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华为表示将打造智慧健康开放平台; 4月,微软表示将整合体育应用程序作为一个平台;今年5月,联想表示将依托开放SDK平台和后端云基础设施系统构建物联网生态系统。
早在去年年中,苹果就发布了Healthkit平台,谷歌发布了AndroidWare平台,腾讯也宣布了自己的智能硬件计划。
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尝试在可穿戴设备大潮中打造智能可穿戴平台,为智能设备企业提供新的选择。
。
除了这些巨头之外,一些智能穿戴领域的新进入者也打出了一边做产品一边搭建平台的口号。
那么,这些公司为何计划打造智能可穿戴平台呢?互联网巨头:抢占物联网时代新入口 苹果、谷歌、微软、BAT等大公司搭建平台的一大目的就是抢占新入口。
当电子计算机刚刚兴起时,微软推出了Windows平台,牢牢掌握了互联网的入口。
此后,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苹果和谷歌提供了机会。
这两家公司的IOS??和Android系统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手机平台。
微软因为处理不当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智能穿戴领域被视为未来物联网的入口。
面对这个新领域,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几乎各大公司都在尝试布局智能穿戴领域,试图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去年以来,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发力进军可穿戴智能设备领域。
以谷歌为例。
去年6月底,谷歌在Google I/O大会上发布了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Ware系统。
该系统倾向于整合现有普通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输出,以提升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价值。
AndroidWare系统也被认为是最接地气的智能穿戴平台。
腾讯也在去年7月发布了其(微信)智能硬件计划。
该计划允许硬件厂商利用微信以公众服务号的形式同步和管理不同品牌手环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微信的社交关系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朋友圈分享、“运动排行榜”、等等以及其他功能。
与谷歌构建整个智能穿戴平台不同,腾讯的智能硬件计划希望利用微信的平台优势,将智能穿戴数据接入微信。
这与腾讯以往的产品逻辑是一致的,可以借助必要的软件功能在系统内创建自己的入口。
总而言之,在新的物联网时代来临之际,谁能真正掌握入口,谁就能首先立于不败之地。
互联网巨头有实力站在时代前沿,打造智能可穿戴平台。
而对于那些刚刚进入智能穿戴行业的小企业来说,为什么他们也在搭建平台呢?创业公司:打造共享数据的平台 在新的领域,总是不乏创业公司。
咕咚、云朵、小T……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智能穿戴领域已经有数十家智能硬件公司。
他们在做自己产品的同时,也打着做平台的口号。
“很多创业公司产品不好就想做平台,产品好就想做平台。
平台已经成为他们眼中的热门商品,所有企业都想涉足。
”对于智能硬件初创公司来说,换句话来说,他们与普通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数据的方式。
当公众使用智能设备公司的产品时,会收集相关数据,而这些数据对于许多公司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
咕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在打造智能穿戴设备咕咚手环的同时,还致力于将多种第三方智能穿戴设备接入咕咚APP,将咕咚APP打造成“运动社交”平台。
,促进人民体育社会化。
“事实上,许多初创公司的产品销量较低,很少有很高的活跃度,因此他们想出的办法就是连接到第三方硬件并从中收集更多数据。
”对于智能设备产品企业来说,搭建一个平台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数据变得更“有用”,还可以让别人的数据为我所用。
平台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用户数据。
传统行业:打造细分市场入口。
进入新年后,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进一步升温,大量传统行业也进入智能可穿戴领域。
最典型的就是制鞋行业,°、李宁、安踏、双驰……这些以前做普通鞋的厂家,现在也在做“智能鞋”。
比如双驰企业,他们以前是做运动鞋的。
今年以来,双驰开始进军智能穿戴领域。
他们制作的智能鞋产品平台可以收集穿着者的运动范围、健康状况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与其他公司共享,并为他们提供数据平台。
而如果双驰的智能穿戴产品成功,它也可以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思路。
另外,对于传统行业来说,搭建平台还可以产生更多的用户。
平台除了利用智能设备吸引用户之外,还可以吸引一定数量的用户,这对于企业产品的推广也有好处,这也是可以得到补偿的。
企业最终形成自己的用户群后,希望达到搭建平台的最终目标——成为细分领域的入口。
总而言之,无论企业大小,其最终目标都是打造物联网时代的入口。
巨头希望有一个大的入口,小企业也希望有一个小众的入口。
“物联网门户”新概念或将成为各大企业新时代的奋斗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