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类应用主要是指用户体验单一、面向某一核心功能的APP产品,比如大家熟悉的美图秀秀、墨迹天气、手电筒、万能WIFI等,属于工具类APP。
工具类APP的用户基数并不小。
但由于用户粘性低、替代成本低、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等多种因素导致变现能力极差,成为互联网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
回归商业本质,如果没有可持续的增长和变现方式,产品最终会走向衰落。
为了生存,如何打破局面?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考,试图摆脱工具类APP的困境。
方法一:区域发展——出海自救。
与五年前相比,全球电子商务和支付生态的完善,加上各国移动网络的升级,为很多产品提供了线上化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线上使用。
中国企业看到了将商业模式复制到海外的可能性,这直接驱动了移动互联网企业出海,尤其是工具类APP企业。
一方面没有复杂的环境限制,另一方面当地运营成本不高,可以快速打开市场并实现较高的活跃度。
因此,工具类App出海自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同样,一些人已经在这些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竞争非常激烈,他们面临着很多困难。
如何拯救自己?还需要实际探索和验证。
首先,海外市场动荡,危机重重。
想要把市场做大、做稳,首先要打磨自己的产品。
那么什么是好产品呢?对于工具类应用来说,如果用户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知道这个应用是做什么的,能提供什么,那么这就是一个好产品。
比如滴滴打车最初定位是解决人们的用车需求,希望高效匹配出租车和乘客。
后来转向匹配私家车主和乘客,甚至乘客之间拼车。
但不管怎样,一提到滴滴,你就会想到它。
使用汽车。
保持用户的感知清晰,是工具型APP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选择合适的海外地区并验证本地化的接受程度。
“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虽然工具类应用的本地化成本并不高,但这一点仍然尤为重要。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亲自到当地考察,了解信息,收集反馈,然后有针对性地修改和推广产品。
以照片修图工具APP为例,经过对各地区的综合信息收集和调查发现,东南亚主要市场年龄结构年轻化,“爱表达、张扬个性”特征明显。
另外,网红生态链成熟,产品在国内主要用户群体匹配度较高,具备快速增长的土壤,可以考虑推广。
最后,虽然工具类应用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本地化推广,但良好的本地化运营仍然可以极大地帮助变现。
当然,在推广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关注当地文化特征、宗教背景、公民属性等细节,大到宗教特征是否会妨碍产品的某些功能,小到设计元素(棕色)在泰国是禁忌)符合民族情感背景。
这些都是工具类APP开发者在目标国家可能面临的陷阱。
当产品的长期保留达到标准后,选择更合适的时间进行加量。
比如针对当地的节日、文化或者用户群体进行一些线上本地化的推广活动,或者在当地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广产品。
一些操作等等,试图扩大流量基础。
总而言之,底层的数字决定了上层的位置。
同样,工具类APP的商业变现也离不开受众流量的基础优势。
有了新的市场和更多的流量,产品的附加值也会增加,变现能力自然也会增强。
方法二:流量变现 由于工具类APP的商业模式过于简单,流量变现自然成为常用方法。
然而,无论是PC时代的浏览器、输入法,还是移动安全、天气等APP,几乎都是通过“广告”变现的。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会对工具类应用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尤其是那些相对纯粹的工具类产品。
当后期添加各种广告时,一些用户会反感,甚至一些用户会流失,这给流量变现带来了一个难题:如何让用户习惯并接受广告?在此我们提出两点建议:第一,选择合适的广告平台。
广告平台是连接开发者、广告商和用户的枢纽。
工具类应用开发商迫切需要流量变现,但合适的广告资源和需求却分散。
这时候,一个好的广告平台就显得尤为关键。
。
判断一个广告平台的好坏,可以看其广告资源、区域影响力、核心技术等。
例如,对于女性工具类APP来说,与其更加吻合的广告资源会更倾向于服装、美容、保健等,那么该品类广告资源丰富的平台就更适合;如果这款女性工具类APP恰好是面向海外市场的,那么此时的广告资源就必须是全球化的。
而将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技术融入到广告平台中,流量可以变得更加精准,Targeting有助于提高工具类应用的利润率。
其次,了解广告平台的规则和优化逻辑。
每个广告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结算方式,有些平台后台有很强的优化功能。
例如,Nox旗下的NoxMobi不仅拥有全球优质广告资源,而且注重用户体验,以产品思维设计广告场景,创造有吸引力的广告体验,激发用户好奇心并驱动转化。
和一些纯粹的工具类应用一样,NoxMobi会专门结合用户体验并相应考虑合适的广告形式。
在投放方面,NoxMobi也注重调整优化思路,优化广告素材,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应期,逐步从无广告环境转向可接受的广告环境。
对于工具类应用来说,大概没有用户愿意一打开就接受首页设置的广告。
即使在应用程序短暂运行的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地弹出一个大的广告。
考虑到这些因素,NoxMobi在用户达到主要目的后,会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在适当的位置投放广告,避免首页和大面积的广告展示。
当然,平台优化远不止于此,只有详细了解各个平台的不同特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平台进行高效变现。
方式三:增值服务工具APP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但其使用目的单一,使得用户停留时间极短。
想要抓住用户,就需要挖掘他们的长尾需求,升级更多的增值服务,通过社区、内容乃至线下,从更多角度全方位、深入地满足用户需求,从而增加用户数量。
粘性增加了货币化的机会。
例如,从增强用户粘性的角度来看,社交网络是首选方式。
使用同一个工具APP的用户更可能具有相同的属性,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对同一主题感兴趣,用户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需求会更强。
以一些照片修饰和自拍工具应用程序为例。
女性已成为用户的主力军。
他们对摄影、美容、服装等话题几乎没有抵抗力,这促使了社交和内容功能的自然延伸。
他们可以在平台上方便地交流和学习,随着使用时间的逐渐增加,用户粘性自然会增加。
当然,增强用户粘性的方法有很多。
除了社交和内容之外,还可以尝试利用用户引流、导入电商平台甚至线下实体店等,来缩短变现的路径。
刚才提到,女性是工具类APP的主要用户,她们对美妆、服装等话题非常感兴趣。
是否可以尝试将一些美妆服饰网店延伸进入电商领域?试想,对于美照工具来说,将大量的用户流量源导入到店铺中,然后实时集成美照工具中的滤镜、试妆等功能,不仅增加了用户粘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变现能力,一箭双雕。
对于天气工具,我们可以考虑“在线+离线”的同步方式。
根据四时气候、季节的变化,提炼出饮食、保健、衣着等与用户密切相关的生活内容,推出线上知识平台。
对于线下实体店推荐,你甚至可以考虑复制微信的“附近的人”功能,它可以根据你的位置实时推荐附近的实体店,比如美食、健康等。
当然,创收的方式远不止于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后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变现之路。
工具类APP用户基数庞大,但留存时间短,替代产品多,变现之路漫长。
已经受苦很久了,改造的方法有很多。
毕竟转型并不容易。
不过,只要我们掌握方法,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变现模式,相信我们最终会看到曙光,打破变现困难的魔咒,成功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