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角登场之前先介绍一下我自己以及之前的装备。
我从2006年开始跑步,但没能跟上。
我真的很喜欢并且坚持。
那是年底。
到现在已经快4年了。
我参加过10多次马拉松,也陆续购买了一些装备:GARMIN Forerunner、Forerunner; New Balance GPS和MIO FUSE、SCOSCHE RHYTHM+心率手表手环(手表)、小米手环(普通版和光电心率版都有)等。
我是下半年才知道Forerunner的。
我当时正在使用Forerunner,偶然看到网上要发布的消息后,我就密切关注并与我手上的进行了比较。
作为升级版,不仅外观设计更加时尚,除了踏频、垂直幅度、触地时间三项跑步动态数据外,还增加了触地时间平衡、步幅和垂直步幅比。
,数据分析变得更加强大,一下子让我眼睛一亮;还有它的日常活动监测、智能控制和通知功能,这些都是智能手表才有的功能,这一切都让我想立即拥有它。
冲动。
Forerunner采用GPS+Glonass双星定位技术,内置蓝牙和Wi-Fi无线通讯功能,可配合配件(心率带、踏频器等)使用ANT+进行无线传输。
您可以连接智能手机和 Garmin Connect 云,随时随地轻松同步运动数据。
同时,Forerunner还防水深度为50米,这意味着佩戴它进行游泳训练完全没有问题。
在官方介绍中,Forerunner被称为一款玩家级智能GPS运动手表。
我们来看看它的威力有多大。
1.从开箱印象来看,应该是从Forerunner开始,GARMIN就开始使用纸盒和透明塑料相结合的包装盒。
这种包装方式可以让您直观地看到手表的外观。
整个包装延续了GARMIN一贯的深黑色调,看起来简洁又美观。
包装盒的不同侧面介绍了Forerunner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打开盒子,里面的东西更加简单。
除了Forerunner主机外,只有数据线/充电线、说明书和合格证。
作为一款可以监测心率的运动手表,Forerunner 并没有标配心率表带,而是需要单独购买。
本次试用的是国行中文版,所以还附带了简体中文说明,让我这个“英文不识字”的人能够更快的理解。
2、外观Forerunner 从外观上看,表盘造型是Forerunner系列的圆形设计,边缘加入了白色和天蓝色的线条,让整个表盘看起来更加时尚。
除了表盘上部有GARMIN标志外,整个正面没有其他标志。
与手头的一比,可以看出整体尺寸基本一致,但比手头的小很多。
重量也比小米和小米更轻,只有44g。
屏幕分辨率为×。
这样的设计,整个屏占比非常高。
无论是显示清晰度还是色彩都非常出色。
即使在阳光下,也同样清晰。
屏幕有背光,夜跑者也不用担心看不清屏幕。
不过有一个小遗憾就是没有抬手亮屏的功能。
要打开背光,您需要按电源按钮。
手表的背面非常简洁,边缘有4个金属触点,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
中间是一些功能和性能信息,比如蓝牙、WIFI、ant+等。
3。
配件 首先我们来说说表带。
Forerunner表带采用防滑橡胶材质,有点像硅胶,有弹性但比硅胶硬。
表带本身采用弧形设计,这样佩戴时,无论手腕粗还是细,都能很好地贴合。
表带采用镂空设计,不仅方便扣合,而且更加透气。
表带采用螺丝固定,需要专用螺丝刀。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次没有更换表带,所以也没有拆装工具。
充电线兼作数据线。
它仍然是夹子式的,相对较小(与Apple Watch相比)。
它被夹在表盘上并与金属触点接触以充电并向计算机传输数据。
我只是不知道为什么GARMIN不使用这样的磁性设计。
线夹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失去弹性,影响接触(我的就是这种情况)。
4。
你得到的操作是中国银行中文版,所有界面显示都是中文。
正确的操作是通过屏幕和转盘两侧的4个按钮来实现的,非常简单方便。
屏幕为触摸屏,通过触摸即可操作功能菜单和切换页面,非常方便。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似乎必须拿在手里或者戴在手腕上才能触摸。
如果将其放在桌子上,触摸屏将不会响应。
菜单键位于屏幕正下方,用于调用和打开功能菜单以及滑动切换页面。
当您的手指触摸屏幕时,触摸点会变色,通知您操作成功。
不过,由于它采用的是电阻屏,而不是目前流行的电容屏,因此任何可以触摸的物体都可能导致误操作。
但可以通过锁屏键锁定屏幕来避免。
不过比我之前的触摸环好很多了(汗滴在上面会引起移动)。
除了屏幕底部的菜单功能按钮外,机身左右两侧还有两个圆形按钮。
左侧为电源开关/背光按钮和返回按钮,右侧为计圈按钮和运动模式/启动按钮。
每个按钮都标有其主要功能。
长按返回键可锁定或解锁操作。
相比之下,这四个按钮的功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只是右下侧的按钮去掉了按钮同步功能,只保留了计圈功能。
5.设置虽然关注它很久了,但是拿到手后发现它的功能比我想象的要多,所以我得花点精力仔细研究一下。
长按电源按钮将其打开。
第一次开机时,电池电量约为 14%。
因为后面会尝试很多操作,所以最好充满电。
连接充电线并在约 2 小时内充电至 %。
充电速度还是很快的。
充满电后,下一步就是进行设置。
所有设置都在菜单中,比较简单。
有时间格式、个人信息、活动模式、活动追踪以及wifi和蓝牙的链接设置等。
对于一款GPS运动手表,我们最关心的当然是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包括跑步、竞赛、室内跑、骑行等,可以自行定义。
各种模式的选择可以在菜单设置中进行,也可以直接通过右上方的按钮进行快速选择。
短按按钮进入运动模式界面,通过向左或向右滑动选择该运动模式。
活动模式下,如果3分钟没有活动,手表将自动进入省电模式。
在此过程中会有声音振动提醒,并有30秒的过渡时间。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体验之旅了。
最初的界面看起来有点普通,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子手表,有点名不副实的玩家级智能手表的名字。
幸运的是,Forerunner提供了DIY功能。
您可以通过Connect IQ下载所需的插件,下载您喜欢的表盘界面或数据显示方式。
将手表连接到电脑。
Connect IQ 中有各种小插件。
下载你喜欢的插件。
同步完成后,您可以在手表中启用。
我下载了几个时间表表盘,这立即使它们的外观改善了很多。
如果您不喜欢下载的插件,可以通过 Connect IQ 中的应用程序管理将其删除。
Connect IQ 中有许多可用的插件,但并非所有插件都易于使用。
您必须亲自下载并体验它们。
更多其他功能,尤其是二代运行动态的检测,会在实际体验中慢慢分享给大家。
6.试戴一番设置后,我迫不及待地想尝试一下。
正如之前提到的,Forerunner 的表带设计和材质使其佩戴起来非常舒适。
每隔2毫米就有一个扣孔,几乎可以适应任何手腕粗细,实现“无级”调节。
作为一款轻量化跑步手表,Forerunner 的重量仅为 44 克。
在目前主流的运动手表中,确实相当轻,运动时几乎感觉不到。
另外,Forerunner的颜值也相当出众。
不仅可以在运动时佩戴,即使在日常休闲活动中佩戴也能很好搭配。
7.实际体验。
作为一家拥有近30年历史的专业GPS制造商,GARMIN长期致力于GPS产品的设计和研发。
其GPS性能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所以这个实际体验并没有和其他品牌进行比较。
仅与其前身进行比较。
我是5月20日下午收到的手表,经过一天的研究和把玩,我对它的基本设置和功能有了比较了解。
22号我正好参加了半程马拉松,正是体验的绝佳机会。
5月22日一大早,我就和妻子、母亲、女儿一起出去了。
为了避免被人羡慕(和挨打),我就直接戴在手上,挂在腰包上。
这三款手表采用的是GPS+Glonass双星定位,所以跑步前一进入跑步模式,大约需要3-5秒才能成功定位。
虽然Hedu只使用GPS定位,也只需要3-5秒,但花了3分钟才成功定位。
在后续的体验中,即使是在房间里,只要靠近窗户,基本上3秒左右就可以定位。
八点整,组委会鸣响发令枪,一一按下开始按钮,首场演出开始。
两个小时后,虽然天气闷热,坡道弯道较多,但我还是幸运地安全完成了比赛。
冲过终点线后,停止所有三块手表上的运动记录。
上图是本次体验中的记录,以及本次体验中的记录。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款手表记录的距离和路径基本一致。
与标准半程马拉松距离相比,误差约为21米,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误差。
我通常设置为每公里提醒我一次。
这次中途旅行,我和我几乎同时被提醒。
因为我是在比赛开始后才按下开始键的,所以每公里提醒也相应延迟了。
Forerunner的大部分跑步数据记录都可以在GARMIN Connect APP中查看。
如有需要,您可以在GARMIN网页版中查看更详细的数据。
据官方介绍,Forerunner需要搭配HRM4-RUN心率带才能实现第二代动态数据监测。
所以在拿到之前,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了一下非HRM4-RUN的心率带是否可以用在Forerunner上。
想尝试一下,看看它与心率监测器的搭配如何?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只能购买HRM4-RUN心率带进行测试了。
结果出乎意料,而且似乎所有必要的数据都已具备。
上图所示的信息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和需求自行设置。
您还可以设置是自动还是手动切换显示页面。
如果是自动切换,还可以设置切换速度,低、中、高。
我设置为medium,大约8秒左右就会自动切换到另一个页面。
当然,很多跑步者不习惯时刻看手表,这没关系。
我们还可以查看运行后的最终统计数据。
手表和手机通过蓝牙连接。
只要在手机上打开GARMIN Connect,就会自动同步。
这与同步前需要手动按下右下按钮不同。
数据记录中,除了步频、垂直幅度和触地时间这三个跑步动态数据外,还附加了触地时间平衡、步幅和垂直步幅比。
根据这些数据提示,我们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跑步状态。
同时,每次练习后都会给出训练恢复建议。
通过分析这次训练对我们身体素质的影响,我们就可以确定我们需要休息多长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训练。
这也是一个非常贴心的设计。
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跑步的人来说。
在后来的体验中,我没有将它与其他手表进行比较。
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运行场景下的性能。
三天后进行了第二次运行。
为什么是三天后呢?因为22号跑完之后,给出的恢复建议是72小时。
这次我选择了路跑。
我平时跑的路线基本没有坡度,有轻微的弯度,距离为11.53公里。
除平均心率外,其他数据与第一次基本一致。
这次给出的恢复时间是36小时。
第二天,依然是路跑,依然是平常的路线,只是增加了一些坡度路段。
距离11.61公里。
但由于过程中接到的电话较多,各种数据变化比较大,尤其是心率和踏频。
可能是上次建议的36小时恢复时间还没有达到,所以这次虽然距离差不多,但是给出的恢复时间更长,是47小时。
经过几天的体验,是不是好像少了点什么?是的,效率指标、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和压力指数。
这三个动态指标都与下一步的运动状态有关。
效益指数是基于以往锻炼的相对比较指数。
指数高,说明现在的身体状况比以前好。
乳酸阈值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
这与我们的心率,即心肺功能和强度有关,也与最大摄氧量相互作用。
相同VO2max下,乳酸阈值越高,有氧能力越大。
运动6分钟后手表会自动显示效益指标,但显示时间只有8秒左右;乳酸阈值和最大摄氧量,会在当前运动结束后显示。
因为一开始我不太明白如何查看压力指数,觉得不可能,于是又去论坛咨询。
得到回复后,我一开始以为真的和心率监测器有关。
经过一番研究,我发现所使用的心率监测器也可以工作。
按右侧按钮进入活动模式,监测压力指数。
运动前应测量压力指数。
因此,我个人认为第二代动态数据监测不仅仅可以通过适配HRM4-RUN心率带来实现。
任何 HRM-RUN 心率带都应该可以,但心率带需要升级固件(至 6.60 固件)。
于是间隔了大约36个小时,我进行了第四次跑步,距离为19.53公里,都是在公路上和在标准米跑道上。
分三个阶段完成,即3.8公里,公路跑; 12.03公里,米轨; 4.02公里,公路跑。
我只是想看看在短暂的休息间隔内各种动态数据如何变化。
在开始第一阶段之前,我在家测量了自己的压力指数。
结果显示 1,压力分数低。
这应该说明我此时的身体状况很好。
如下图: 启动后约6分钟,出现效率指示器,数值为,状态提示良好。
超过3公里后,本阶段测试结束。
看各种数据,VO2max是50,乳酸阈值是(忘记拍了),建议恢复时间是19小时。
之后没有休息,我立即按照步骤测量压力指数。
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当我参加测试时,我感到震惊。
哈,果然达到了。
压力指数这么高,我想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刚刚跑了3公里,没有休息就测出来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压力指数这么高,建议不要运动,休息即可!第二阶段,体育中心设有12公里跑道。
监测显示,运行前效益指数为-4,低于第一阶段,状态不变;跑步后最大摄氧量48,有所下降,乳酸阈值48,有所上升;恢复时间也变成了3.5天。
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天气预报最高温度为 35 度。
已经接近8点了,气温估计有30度。
我不得不买一瓶水。
补充水分并继续第三阶段的体验。
效率指数-8,再次下降,状态不变;跑后VO2max为46,略有下降,乳酸阈值有所提高,恢复时间仍为3.5天。
难道最长是3.5天吗?这个需要以后去体会。
我们再看看GARMIN connect中的其他数据,以便更直观地看到不同路况下动态数据变化的差异:不同路况下,相同配速下,踏频、步幅和触地平衡都有明显差异。
第二部分是在赛道上。
路面平坦,没有坡度。
踏频稍高,双脚着地时间的平衡几乎相同。
路线的前后段都有坡度,踏步频率稍低,两脚着地时的平衡间隙也稍稍加大。
除了上述数??据分析之外,Forerunner还可以预测你的比赛结果。
我的全程马拉松成绩其实很好。
当然,这只是我们在最理想的条件下完成时间的预测。
8.日常活动监测 Forerunner内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和跟踪我们的活动,包括计步、睡眠和久坐提醒。
久坐提醒功能非常人性化,尤其是对于坐在办公室的人来说,相当实用。
开启活动追踪功能后,如果我们长时间(约1小时)没有活动,屏幕会显示并通过通知和振动提醒您。
与此同时,屏幕边框会出现一条红色长条。
如果你不动,它会慢慢长大,直到最后振动提醒你。
9。
智能通知除了第二代跑步动态和生理指标分析之外,Forerunner还增加了当前智能手??表的常见功能。
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后,可以在手机上接收通知信息,默认接听电话、短信、微信等。
但要显示消息的来源,您需要授予 GARMIN Connect 足够的权限来读取您的地址簿。
此外,您还可以添加其他需要通过 GARMIN Connect 接收信息的应用程序。
如下图,我在列表中添加了qq。
它还可以显示天气、控制手机上的音乐播放以及查找手机。
10.电池寿命Forerunner内置锂电池,在GPS模式开启时可持续使用16小时。
如果仅作为手表使用,则可以达到12周的续航时间。
在这10天的试用期内,我跑了5次,总共约75公里,分别用了2:10、1:20、1:45、2:30和1:22,总共约9个小时。
目前剩余电量为 15%。
虽然GPS模式不能持续16小时,但对于大多数长距离跑步活动来说已经足够了。
11.体验总结虽然我只佩戴了Forerunner 10天,但它拥有舒适的佩戴体验、快速准确的PS+Glonass双星定位、丰富的数据分析、超长的续航时间以及独特的二代跑步动态。
和生理数据,再加上个性化定制功能、智能通知、生命活动追踪等,都让我爱上了它。
虽然不像它的直系后代XT、XT那样坚韧粗犷,但更加精致细腻。
当然,先行者并不完美。
由于运行内存限制,自定义应用安装过多会出现一定的卡顿;智能通知在运动模式下无法显示详细信息。
结论 如今,我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
无论是减肥还是运动,跑步这种简单的运动形式往往是大多数人的首选。
但跑步真的那么容易吗?据统计,跑步者每天受伤的比例高达80%-85%。
跑步受伤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正确的跑步姿势和不良习惯,二是运动量过大。
如何避免受伤?一是找专业教练指导,二是自己制定日常训练计划。
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个跑步爱好者都能得到专业指导。
然后,只能借助专业工具。
如果您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并且有一名专业教练,那么您可能不需要任何东西。
如果你只是偶尔走走、跑跑、霸占一下首页或者在微信里争夺排名,那么你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
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跑步爱好者,并且真的想认真跑步,那么你需要一款可以给你指导的专业运动手表。
GARMIN Forerunner 可能是您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