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智能手表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能力彻底颠覆传统手表行业,但我们还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
”在北京的一次行业峰会上,一位深圳厂商的负责人无奈地说。
近两年,随着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传统行业,手机、电视、甚至出租车都被互联网深度改造,手表也不例外。
在京东上,短短几个月内,多款智能手表已上线销售。
“在深圳,生产智能手表的企业至少有50家,加上其他城市的企业,这个行业的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
”该负责人透露,除了互联网初创公司外,传统手表制造商也开始进入该行业,以避免被颠覆的危险。
然而,市场尚未开盘,方向之争已然开始。
是一款手机配件,还是一款独立的、功能齐全的智能手表?是细分行业还是以一种模式称霸世界?在屏幕和电池的双重制约下,国内厂商正在发挥最大的创造力,试图脱颖而出,树立行业标杆。
没有成功的例子,没有典型的产品,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国内智能手表行业正处于混乱的黑暗前夜。
图曼危机 图曼科技是最早进入智能手表领域的初创公司之一。
今年3月,图曼科技开始布局智能手表产品。
“当时我们没有考虑什么方向,只是觉得智能手表可以成为手机的有效补充。
”图曼科技创始人王伟回忆道。
“当时用的是飞思卡尔的芯片,由于不支持Android,我们就搭建了一个基于Linux的小型操作系统,但系统问题很多。
我研究了8个月,最终没有结果。
”今年7月,在一次与天使投资人的交流中,王伟再次提到了智能手表的想法。
方案,当时拿出了设计图,包括莱康创始人王峰在内的投资人都非常感兴趣。
图曼科技获得融资,王伟决定专注做手表。
9月,汪峰不小心在微信上泄露了图曼的概念图,意外引起了微信好友的高度关注。
“一激动,我就开始预订,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预订量就突破了两万,而且付费用户的比例也非常高,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短短一天的时间,图曼似乎已经成为智能手表领域的领头羊。
黑马,在众多用户的推动下,王伟不得不在设计和制造上真正投入。
“这么多用户预约并全额付款,迫使我们在2个月内开发出产品。
虽然之前有8个月的积累,但操作系统不一样,毕竟难度很大。
”“按照王伟的规划,图曼智能手表最独特的地方就是采用了E-ink墨水屏,这是国内第一家将这种屏幕用于智能手表的公司。
”与普通彩屏相同。
六遍。
”王伟说。
虽然是黑白的,但反射率和对比度都非常好,显示效果接近印刷品,强光下也能看清楚,阅读时眼睛不易疲劳更重要的是,e-Ink仅在屏幕刷新时才需要电力,比普通屏幕更省电,这对于价格昂贵的智能手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这意味着图曼可以使用更小的尺寸。
电池更轻、更薄,但现实比想象的残酷得多,第一批产品遇到了很多问题,故障频出,功耗不佳,不少用户要求退款。
“用户的胃口如此之大,他们希望苹果立即从中国问世。
不幸的是,我们并没有让产品变得令人惊叹。
这对我们创业来说是宝贵的一课。
”王伟说。
经历了这次教训后,王伟开始冷静下来,重新思考智能手表的定位。
他认为,智能手表的三大特点:贴身佩戴、快速提醒、快速操作是其最大的优势。
图曼的产品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核心诉求。
在第二代产品中,王伟坚持使用电子墨水屏。
他认为手表应该能够通过抬手看到时间,而不是通过动作感应或按下按钮来显示时间。
,体感监测往往不准确。
如果手表无法显示5-6次,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图曼坚持在下一代产品中使用电子墨水屏。
内置公交卡芯片也是图曼的一大特色。
据悉,下一代产品将支持北京、上海和广州。
使用时只需将表扣靠近刷卡机,即可像异型公交卡一样充值刷卡。
这给了用户使用智能手表的又一个硬需求。
目前,图曼正在与政府部门沟通,预计明年初上线。
对于未来,王伟认为,由于屏幕和电池的限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面世。
除非出现全息屏幕和更好的电池,否则智能手表无法取代手机。
“带有SIM卡的全功能手表必须配备基带芯片。
这个芯片需要不断地搜索信号,必须配备mAh以上的电池。
这意味着手表的尺寸会很大,影响使用体验。
“我们经常有一些疯狂的想法,是否可以将电池和基带芯片的模块与手表分开。
例如,我们可以将基带模块和电池安装在鞋子里,这样鞋子和手表就可以互相通信,从而实现我们正在探索这些方向。
” ”王伟说道。
inWatch:全功能手表探路者 InWatch就是王伟所说的“可以插入SIM卡的手表”。
inWatch创始人王晓斌表示,3-5年内,智能手表肯定会成为一个独立的设备。
不仅是手机配件,目前三星、LG、摩托罗拉的配件智能手表都是过渡产品。
所谓配件智能手表,是指不具备独立通信模块,依靠蓝牙或Wifi连接手机或家庭网络来实现各种功能的手表。
三星的Gear、LG的G Watch、摩托罗拉的MOTO都属于这种类型,这也是大多数国内厂商的共同选择。
发源于深圳华强北的inWatch前身是硬件公司、软件外包公司和设计公司三家公司。
2009年,王晓斌创办了这家拥有70多名员工的智能手表公司。
最初,他考虑开发一款智能手环,但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手环只是一个过渡产品。
一方面,国内山寨品牌一直在拼低价,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很难与国外品牌竞争。
竞争。
“腕带的需求太弱了,它只是解决了个人信息数字化的问题,实现了计步等监控功能,这导致很多用户买了几个月就将腕带束之高阁。
”王晓斌放弃了这个方向,转而专注于一款玩法更丰富的智能手表。
“手表一定是一个独立的设备,具有独立的计算和通信能力,但计算能力不需要太强。
手表只是一个终端,真正的计算应该放在云端。
”王晓斌说。
inWatch目前已推出两款产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真正有产品在售的公司之一。
InWatch One C售价1000元,inWatch Z售价1000元。
从配置上来说,inWatch可谓是豪华。
以z系列为例,它不仅配备了双核CPU、SIM卡插槽,还配备了百万像素摄像头、骨传导耳机、陶瓷后壳等。
王晓斌表示,这是首款中国公司将骨传导耳机用于智能手表。
用户只需将表扣靠近耳朵即可进行正常通话。
如果他们把手表放在桌子上,就可以通过共振达到免提的效果。
。
不过,不少用户向新浪科技反映,inWatch的计时体验比较一般,主要缺点是手表太厚。
“如果你穿衬衫,就不能扣袖口的扣子。
”为了支持上述强大的硬件,inWatch配备了mAh电池,这几乎是在售手机中最高的。
此外,由于屏幕的限制,输入不便也是智能手表的通病。
用户在inWatch上收到短信后,很难输入内容进行回复。
王晓斌坦言,在手表上打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解决方案几乎只有一个:语音。
在谷歌刚刚发布的Android Wear系统中(.09,-11.16,-1.92%),语音也作为最流行的解决方案。
一种重要的交互方式,但这种交互体验确实并不完美。
即便如此,在很多用户眼中,inWatch无论是功能还是做工,都是国内在售最强大的产品。
“国内厂商能做到智能手表这样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这超出了我的预期。
”一位资深用户说道。
在使用了业内众多智能手表品牌后,他认为智能手表应该回归手表的本质,一切围绕“时间”这一核心功能去做。
“我买过很多智能手表,但大多数连最基本的时间功能都无法实现。
” “精准走时、自动校时、自动切换世界时区、公历、农历各种历法的转换计算、自动定义日历、倒计时、倒计时、计时分析、存储。
如果智能手表做不到即使有这些功能,它还能称为智能手表吗?”用户质疑道。
国栋:传统手表厂商如何转型?这位网友的提问与国栋CEO郭峰的想法不谋而合。
作为传统制造商,国动的母公司辉瑞科技是一家专门为瑞士手表品牌制造的代工企业。
“概念多是假的,实际使用体验不好。
”这是郭峰对目前市场上产品的看法。
“我们代工瑞士手表已经有20年了,但我们不愿意只为别人代工。
”郭峰表示,其实国内企业在一些制造技术上比瑞士更好,但消费者并不认可国内品牌。
你做得有多好并不重要。
在情报领域则不同。
这个限制突然被取消了。
郭峰注册了“国栋”品牌,开始向互联网品牌转型。
郭峰总结道,智能手表实际上是传统手表技术和手机技术的结合。
目前市场上的两大类型(手机配件型和可插入SIM卡的独立型)中,插入SIM卡的手表意义不大,因为它很难提升整体体验。
无论是体积、重量、厚度还是佩戴舒适度,都不如前者。
“我们不能把智能手表变回智能手机。
手表和手机应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
”郭峰认为,未来智能手表的核心定位应该是人体的“类器官”。
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实现主动功能。
反馈和主动推送并不是让人们控制手表。
基于这样的想法,郭峰认为智能手表应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最好的手表应该是一款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并且必须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摔功能。
在郭峰看来,做智能手表最大的难点在于无法掌握核心配件。
“国际大厂的新品概念很新鲜,但实际体验却不尽如人意。
”他举了一个例子,某厂商推出的传感器号称可以监测脉搏,但实际使用中,监测效果很差,而且原厂商的算法很差,需要购买其他厂商的算法。
“我们不想成为昙花一现的产品,所以我们不想妥协,快速做出一些没有良好体验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迟迟没有发布的原因。
”很长时间。
”郭峰表示,市场可能正在等待苹果iWatch的到来。
苹果花了三年时间调动全球资源进行研发,种种迹象表明这将是一款颠覆性的产品。
多位深圳制造业人士透露,苹果的iWatch正在中国大陆的一家台湾代工厂试产,很快就会转入量产。
“苹果的进入可能会彻底激活这个市场,并重新定义智能手表。
”上述人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