。
除了激光电视的大尺寸之外,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哪些领域?尺寸升级永无止境。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英寸已经是极限了。
4、百万级规模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我们都知道液晶电视体积很大。
中国每年可以销售数千万台液晶电视。
然而,激光电视的年销量只有几万台。
与液晶电视相比,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
有人预测,未来激光电视规模可能达到100万台,但目前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即便目前激光电视的价格已经跌至万元,但从每年的销售成绩来看,激光电视市场的规模预计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达到百万销量。
显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销售预测机构过于乐观。
万元激光电视将成销量主流 5、价格战火花四射,未来降价空间在哪里?今年是激光电视价格大幅下降的一年。
5月,多家品牌推出万元级激光电视产品。
与液晶电视相比,价格其实并不贵。
毕竟,如果你想买一英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可能要几十万元。
那么未来激光电视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吗?目前,万元级激光电视的价格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虽然不能说硬件不赚钱,但激光电视市场规模尚未扩大,且有一股价格战的味道,却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激光电视的价格肯定会下降,但下降的空间不大。
6. 安装自定义功能天然屏障?激光电视需要上门安装,对使用环境有其独特的要求。
消费者需要家里有较大的空间,遮光环境必须合格。
同时,用户无法自行完成安装。
因为激光电视的幕布安装和校正比较复杂。
这与你可以直接购买并放在电视柜上的液晶电视有很大不同。
笔者认为,这一特点实际上限制了激光电视产业的扩张。
快速解决安装问题是激光电视行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土品牌的产品无法形成根本性的技术差距 7、同质化问题:如何打造高品质产品?激光电视的研发具有独特性。
核心部件基本依赖采购,比如成像用的DMD芯片、激光光源用的发生器,国内无法生产。
目前供应这些设备的公司并不生产最终产品,因此他们不排除任何公司加入。
导致激光电视品牌众多,但基本上没有一家具备真正的研发能力。
毕竟,如果不能掌握核心器件,就无法完全掌控分辨率、亮度等参数。
品牌之间只能靠优化、系统、外观设计等方面的优势来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创造出真正有吸引力的产品。
8. 资金链问题 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也需要考虑。
激光电视规模尚未上升,但价格战迹象已经显现。
如果企业不能收回大量资金,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激光电视市场中生存。
目前,国内激光电视品牌约有十几个。
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将会退出这个市场。
如何保证贵公司资金链连续?对于尚未形成规模的激光电视市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衍生品市场需要更多关注 9. 衍生品市场 系统之争取决于性质。
目前激光电视基本都配备了智能系统,但很多企业只是为了配置系统而配置,没有任何战略方向。
这样一来,激光电视就成了“一锤子买卖”。
相反,带有电视基因的厂商推出的激光电视,有着与电视系统一致的系统,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营收机制。
至于那些没有系统的激光电视,我认为它们不会销售成功。
激光电视的配置系统并不像能够读取U盘那么简单。
未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衍生品市场。
10.寄予厚望的售后需求最终归结为售后问题。
目前激光电视销量较小,产品概念较新,售后问题尚未大规模爆发。
最近,价值万元的激光电视已经生产出来,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有待检验。
价格战的出现显然对售后服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上门服务、维修、换货甚至退货等问题都需要考虑。
尤其是激光电视这样的产品,用户花费的钱更多,对售后服务的期望也更高。
如果你的服务不能让顾客满意,那对你的声誉积累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笔者提出十个问题,并不是要贬低激光电视行业。
随着显示行业的升级变革,液晶设备逐渐没落,新型显示技术将主导未来市场的发展。
激光电视是基于投影技术的产品,但相比投影仪,激光电视更具大众属性。
我们不能完全从投影仪的角度来预测激光电视的发展,但我们必须对激光电视提出更多的要求。
笔者提出的十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当前市场找准激光电视的定位,同时更清晰地找到市场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