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百度发布第二季度财报。
百度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亿元人民币(约合39.3亿美元),同比增长32%,超出分析师预期。
56亿元;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64亿元人民币(约9.67亿美元),同比增长45%。
值得一提的是,64亿元净利润中,移动营收占比77%,高于去年同期的72%。
6月百度APP日均活跃用户达1.48亿,同比增长17%,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30%。
财报还总结了百度近期的主要工作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加速剥离周边业务、聚焦核心搜索、持续推进人工智能(AI)业务。
百度AI业务的“一步步”人工智能一直是百度影响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故事”。
AI发展大会结束后,奥本海默重申对百度“跑赢大盘”的评级;不久前,道琼斯新闻网站MarketWatch统计,在研究百度股票的34名分析师中,有24人给出了“跑赢大盘”的评级。
买入”评级,1 个“增持”评级,9 个“持有”评级。
可见,资本市场对百度的人工智能能力还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与去年的成绩相比,今年上半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有些乏味。
在百度官方财报消息中,在开发者大会上亮相的Apollon是非常重要的亮点之一。
Apollo的商业化进程继续以“中国速度”进行。
本季度,百度与金龙汽车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Apollo正式下线。
首批公交车将发往北京、雄、雄。
安徽、深圳、日本东京等城市已开展商业运营。
在财报消息中,百度再次强调百度Apollo已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但对于这个问题,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游天宇却表达了质疑。
1)亿欧此前文章称,公园车属于小场景、小市场,全球主流自动驾驶能力厂商几乎没有一家瞄准该领域量产; 2)根据行业从业者调查,Apollon的综合成本应该在1万元左右,如此高的成本在狭小的市场推广量产值得怀疑; 3)目前还不确定受方将如何商业化采购本次发运的车辆,因为成本价比这种场景高很多。
常规预算下,我猜测主要会通过这些方式来进行(百度金龙补贴、用户低价购买;政府补贴,用户低价购买;百度金龙免费与用户合作,并分享运营过程),无论哪种方式从商业收入的角度来看都不是很好。
4)笔者进一步认为,这一量产步骤直接产生的商业费用将非常有限,实际量产的车辆不会太多。
但通过实际操作会带来更广泛的传播和资源吸引,能够给百度带来更多潜在的合作。
另一个亮点是百度人工智能系统的全面迭代,百度大脑3.0、Apollo 3.0、Dueros 3.0。
但这些版本变更本质上是百度人工智能各业务线日常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并不能成为亮点或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业务的利润增长更是难以预测。
以DuerOS为例。
截至今年6月,搭载该系统的智能设备激活数量已超过1万台,月活跃设备数超过1万台,合作伙伴超过1万家,开发者超过1.6万家。
然而,百度尚未成熟到可以将其货币化。
计划。
综上所述,百度人工智能业务正在进入“稳定期”。
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危机,也不会出现大突破。
也就是说,1-2年内,百度利用人工智能业务在二级市场“维稳”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百度需要一个合理的故事来实现从现在到未来的转变。
信息流业务支撑百度“短期未来”现阶段,百度的方向和策略从未如此清晰。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经历了“陆奇时代”之后,百度已经形成了外界认可的两大赛道。
一是基于“搜索+信息流”的广告业务。
该赛道提供了百度当前的估值。
确定性支持;二是人工智能业务,包括DuerOS所在的家庭场景和Apollo所在的自动驾驶场景。
这条赛道代表了百度未来想象的边界。
简而言之,就是“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
前者代表现在,后者代表未来。
在百度转型初期,外界质疑最多的问题是百度现有的广告业务能否支撑其迎来“AI春天”。
DuerOS面临的市场实际上是智能硬件市场。
只有后者大规模爆发,百度才能迎来红利期,对于Apollo来说更是如此。
由于技术完善以及一些法律和伦理问题,自动驾驶市场的爆发更加难以预测。
因此,百度对人工智能业务的投入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压力,而更大的压力来自于这些业务何时能够成为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大约从2008年到2009年,百度新旧业务有3-5年的过渡期。
所以就目前而言,将百度的业务分为三类可能更准确——现在、短期未来和长期未来。
“现在”是百度的搜索业务。
一直是百度无可争议的收入核心,也是百度最稳定的收入来源。
然而,其增长空间是有限且可预测的。
“短期的未来”是信息流广告。
百度Q2财报中,搜索以外的信息流和AI业务收入占比近20%,同比增长超过%。
可以判断,这将是百度2-3年内最强劲的增长点。
“长远的未来”是以DuerOS和Apollo为代表的AI业务。
百度在信息流广告方面的发力,实际上对百度从现有业务向“长远未来”业务的转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预期结果非常乐观。
百度起步晚、后劲强,对信息流业务非常有信心。
2017年春节期间,李彦宏在一次内部演讲中强调,“本质上,百度最核心的事情是内容的分发”。
然而,它却是百度最重要的业务。
百度在内容分发领域充满信心,但在移动时代遭遇了今日头条的挑战。
今日头条目前在资讯、问答、短视频等领域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布局,对百度的信息流业务构成了挑战。
但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最大原因还是百度此前在移动端的产品线混乱。
事实上,即使起步较晚,百度本身在信息流广告方面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最大的护城河来自于百度在搜索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其巨大的市场份额优势带来了对用户数据的绝对控制。
百度完全有能力借助搜索获得的精准用户数据,根据用户需求做出更精准的内容推荐。
另一个优点是隐藏的。
在内容审核方面,今日头条去年遭受了巨大打击,甚至公开招聘了内容审核编辑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做法一度被视为“初创企业”。
技术是相反的”。
在这个问题上,百度作为搜索行业的“老大哥”,所经历的打击和挫折远比今日头条多。
“魏则西事件”后,百度越来越重视内容和广告业务的敏感性,处理敏感事件的能力大大增强。
在信息流广告的今天,头条类平台仍然更关心受众数量。
匹配用户的精准度有限,因此变现能力也有限。
但面对一些特定行业,百度不仅可以提供一个独立的营销工具,而且可以提供一个信息流与搜索相结合的营销平台。
因此,在信息流广告这个还不是很成熟的行业,百度有很大的机会成为该领域的重量级玩家,并提供未来几年持续增长的潜力。
这周初,曾经写过《腾讯没有梦想》的潘鸾老师又写了《百度没有文化》。
核心问题是李彦宏所推崇的工程师文化。
他认为李彦宏对百度的一切思考过于理性。
但目前来看,李彦宏曾经信奉的“简单可靠”的工程理念确实正在成为百度下一阶段增长的主旋律。
尤其是信息流广告最后一块拼图拼好之后,百度至少五年的发展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