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夏季达沃斯,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持续不减,“机器换人”也一触即发。
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就业净增长超过10%。
据埃森哲预测,未来5年(逐年),如果所有公司都能像领先公司一样积极投资人工智能和人机书写,预计将使公司收入增加38%(消费品和消费品)医疗健康产业增幅高达50%),从业人员数量将增加10%。
夏季达沃斯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还显示,机器目前承担着全球29%的工作任务,到今年将占到一半以上。
虽然机器确实会取代人类完成更多的工作,但也不必过分担心“机器替代”。
新增就业岗位总体前景乐观。
与失去的1万个就业岗位相比,预计到今年将新增1.33亿个更适合新分工的就业岗位。
然而,不同公司的经验差异很大。
《未来就业报告》预计到2020年,自动化将减少约50%企业的全职员工数量,近40%的企业将扩大劳动力规模,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将在内部创造新职位企业通过自动化。
人工智能对不同国家就业市场的影响也不同。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姜力引用牛津大学的一项调查,提出未来10到20年,人工智能能力较弱的机器人智力将取代大部分人口。
就工作而言,这个比例在美国可能是47%,在中国则高达77%。
普华永道在夏季达沃斯现场发布了中国就业市场报告。
题为《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将对中国就业市场产生什么净影响》的报告指出,未来20年,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将为中国创造约1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现有就业岗位的约26%将被自动化技术取代。
,预测自动化将增加就业38%,就业净增加12%。
分析师和销售分析师表示,大公司54%的员工需要有效的再培训,以充分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增长机会。
于进表示,人工智能的影响本质上会带来就业市场的三个变化:一是企业生产和服务价值链中人们的工作岗位发生转移;二是促进就业升级,让人们多干活。
作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将会更高;三是改变人与机器的关系,从工具升级为协作者。
因此,未来我们需要重新组织人类要做的事情,重新设计岗位,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劳动力完成转变。
达沃斯还研究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就业的影响。
相比之下,目前的态度更为积极。
该报告描绘了未来全球劳动力的愿景,提出数据分析师和科学家、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专家未来将更受欢迎,因为这些职位特别依赖于技术或受益于技术。
需求将会增加。
明确需要“人类技能”的工作,例如销售和营销专业人员、创新经理和客户服务人员,需求也将增加。
然而,许多执行日常工作的白领职位,如数据录入员、会计师和工资文员,将出现供应过剩和萎缩。
于进认为,用工的变化也可能改变组织形态。
例如,全职员工的数量将会减少,而兼职和自由职业者的数量将会增加。
对于个人来说,自我学习和更新的能力尤为重要。
埃森哲近期发布的《打造人机协作的未来员工团队》报告显示,超过80%的中国员工认为智能技术将在未来三年内对他们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在全球11个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三。
然而,目前只有46%的中国高管认为人机协作是实现企业战略优先事项的重要方式,是全球11个受访国家中比例最低的。
人机协作需要对企业岗位进行大规模重新设计,以更好地应用智能技术,但只有14%的中国高管表示他们的公司正在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