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自去年 9 月发布以来一直保持着神秘感。
一方面,它是苹果首款可穿戴设备,被寄予厚望。
另一方面,这也是苹果进军时尚领域的尝试,因此备受期待。
这并不夸张。
作为一个人,我很想知道一件事,它能打败很多安卓手表吗?今天的发布会透露了很多有关 Apple Watch 的细节。
基本上都讨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比如第三方软件、控制、续航、价格等。
发布会结束后,我也第一次尝试了这款产品。
相比上次的短暂尝试,这一次更加满足了我的好奇心。
当然,手表是需要长期佩戴的。
经历这么短,我只能简单谈谈我的感受。
俗话说,总有适合你的。
首先是佩戴舒适度。
我现场试戴了Apple Watch Sport、Apple Watch和Apple Watch Edition。
无论皮革、塑料还是钢质,佩戴起来都非常舒适。
虽然钢质表带比较引人注目,但我觉得皮革摸起来很柔软,而且可以通过表体上的卡扣快速更换表带。
虽然表带可能并不便宜,但当你下定决心购买昂贵的 Apple After Watch 时,有超过 30 种表带替换品,这已经成为你彰显个性的一种方式。
而且说实话,除非你是全天候运动达人,否则很难找到一款既能兼顾运动又能兼顾日常生活的表带。
所以我不是在为苹果销售产品。
两条表带可能是很多人的标配。
这里要说的一点是,三个系列的Apple Watch的机身材质不同,可以搭配的表带也不同,所以购买前最好先确定一下。
此外,我还有两个担忧。
一是皮表带的磨损,这其实是所有手表都会关心的问题。
佩戴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另一个是表带末端负责更换表带的转轴的坚固性。
关于性问题,佩戴过皮表的用户都知道,长期的劳累会导致这个部位变形。
遗憾的是,我在现场找不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需要更多的体验时间。
说到佩戴感受,Apple Watch 有 38 毫米和 42 毫米两种尺寸。
男性和女性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
不过,即使是42mm也不会感觉太重。
它非常轻,可以佩戴一天没有任何问题。
与大多数手表相比,大型石英表或机械表应该很轻。
皇冠很酷,但是你要选择正确的姿势。
这次最有经验的其实就是操控。
众所周知,Apple Watch 拥有独特的数字表冠,可以旋转或按下。
首先,你不需要频繁按下表冠,因为当你抬起手臂时,屏幕就会亮起。
这与大多数智能手表相同。
我试了一下,灵敏度还可以,但是抬起手臂,屏幕就会亮。
对运动的角度有一定的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般运动摆臂不会意外点亮屏幕。
屏幕亮起后,按下表冠按钮即可返回主屏幕,这是所有应用集合的主界面。
有密集恐惧症的人应该小心。
再按一次,将切换到待机界面,并显示时间。
是的,这个按钮就是这两个功能的切换,相当于iPhone的HOME键。
同时,转动表冠将进行变焦和翻页操作。
该控制函数可以在主界面和应用程序上调用。
例如,在地图界面上转动表冠可以缩放地图,向下滚动可以在信息中翻页。
甚至你也可以快速切换表情。
但问题是能否快速适应表冠旋转的速度。
一开始你会感觉很顺滑,旋转速度很快。
你经常需要回头看,这意味着你会不小心翻过来,所以开始的时候需要小心。
习惯敏感的表冠。
另外,关于它的大小,我想手大的人可能要考虑旋转的问题。
其实Apple Watch的表冠设计得并不小,而是因为佩戴后与手腕的距离非常紧,如果你比较胖的话,可能会紧贴手腕。
,所以你可能会困惑到底是使用“扭转”姿势还是“驾驶”姿势。
那么,选择正确的控制姿势很重要。
另一种是触摸屏操作。
毫无疑问,就像iPhone问世时一样,Apple Watch也应该以触摸屏操作为主,表冠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事实上,Apple Watch 的屏幕尺寸分别只有 1.33 英寸和 1.53 英寸。
任何人都担心按错按钮,尤其是在密集恐惧症主界面上。
体验过程中,我多次误按侧面的图标。
我想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幸运的是,由于APP中的设计考虑,虚拟按钮比较大,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这个问题。
当然,如果你喜欢Sir的声音,你也可以这样对着手腕说话。
关于控制的另一件事是,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表冠下方的按钮。
它不仅仅是电源按钮。
按一次进入联系人界面,按两次进入Apple Pay。
但该按钮不支持自定义。
我担心的是,通讯录和Apple Pay功能可能不是每个人最常使用的应用程序。
极其简单,微信就可以这样用。
另一个问题是手表和 iPhone 之间的连接。
我当场询问。
需要通过WiFi和蓝牙连接,就像使用Air Drop功能一样,但现场没有提供iPhone。
使用过,所以我不确定断开连接会多远。
要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您需要先在iPhone上安装Apple Watch APP,然后将软件下载到Apple Watch上。
这和Google的Android Wear一模一样,不过这个APP还没有上线。
预计 Apple Watch 将在推出预订前单独推出,首批预发布 Apple Watch 软件的数量预计届时会公布。
可以确定的是,像微信这样的国产应用将率先出现在Apple Watch应用商店中。
说起微信,很多人一定关心如何在Apple Watch上收发消息,甚至查看朋友圈。
遗憾的是,发布会上的Apple Watch并没有安装微信。
我只能根据预装的消息功能做出一些猜测。
。
按照简单的理念,如果用户想要回复微信消息,应该通过表情或语音识别来输入。
你不能指望 Apple Watch 上有键盘。
此外,可能还有一些预先制作的短语作为可选的快速回复,同样,简单性第一,功能性第二。
不过,微信的哪些功能会在Apple Watch上上线,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我们体验的Apple Watch上,预装的第三方应用非常少,比如健身、音乐、导航、旅行、资讯等。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适合安装在 Apple Watch 上,但开发者肯定有很多。
他们都想跑到你的手腕上。
一个细节是Apple Watch的实际使用容量为5.1GB。
所有系列都使用这个空间。
至于是否够用,其实Apple Watch的很多应用程序的容量应该不会很大。
毕竟功能比较简单。
目前尚不清楚 Apple Watch 上可以安装多少个应用程序。
苹果表示数量没有限制,但考虑到马蜂窝般的主界面迫使你不要安装太多。
还有一件事...我们来说一下Apple Watch的界面操作逻辑。
我觉得它比Android Wear更清晰,更容易使用。
在通知界面,只需水平滑动即可切换驻留在后台的应用程序,点击即可打开相关应用程序。
;在APP中主要是上下滑动,长按可以调出更多功能。
一个细节是,长按后,手表会震动。
按下表冠即可随时返回主界面,比Android Wear更方便。
让新手接受吧。
另外,在多级菜单中,比如设置功能,顶部有一个返回按钮,所有提示都与iPhone上相同,一目了然。
一个设计细节是,当你在一个密集应用程序的主界面上时,你可以像谷歌地球一样,转动表冠从“空中”放大该应用程序。
您将看到图标继续放大,直到您进入应用程序的程序。
当然,前提是你滑动屏幕瞄准你要进入的应用程序。
我觉得这个函数有点像复活节彩蛋。
很酷,但可能不经常使用。
总体而言,Apple Watch 并没有非常复杂的操作或手势。
在这块小屏幕上,Apple 更像是一款大众消费产品,而 Android Wear 则有点像面向理工科男性的产品。
作为手表的基本防水功能,它是必须要有的。
库克还透露,他以前在洗澡时就佩戴过这款手表。
苹果官方尚未公布防水细节。
据我所知,Apple Watch对于日常使用来说是防水的,一般来说溅水、清洗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能长时间在水下,也不能承受水压,一定要注意腐蚀问题。
最后,我们来谈谈响应速度。
苹果尚未公布Apple Watch的配置。
大多数情况下,您可以获得快速的操作反馈,但偶尔会出现加载速度的延迟。
这部分可能是受到当时网速的限制,而且核心硬件的规格还需要考虑到待机时间的实际问题,所以我认为在优化第三方应用方面应该多下功夫。
最后(我这么啰嗦),你可能没有想到苹果在Apple Watch的包装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三大系列都有各自不同的包装。
运动版是一个长盒子,像一个铅笔盒; Apple Watch Edition 和 Edition 系列均采用带有天鹅绒衬里的方形盒子。
不同的是,昂贵的Edition版本在出厂时在手表背面预装了充电器。
盒子背面有一个充电端口。
我能想到的就是你把它放在家里,还可以24小时充满电,供朋友们流口水观看。
不幸的是,我无法告诉你你最关心的待机时间,因为我的体验时间也很有限,所以我仍然要继续猜测这部分。
文章最后,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这里提供两个通用的很酷的使用场景。
一是抬起手腕打电话,对着手表哇哇哇,然后接受路人的目光;第二种是使用Apple Watch拍照,你可以将iPhone隐藏在隐蔽的地方,然后只需在手腕上点击几下就可以拍摄一张秘密照片。
请享受这个功能。
总结 Apple Watch 的野心是让人们尽可能少地拿出手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已经达到了。
毕竟能打电话的手表不多,所以很期待尽快戴上Apple Watch。
戴在手上,当然也想使用很多第三方应用程序。
我喜欢Apple Watch的数字表冠、30多种表带、与iPhone的无缝连接以及流畅的操作,但智能手表类别Apple Watch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至于能否击败更早发布的Android Wear?我认为最终是由两者的应用生态系统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