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上半年已经过去了,又到了做总结的时候了。
过去六个月里,哪些数码产品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笔者就盘点一下上半年值得记住的数码产品。
它们可能引导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可能颠覆我们的用户体验。
让我们来看看。
HTC Vive Pro——全面升级,强势回归。
继初代Vive发布近两年后,HTC终于在今年的CES上推出了新一代VR耳机——Vive Pro。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分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单眼分辨率从x提高到x。
刷新率和视场角与上一代保持一致,仍然是90Hz和°。
更高的分辨率带来更轻微的格栅效应和更好的视觉体验。
HTC Vive Pro(图片来源于网络)除了硬件上的改进之外,VIVE Pro版本还配备了双麦克风和两个具有主动降噪功能的前置摄像头,这将在更多游戏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能,甚至可以使用相机来实现增强现实AR的功能,为玩家和开发者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灵感。
HTC Vive Pro 最多可以使用四个基站进行定位,跟踪范围从 4.5x4.5 米扩大到 10x10 米。
可以说是非常Pro了。
HTC Vive Pro(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耳机之外,HTC 还升级了无线套件。
它将与 Vive 和 Vive Pro 兼容。
它采用Intel WiGig技术,工作在无干扰的60GHz频段,实现更低的延迟。
凭借更高的性能,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发布。
HTC Vive Pro(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记住指数:4星 编者点评:无论未来VR硬件如何发展,HTC的产品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引领了未来,他们应该被记住。
MateBook整机采用金属简约设计,整体数控钻切工艺。
其厚度仅为14.6mm,重量仅为1.33Kg。
它有深空灰和亮银两种经典颜色可供选择。
编者点评:无论VR硬件未来如何发展,HTC的产品在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引领了未来,应该被铭记。
2月25日,华为在MWC前夕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华为首款全面屏笔记本电脑——HUAWEI MateBook X Pro。
整机采用金属简约设计,整体数控钻切工艺。
其厚度仅为14.6mm,重量仅为1.33Kg。
它有深空灰和亮银两种经典颜色可供选择。
当然,MateBook X Pro最大的亮点(图片来源及网络)还是91%的屏占比。
它尝试定义全面屏笔记本的概念,视觉体验也得到了大幅升级。
屏幕并未采用常规的16:9比例设计,而是采用与Surface Laptop相同的3:2尺寸。
它是一款LTPS低功耗触摸屏,像素为*,PPI像素密度,%sRGB色域,亮度为nit。
配备3K十点触摸屏和康宁大猩猩盖板玻璃。
为了防止指纹粘在触摸屏上,添加了防指纹漆,轻轻使用就不会粘指纹。
除了全面屏设计之外,隐藏式摄像头也非常引人注目。
华为将摄像头设计在键盘的F6和F7之间。
使用时可以弹出,不使用时可以很好地隐藏。
硬件方面,MateBook的电池容量为57.4WH,支持快充技术。
充电30分钟可使用6小时。
同时还配备了一个USB-A接口、两个USB-C接口和一个耳机插孔。
值得记住指数:3星 编者点评:窄边框+隐藏式摄像头的设计让这款产品脱颖而出,笔记本的“全面屏”时代正在逐渐到来。
虽然新款9.7英寸iPad是苹果非常低调地发布的新品,但不得不说,它让我们新一代的iPad保持了传统的9.7英寸造型,重量不到一公斤,厚度为7.5mm。
,支持 Touch ID 和 Apple Pencil,配备 A10 Fusion 芯片,10 小时电池续航时间,百万像素后置摄像头,LTE 选项,有银色、深空灰色和金色可供选择。
新款iPad(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款入门级iPad将首次支持Apple Pencil,此举将消除更便宜的iPad和高端iPad Pro系列之间的最大差异之一。
苹果和罗技发布了一款新的手写笔,售价 49 美元。
另外,除了支持Apple Pencil外,还支持蓝牙键盘,可以当小PC使用。
与此同时,苹果还为新iPad发布了一系列应用程序更新(图片来自网络),包括Pages、Numbers和Keynote,以更好地支持苹果的Pencil。
Pencil 的新功能之一是“智能注释”,该功能可将手写笔记固定到特定单词上 - 当您在项目中移动内容时,笔记也会随之移动。
苹果副总裁 Greg Joswiak 表示,将针对教育市场推出超过 20 万款应用程序。
此外,苹果还为学生用户提供免费GB的iCloud存储空间。
除了新 iPad 以教育为中心的功能外,苹果还为新 iPad 推出了一些增强现实应用程序,其中包括一款 Froggipedia 应用程序,可让学生使用 Apple Pencils 解剖青蛙。
值得记住指数:1星 编者点评: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一颗星的东西呢?因为我觉得这可能是苹果近年来最良心的平板电脑。
魅族 HALO 激光耳机——让音乐看得见。
在15周年发布会上,魅族不仅推出了魅族15系列新品手机,还推出了HALO激光耳机。
价格为人民币,但限量仅0件。
魅族HALO激光耳机(图片来自网络) 魅族HALO激光耳机是一款专为年轻人打造的声学产品。
耳机采用欧司朗激光二极管,亮度比传统LED线高5倍,色彩纯净、耀眼。
同时采用CORNING定制的侧发光玻璃纤维,使亮度更加透明、均匀。
魅族HALO激光耳机(图片来自网络)配备了10mm大尺寸动圈,为这款耳机提供了更具冲击力的声音表现。
它的续航时间长达15小时,拥有独特的滑磁设计,提供三种佩戴方式。
拥有常亮、音乐、闪烁三种模式,轻松应对任何场景。
值得记住指数:3星 编者点评:魅族15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但是这款耳机的发布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晚上穿起来很抢眼,可惜只有0份,能不能拿到完全看运气。
Nut TNT 工作站 - 下一代计算平台。
当很多人都以为这次发布会上让大家害怕的坚果R1手机黑科技就是坚果R1手机的黑科技时,罗总却只把它当成开胃菜,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在上面了。
。
在短短几秒钟介绍完这款旗舰手机后,我开始拿出坚果TNT工作站来彻底改变PC行业。
坚果TNT工作站(图片来自网络) 坚果TNT工作站并不是我们理解的PC。
从硬件角度来看,坚果TNT工作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平板设备。
产品主体由一块27英寸IPS全贴合屏幕组成。
构成上,屏幕采用4K超高清分辨率,拥有%sRGB色域覆盖,支持10指触控;音频方面,采用专业音频处理DSP,配备三个扬声器,支持2.1声道立体声,并配备双数字麦克风;前置百万像素摄像头,支持人脸识别;底座配备有DP、HDMI、Type-C、USB 3.0、耳机、电源等接口。
由于支架的存在,屏幕可以在36°到90°范围内自由悬停。
坚果TNT工作站分为两个版本。
低配版为显示器版,需要搭配坚果R1使用。
高配版内置系统,可独立使用。
坚果TNT工作站(图片来自网络)在操作方式上与传统PC设备有所不同。
设备左右两侧各有十个虚拟按钮,包括我的搜索、网络搜索、本地搜索、创建闪胶囊、发送短信五个按钮,右侧分别是相册、文件管理器、快捷短语和剪贴板、Flash 胶囊队列和屏幕截图工具。
用户刚入门时难免要花费一定的学习成本。
当然,虽然操作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用户仍然可以选择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
坚果TNT工作站(图片来自网络)系统方面,这次坚果R1搭载了全新的Smartisan OS 6操作系统。
罗永浩声称系统体验将在未来十年重新定义个人电脑。
该系统结合坚果TNT工作站,可以通过“全局手势+语音组合输入”的交互方式,完成更自然、高效的交互。
此外,坚果TNT工作站还重新打造了包括三款Office套件在内的几款核心生产力工具,通过全新交互实现办公效率。
推动。
值得记住指数:5星 编者点评:与其说它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不如说是一种革命性的交互方式。
它将彻底改变 PC 的生活。
成功是先锋。
失败了怎么办?烈士也不错,至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华硕 Project Precog——重新定义笔记本电脑。
在6月5日开幕的台北电脑展上,华硕除了推出多款轻薄笔记本外,还推出了首款具备完整AI功能的全新概念机——ASUS Project Precog。
双屏笔记本电脑有一个可翻转的铰链,用于连接两个显示屏。
它有四种使用模式:直立、书本、帐篷、平放。
它还删除了物理键盘和触摸板。
华硕Project Precog(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一款融入领先AI技术的新概念笔记本电脑,华硕Project Precog配备了智能触控功能,可以自动识别用户心中的输入法。
例如,它可以根据用户手指的位置调整输入方法。
调整键盘位置,或当手写笔接触屏幕时立即切换到手写笔模式。
华硕Project Precog(图片来自网络) 此外,华硕Project Precog概念笔记本电脑现在可以支持Windows Cortana个人数字助理和Amazon Alexa语音服务。
结合创新的双屏设计,用户可以体验主屏专注于重要工作。
在第二屏同时运行其他应用程序的体验;而且双屏提供的更大的可视面积也非常适合呈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比如Microsoft Office?等智能办公应用,让您无论是办公还是影音娱乐,都能事半功倍。
华硕Project Precog(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华硕Project Precog概念笔记本电脑还搭载了Intel? Movidus?视觉处理器(VPU)。
未来,华硕也期待全球更多的开发者加入进来,共同开发更多的笔记本电脑。
AI功能加速了AI在笔记本电脑中的融合。
值得记住指数:4星 编者点评:这可能是台北电脑展上最引人注目的产品了。
它颠覆了一些传统的基本设计,引入了很多AI元素,看起来就像是未来的笔记本。
写在最后,除了作者列出的产品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近六个月发布的新产品。
然而,无论厂商推出什么样的新产品,无论是创新性的还是颠覆性的,最终都要落在用户身上。
毕竟,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能让别人记住它,更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使用它,体验科技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