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为期36天的“闪电会议”,大大提升了工业互联网的热度。
这条赛道上的公司包括中国白色家电巨头美的和海尔。
3月7日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前夕,美的宣布“进军工业互联网”。
海尔积极推广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 Plat,吸引数万企业入驻预计今年交易规模将达到近亿元。
巨头联手工业互联网的背景是“中国制造”的前景带来潜在的巨大需求。
消费升级,人们想要更好的产品,正在倒逼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
富士康、美的、海尔都在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在社会化自身强大的制造能力,抢夺“中国制造”升级的红利。
美的机器人总经理Olaf Gehrels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容量将达到1万台,届时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将占据50%的市场份额。
继收购德国库卡、以色列创科获得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硬实力”后,美的创立“美云智能数据”公司,将制造和供应链的经验转化为软件系统和企业云平台,对外推广和销售。
美云知树总经理顾云松表示,美云知树希望成为中国B2B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事实上,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起步早于中国。
顾云松的信心在于中国制造业的独特性。
美的每年生产3亿件产品,既有自有品牌,也有代工生产;有的供应线下渠道,有的供应线上电商渠道;它们涵盖许多不同的类别;而且产业链很长,从注塑到钣金。
它从黄金开始,一直到成品。
国外的工业互联网系统很难复制,而美的自身的转型成果就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与美的强调覆盖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不同,海尔工业互联网强调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吸引用户参与产品研发、设计、营销等各个环节,满足个性化需求。
及时地。
需求并推动产品不断迭代。
海尔正与天津、广州南沙、上海松江等地政府合作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目标是打造“产城创新”一体化模式。
即智慧社区展示智能产品的应用;智能制造生产线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产品;企业家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提供并汇聚各种创意,加快市场反应。
“我们不一定自己制造机器人,而是吸引供应商入驻平台,满足各方需求。
”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兼供应链总经理陈禄成说。
与美的、海尔相比,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将5G通信技术和8K显示技术结合起来。
即将上市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被称为“工业互联网”,但目前业务仍以通讯设备、云设备、智能手机零部件、精密工具、工业等代工业务为主。
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是其上市募集资金将重点探索的领域。
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将智能传感器连接到生产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和云计算。
提高了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成本和库存,为公司业务拓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未来,我们将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探索构建开放共享的生态工业互联网平台。
未来2至3年,富士康希望从代工巨头转型为工业互联网生态下的智能制造和技术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富士康希望结合新一代5G通信技术,实现8K超高清图像的快速传输。
例如,手机表面2~3微米的划痕可以自动检测并修复,实现制造智能化升级。
各大巨头都是千亿级的制造企业,他们构建工业互联网的路径也是“殊途同归”。
富士康、美的、海尔谁能率先孵化中国工业互联网独角兽,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