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已经如此普及,现在人人都有一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
不过,很多厂商显然不满足于现状,想要继续制造人类的第三种、第四种产品。
然而,从今年各家科技公司的产品来看,智能穿戴设备根本就没啥用!除了提前发布了价格便宜、实用的小米手环和价格昂贵但功能齐全、颜值高的Apple Watch外,其他产品都在苦苦支撑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可穿戴设备没有普及?很简单: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很少!看起来不错的电池续航时间很差,而电池续航时间长的电池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好。
许多产品甚至只是为了智能而智能。
如果他们要取代传统的眼镜、手表等物品,我并不看好。
来来来,我列举几款灾难级的可穿戴设备给大家看看。
如果他们不受欢迎,你真的不能责怪任何人。
Basis Peak 运动手环于几年前推出。
早期确实很流行。
它可以非常准确地监测各种运动和健康数据。
不过它的致命缺陷是佩戴舒适度很一般,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
会因表体过热而引起不适。
在追求“智能”的过程中,却忘记了最基本的“佩戴舒适度”。
在受到很多用户的批评后,这款产品基本消失了。
智能“指环王”——智能戒指Ring今年4月参与多家网站众筹。
当时官方声称它可以控制大部分家电、手机,甚至可以通过手势操作发送短信。
欧耶。
听起来很酷。
但当第一批用户上手时,却遭到了批评。
操作极其困难且精度低。
只能作为又肥又厚的装饰品。
Ring也被誉为“史上最无用的硬件产品”。
MSN Direct 智能手表 这款 MSN 智能手表由 Microsoft 制造。
它内置MSN服务,可以提供天气预报、新闻和短信服务。
而且还是年度产品!理论上是非常非常先进的,但是最后还是被拒绝了。
为什么?该手表使用后向FM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与互联网无关。
事已至此,我也懒得去抱怨了。
Oakley Thump 在 Google Glass 推出之前,许多配镜师早就想在他们的眼镜中添加科技元素。
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但付诸实践的人并不多。
奥克利·桑普 (Oakley Thump) 是为数不多的先驱者之一。
这副墨镜有一个内置1G内存的MP3播放器,然后就没有了。
别说在室内没什么用处,就算是在室外,也确实没有多少人会为这款1G容量的MP3买单。
. . . . . Fitbit ForceFitbit是一家非常知名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他们的产品一直注重设计和人性化的功能,口碑自然很好。
不过,Fitbit Force 手环仍然存在佩戴舒适度的问题。
它采用易过敏的橡胶材质制成,导致数万用户手腕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
最终,数以百万计的手镯被回收。
这是Fitbit迄今为止最大的阴影。
总结其实,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很多智能穿戴设备在使用后的前几天还很新鲜(比如各种手环甚至是Apple Watch),但佩戴几天后就变得乏味了,因为它们并没有明显提高我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品质不如传统可穿戴设备,功能也只是手机的小延伸。
最烦人的是,多了一件需要收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