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穿戴健康数据监测,小心,可能会撒谎

时间:2024-05-22 12:46:24 科技赋能

能够监测睡眠、计算行走步数和卡路里消耗的智能手环越来越受到注重健康的人们的青睐。

很多人喜欢用智能手环的监测数据作为健康的衡量标准。

不过,专家警告称,目前智能手环还无法发挥“私人医生”的作用,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也备受争议。

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智能穿戴设备并不能真实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监测数据也仅具有参考价值。

3月14日,沉阳白领赵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应用程序查看昨晚的睡眠状况。

8小时50分钟,这个数据她还是比较满意的。

赵阳告诉记者,他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戴着这样的黑色手环,它不仅可以监测睡眠情况,还可以测量心率、步数和卡路里消耗。

这样一款智能手环的价格也非常实惠,只要99元。

智能手环作为最简单的智能穿戴设备,正在成为关注健康人群的“标配”。

智能手环很容易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当记者在网上搜索“智能手环”时,出现了数百万条搜索结果,从价格到功能再到选择策略。

小小的手链有何神奇之处? 3月15日,记者走访沉阳三好街多家数码产品卖场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环均具备计步、睡眠质量监测等功能。

一位陈姓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一个简单的智能手环就可以全程追踪人的睡眠情况。

它不仅可以记录深睡眠和浅睡眠的时间,还可以提供阶段性睡眠评估,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搜索发现,智能手环也很受欢迎。

输入关键词后,可以找到数以万计的相关产品,畅销的商家每月销量超过10000件。

智能手环之间也存在巨大的价格差距。

便宜的只要几十元,贵的则三四千元。

小陈告诉记者,年轻人购买此类智能产品较多,尤其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锻炼的白领。

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健康。

这种手环操作起来很方便。

只要早上起床时打开手机上的专用软件,手环上的数据就会通过蓝牙传输到手机上,并形成直观的曲线图表,帮助人们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监控数据通常看起来很漂亮。

人们从未如此轻松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这些复杂的数据真的能真实反映我们的身体指标吗?赵阳发现,有时起床时身体感觉一样,但手环监测到的睡眠数据却大不相同,这让她很困惑。

那么,这款智能手环监测到的数据准确吗?医生会用这些数据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锡恒。

他说,睡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命现象。

医院使用“多导睡眠图”来监测睡眠状况。

这种测量方法得到医学认可,可用于临床诊断。

智能手环只是一个简单的智能穿戴设备,它获取的数据只是人体生理状况的粗略反映。

郭熙恒认为,智能手环测量的睡眠数据并不完全科学,不能用于临床判断和应用。

目前,他们还无法扮演“私人医生”的角色。

事实上,智能手环数据准确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资料显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进行了一项实验,评估了8种流行的智能手环产品的准确性。

结果显示,最小误差为9.3%,最大误差为23.5%。

郭熙恒还认为,由于智能手环受到厂商选择的传感器、测量参数、算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牌、型号的手环的测量结果也有很大差异,所以虽然他们的测量数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反映身体状况的依据,也不能代替专业医疗设备。

  实际体验与市场前景并不成正比。

“健康功能是可穿戴设备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

”某可穿戴设备研发公司负责人表示。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的日益重视,以健??康为主题的智能手环市场也不断增长。

郭锡恒还认为,未来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方面会有广阔的市场,尤其是随着技术的成熟,与临床应用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未来,如果能够将先进技术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将会产生更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呢?近日,艾瑞咨询联合京东智库发布报告称,中国智能硬件市场年规模已达亿元。

热门品类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增速接近%。

年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亿元。

腾讯、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已经进入智能硬件市场,智能硬件产品的互联特性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可穿戴设备的巨大市场也吸引了众多其他电子产品企业积极转型,迈向这片蓝海。

专门从事移动支付的拉卡拉看好智能手环的市场前景,积极筹划下半年推出具有支付功能的手环产品。

虽然前景被看好,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智能手环的实际体验并不是很理想。

专家认为,智能手环目前尚不具备标准的健康监测仪器功能,目前可穿戴设备的行业标准仍是空白。

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行业标准来规范这个市场。

同时,生产企业还应注重技术研发,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健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