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产品性能优化与智能升级”项目正式启动

时间:2024-05-22 12:11:18 科技赋能

7月1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产品性能优化与智能升级”项目启动会在我院召开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该项目由中国机器人峰会执行主席单位浙江智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昌集团”)联合高校、机器人制造企业等11家国内优势单位共同开展。

出席会议的嘉宾有科技部特聘专家组组长赵杰、王金友教授、李宜彬教授;宁波市、余姚市有关领导;中国机器人峰会执行主席、志昌集团董事长甘忠忠,志昌集团首席科学家池永林等;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深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上海电气集团浙江万丰科技发展公司、埃斯顿自动化等相关领域13家单位的专家和项目研究人员。

会上,相关负责人从项目目标、研究内容、实施方案、进度计划、概算、实施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详细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及五个课题。

总体专家组和技术专家组对项目报告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并讨论通过了项目和课题的实施方案。

由于控制器、减速器、电机三大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四大家族”垄断。

其中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决定机器人的性能。

开发具有高安全性、高实时性、高精度、高可靠、高适应性(五高)智能控制算法的网络化智能控制器,满足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需求,已成为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打破游戏的唯一方法。

据介绍,智畅团队围绕“快、准、协调、智能、软”控制器的性能要求,研发出具有三闭环控制、三流融合协作、三级分布式智能的新型控制器——睿智智能机器人控制器。

通过对驱动器、伺服电机、关节减速机动力单元实施三闭环控制,满足“快、准”的性能要求;将工艺流程、机器人运动工艺流程、在线检测信息流整合到“三流”循环中。

“一体化”,满足技术、运动、人机“协作”的需求;构建机器人自主行为智能、人机协同智能和群体智能智能系统,实现控制的“智慧”能源需求;研究多接口、多任务实时控制架构,提供可二次开发的环境,满足工业机器人的“柔性”需求;研究智能制造技术,保证量产质量,满足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需求。

这些技术创新将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机器人的性能瓶颈。

新控制器将是一个开放式控制器平台,支持基于嵌入式Windows和嵌入式Linux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EtherCAT、DeviceNet、CC Link现场总线,支持电压、电流、力、位置、加速度和图像。

、声音等外部传感信息接入,并支持焊接、打磨、上下料、冲压折弯、装配、包装码垛等多种工艺软件包。

该项目的研发成果可在工业机器人高性能控制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三年内,控制器的性能将在深度、宽度、广度三个维度上得到大幅提升。

产品性能将超越ABB,占据技术制高点。

该项目由志昌集团牵头,联合高校、机器人制造企业等11家国内优势单位开展研究。

项目实施期30个月,资金投入近万元。

计划申请专利13项,发表科技论文21篇。

同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我国机器人技术的提升提供支撑。

科技部特聘专家组组长赵杰教授对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对项目组获得该项目表示祝贺。

他指出,“拿到方案不容易,提交方案更难”。

他希望大家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互相监督,共同实施,顺利完成项目,为全国机器人控制器打下良好的基础。

努力打好基础。

志昌集团董事长甘忠忠表示,将做好项目研究的保障工作,希望各课题组充分沟通、密切配合,做好政策制定、技术攻关、资金落实、任务落实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