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广阔的市场前景,厂商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近两年,涉足智能手表业务的厂商数量大幅增加,如苹果的Apple Watch、华硕的ZenWatch、华为的HUAWEI WATCH、摩托罗拉的Moto等,同时这些产品向用户传达了可穿戴设备的概念,他们自然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今天,我就来看看两款向“经典”手表致敬的产品——Moto 2和HUAWEI WATCH。
这些钟表界的“新贵”有何优点和缺点?事实上,在智能手表行业,华为Watch和Moto一直受到很多用户的追捧。
华为Watch在海外好评如潮,Moto也被称为“最美智能手表”。
那么当两者碰撞时会发生什么呢?什么样的火花?两款手表有什么区别? Moto二代与HUAWEI WATCH的参数对比及外观对比。
正如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Moto二代和HUAWEI WATCH是两款致敬经典手表的产品。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手表传统的外观设计都是圆形的,这也是很多在售的方形智能手表受到用户诟病的原因。
说起第二代Moto智能手表,可以说是风头正劲。
此前举办的第12届Esquire庆典上,Moto II或主动或被动地戴在众多明星的手腕上,可谓众星云集的时刻。
随后,第二代Moto运动版的推出,再次将这位智能手表行业的先锋带给了众多海外用户。
国内消费者可能还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HUAWEI WATCH(左)与Moto 2代(右) 但说到“明星味”,如今的Moto 2代对手HUAWEI WATCH同样也不逊色。
作为华为首款智能手表,HUAWEI WATCH早在今年3月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首次亮相,并获得了外媒的一致好评。
11月26日,被《IBTimes》评为“迄今为止最好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的HUAWEI WATCH终于来到中国,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和追捧。
在众多智能手表中,Moto 2和HUAWEI WATCH都算得上是高颜值产品,但从细节设计上的差异,还是能感受到各自的时尚基因。
此次对比的两款产品表盘直径分别为HUAWEI WATCH(左)和Moto 2(右)。
不过,由于边框设计工艺不同,Moto 2的屏幕尺寸为1.37英寸,而HUAWEI WATCH的屏幕尺寸为1.4英寸。
英寸。
此外,HUAWEI WATCH的屏幕分辨率和ppi均高于Moto 2代。
这么看来HUAWEI WATCH的屏幕更大了。
Moto II 屏幕“漂浮”在框架上方,因此手指滑过屏幕边缘的感觉很好,并且看起来在视觉上更延伸。
不过这样的设计也有一些缺点,那就是在清洁表盘时,屏幕与边框之间很容易残留碎屑,所以用户擦拭时需要注意。
Moto秒盘设计HUAWEI WATCH的屏幕受到边框很好的“保护”。
凸起的金属边框并不是垂直延伸,而是呈现一圈斜角,这样用户在使用时不会感到不舒服,也可以避免意外碰撞直接损坏玻璃或屏幕。
HUAWEI WATCH表盘设计 当然,在对比屏幕时,Moto 2由于“黑下巴”在一定程度上被HUAWEI WATCH牢牢压制。
从第一代Moto开始,用户就一直抱怨屏幕的“黑下巴”。
虽然这样的设计是利用环境光传感器的功能让体验更加智能,但是却大大降低了Moto 2的颜值。
圆形的表盘被这个“下巴”切割下来显得非常怪异,仿佛一个屏幕的一块坏了。
另外,当笔者询问不少同事和可穿戴设备用户时,他们都认为Moto 2的“黑下巴”是这款产品设计上的“失败”。
如果能够改进的话,产品将会更受欢迎。
表盘对比(图左侧为Moto 2)。
除了屏幕之外,两款产品的表盘边框和表圈均采用金属材质,可以找到抛光的痕迹。
两款产品的表冠均位于两点钟位置,这也是用户佩戴时按压按键相对舒适的角度,提高了用户体验(原Moto表冠位于3点钟位置)。
两款腕表的表冠也都有装饰。
Moto II的表冠上印有Moto标志,而HUAWEI WATCH的表冠则采用了同心圆纹理。
可以说,细节的打磨有效提升了两款产品的观感,能够给用户带来高端质感。
两款产品(图为第二代Moto)的表冠设计在表耳的设计上也略有不同。
可以说,各有千秋。
如何选择取决于用户自己的喜好。
HUAWEI WATCH(上)和Moto二代(下) 由于Moto二代和HUAWEI WATCH产品都支持语音服务,因此麦克风是必不可少的。
二代Moto的麦克风设计在与手表表冠相对应的七点钟位置。
从外观上来说,它不如HUAWEI WATCH。
第二代Moto麦克风位于表盘背面7点钟位置,用户通常不会注意到。
两款产品的差异更加明显。
Moto 2代和HUAWEI WATCH都可以进行心率检测。
不过充电方式的差异,使得Moto 2代外壳背面的一体化设计比HUAWEI WATCH的要好。
不过对于用户的日常使用体验和观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两款智能手表背面对比(图左侧为Moto 2代)。
两款智能表带均可由用户自行更换。
更换方法相同,操作简单方便。
两款产品的表带均可更换。
两款产品均有皮质表带供用户选择。
佩戴体验略有不同,但由于表带是可更换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两款带表带的产品。
两款带表带的产品。
最后,需要介绍一下两款产品在外观上的重要区别。
虽然笔者这次只对比了两款产品,但Moto 2和HUAWEI WATCH都有多种表带可供选择,所以用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比较只是一个列表。
两种产品的设计差异。
对于第二代Moto来说,Moto Maker也是一大亮点。
用户可以选择各种表壳、表圈、表带和尺寸。
当然,价格也会随之改变。
HUAWEI WATCH的售价为人民币,Moto 2的售价为人民币起。
不过,如果两者外观大致相同的话,价格差异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体验和续航对比 智能手表与很多可穿戴设备不同。
外观还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很多厂商也不会再推出智能手表来打“时尚牌”。
不过,作为一款智能产品或者电子设备,体验还是非常重要的。
仅仅空壳显然不足以吸引用户。
那么接下来笔者将从体验和续航两个方面来对比介绍Moto二代和HUAWEI WATCH。
第二代Moto和HUAWEI WATCH均采用Android Wear系统,两者的语音服务也由出门问问提供。
整体交互体验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在下载对应的手机客户端时,Moto 2会通过扫码默认为联想商店,而HUAWEI WATCH则会默认为华为应用商店。
因此,在Android穿戴客户端下,用户在获取更多第三方应用时也会进入相应的应用商店,但两款产品支持的应用并没有区别。
HUAWEI WATCH(左)和Moto 2(右)当然,相同的系统、相同的软件、甚至相同的配置并不意味着两款产品在体验上没有差异。
这和市面上很多Android手机是一样的。
虽然智能手表不会推出自己的“UI”,但优化上的差异还是会对体验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影响会慢慢成为产品之间的差距。
。
从系统流畅度来看,Moto 2 比 HUAWEI WATCH 差一些,有时会有明显的卡顿感。
当然,牺牲颜值换来的“黑下巴”也不是没有优点。
在用户体验过程中,环境光传感器充分发挥其作用,起到自动亮度调节的作用。
两款产品在适配、消息推送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续航和充电体验方面却可以相互竞争。
我们先来谈谈电池寿命。
Moto 2 在 24 小时待机(不佩戴或检查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消耗 60% 的电量。
最终,剩余40%的电量持续了24小时。
不过,如果用户正常使用的话,手表的续航时间显然只有一天半。
但对于智能手表来说,有多少用户会随身携带充电器呢?更重要的是,Moto二代充电器和充电底座携带不太方便。
因此,考虑到以上因素,每天充电一次还是有必要的。
HUAWEI WATCH(左)与Moto二代(右)相同环境下(不佩戴、不查看应用)24小时待机,HUAWEI WATCH仅耗电30%左右。
可以说续航体验比Moto 2代要好很多。
。
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两款产品采用相同mAh容量的电池,但HUAWEI WATCH不仅在续航上更胜一筹,而且充电时间也比Moto 2少很多,从0充到%只需几分钟。
Moto 2 和 HUAWEI WATCH 仅需 90 分钟。
总结 Moto 2代和HUAWEI WATCH在设计上都延续了经典手表的圆形外观,更受用户喜爱。
同时,可更换的表带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选择。
尤其是Moto Maker的存在,让Moto 2代在外观方面给用户留下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HUAWEI WATCH(左)和Moto 2代(右)需要指出的是,HUAWEI WATCH的屏幕表盘采用圆形设计,而Moto 2代美中不足的是由于“黑下巴”,降低了外观。
虽然牺牲外观的环境光传感器在体验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弥补损失的美观。
同时,HUAWEI WATCH在体验、续航、充电等方面的表现都比Moto 2更加出色,提升了整体产品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