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发展,Google Glass、Apple Watch、智能手环、头盔、项圈、手套等可穿戴智能设备受到关注。
该设备的报道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可穿戴智能设备是应用可穿戴技术对人们日常穿着进行智能设计,开发出眼镜、手套、手表、服装、鞋子等可穿戴设备的总称。
随着技术的进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形态和功能将不断完善,最终将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重大甚至革命性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穿戴智能设备也将广泛应用于消防工作中。
现将我们的应用前景讨论如下。
1 可穿戴智能设备在军队日常训练中的应用 在消防队的日常训练中,为了了解受训官兵的身体状况,可以让受训人员佩戴手环、项圈等智能设备,训练场周围可设置一套智能设备。
专门的监测计算机实时监测并显示参赛官兵的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
通过监测,我们收集并记录不同体能消耗、不同温度尤其是高温条件下的个人生理指标。
根据这些生理指标,可以对每位参训官兵的体能耐力进行合理评估,并利用评估结果监测官兵日常训练和战时的身体状况,科学开展训练和实战。
作战行动。
一旦发现官兵出现生理指标异常,应及时提醒其终止或退出训练或实战行动,同时通知救援人员待命,以免鲁莽行事,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最大程度地。
2 可穿戴设备在消防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应用 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出动后,消防车驶入时,消防官兵特别是驾驶员可以使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设备让他们的眼睛盯着火。
在路况情况下,将灾难事故地址、市政地图、行车导航、交通信息等投射到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显示屏上,从而准确快速赶往处置地点,避免拥堵,还提高驾驶安全性。
性别。
在灭火行动过程中,消防部队经常面临火灾现场地形复杂、难以确定内部着火点和燃烧物体的问题。
官兵需要进入火灾现场进行调查,并将火灾现场的内部情况传送给指挥员进行决策。
参演官兵进入火灾现场后,可以利用提前专门定制开发的相关APP,调出火灾现场的建筑蓝图、平面图、紧急出口等重要信息,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消防员的行动。
灾难现场的消防队员经常穿着绝缘服、防化服或战斗服,携带空气呼吸器、手套等防护装备。
这时候操作对讲机、摄像头等设备就比较困难了。
如果消防官兵能够佩戴智能手机、眼镜、智能头盔等设备进入灾害现场时,在无线IP网络的支持下,可以将每个官兵看到的画面传输到现场的显示设备上。
实时呈现在指挥员面前,也可以通过现场调度设备的控制进行传输。
其他官兵的智能眼镜或头盔进行展示。
此外,通过将一些传感器连接到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空气呼吸器的剩余气体水平、火灾现场内部温度、火灾现场地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内部的相对位置、危险物品处置等信息。
方法、灭火救援预案等信息可主动推送、展示。
在指挥官和战斗人员面前。
需要强调的是,将消防员背部的视频图像投射到自己的显示屏上,可以防止发生事故。
同时,可穿戴设备最好具有主动求救和定位的功能,而且在检测到佩戴者受伤、摔倒在地、跌倒时也可以主动发送相关帮助信息。
当灾难事故现场噪音较大,语音信息传输不顺畅或听不清楚时,指挥员还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下达各种指令,战斗人员可以通过智能眼镜或显示屏的显示屏及时看到各种指令。
头盔。
如果灾害现场的IP网络通过4G、卫星等方式接入消防指挥调度网络,灾害现场的所有信息都可以传输到国家消防队,各种指挥调度信息也可以传输到国家消防队。
快速传输到灾难现场,准确传达到每一位参战官兵。
通过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灾害事故现场官兵可以进一步解放双手,专注于事故处理,减少通信设备、音视频采集传输设备的操作任务,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素质。
安全。
3 可穿戴设备在消防监督执法中的应用 除了在消防救援行动中使用可穿戴智能设备外,可穿戴智能设备,特别是类似智能眼镜的设备,也可以用于消防监督执法。
第一个是使用智能眼镜作为执法记录仪。
当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巡查某个场所或单位时,可以使用智能眼镜记录、记录、记录整个巡查过程。
智能眼镜采集的音频和视频可以实时监控并记录和存储以供将来参考。
,执法人员本人不能删除或修改执法记录。
第二步,在智能眼镜上安装相应的App,利用App对被检查单位内的消防设施进行智能识别,看其是否符合法律和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协助执法人员发现并查出一些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施。
问题和隐患,并向执法人员展示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以便执法人员准确做出问题判断和处罚决定。
在回顾上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时,当视野中出现有问题的场景时,App会自动识别场景并调出上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便执法人员判断相关问题是否存在。
已整改情况及整改结果。
合格。
4 可穿戴设备在消防工作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4.1 硬件设备问题 为满足消防部队在防火、灭火、救援方面的需求,在硬件设计方面,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处理芯片必须选择作为整个可穿戴设备的核心,采用相对开放的接口设计,方便与各种外部传感器连接,支持高速无线数据网络,易于连接WIFI、WIFI等各种通信设备和网络。
4G。
此外,考虑到消防救援行动的实际需要,智能穿戴设备应满足一定的防水、防爆性能要求。
4.2 软件系统的问题 软件系统必须能够与硬件设备完美匹配。
应采用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并根据消防部队的工作需要定制相应的App。
建议公安部消防局牵头开发全国消防部队通用APP,并与现有综合消防业务系统对接。
各级公安消防部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结合自身装备和任务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应用程序。
对于开发出来的App,必须严格控制版权和流量,不能让其随意流出军队。
4.3 可穿戴设备的网络接入问题 可穿戴设备装备部队后,可以通过3G、4G、现场自组网、WiFi等方式连接消防指挥调度网络。
它们还可以通过蓝牙或通用接口连接到消防指挥调度网络。
连接现有通信设备,实现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
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很多通信设备如对讲机、视频传输设备、电话等都将逐渐融合。
可穿戴设备可能会取代一些现有的通信设备。
同时,操作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简单化。
肯定会支持高速移动互联网技术。
4.4 消防部队应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安全问题首先是网络访问安全问题。
为了保证消防队各种数据的安全,网络应采用物理专网或虚拟VPN。
由于无线接入基本全面采用,因此设备和网络都应该具备认证功能。
一是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访问消防网络,二是防止设备连接到其他未知网络。
其次是防病毒问题。
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多种功能,但也容易受到病毒攻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App单一来源策略,即不允许安装不明来源的App,不允许用户私自安装App。
最后,还有防损问题。
由于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它们很容易丢失。
设备丢失后,应拒绝网络访问和远程操作。
使用App时应有身份认证链接。
如有必要,可以利用人体生理特征作为认证手段。
如果用户是非法的,设备应该能够锁定自身并销毁数据。
5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革命性技术,公安消防队的执法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发展和民生满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