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表的烦恼!设计、续航、减法

时间:2024-05-22 10:21:17 科技赋能

智能手表进入大众视野也是近两年的事情。

Pebble、三星、索尼、摩托罗拉、苹果等众多初创公司和行业巨头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推出了数十种功能。

,设计和参数差异巨大的产品。

手表的历史并不长,实际上还不到20年。

它是计时码表的小型化演变。

瑞士传奇奢华制表商百达翡丽于2016年定制了第一款腕表,腕表取代怀表的流行也得益于几年前的奢侈品公司卡地亚。

50年前问世的石英表开始取代昂贵的机械表,让手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手机的普及一度给手表的前景带来了黑暗。

十多年前以来,消费者越来越习惯拿出手机查看时间和更多信息,逐渐忽视和遗忘了手腕上的狭小空间。

手表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固有功能,更多地演变为一种时尚和奢侈品。

智能手表能否重新创造刚性需求,为手表领域带来第二次复兴?或许,智能可以为手表重新注入活力,成为未来的新兴产品,但至少目前来看,智能手表仍处于非常早期的探索阶段,仍然是科技专家和酷极客的发烧玩具。

面子世界:承认吧,这是一个面子世界。

对于明星、偶像如此,对于电子产品更是如此。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无论硬件和参数如何,设计出众、用料好的产品总会赢得消费者的第一眼。

苹果、索尼和 HTC 等品牌都是如此。

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智能手表来说,设计和做工尤为重要。

目前智能手表的功能和定位都非常模糊。

通俗地说,它们还处于“可用或可有可无”的阶段,还远远没有像智能手机那样成为日常必需品。

对于一个没有迫切需求的产品类型,想要获得用户和市场的认可,需要更多地关注设计的美观性。

这就是为什么谷歌和英特尔正在努力与纽约时尚界合作,推动谷歌眼镜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只有优雅、时尚的设计才能吸引普通消费者尝试新技术产品。

这也是Moto从一开始就获得业界关注的原因,而三星推出了几代智能手表,仍然未能吸引用户的关注。

是什么造就了一块漂亮的智能手表?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厂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指智能手表看起来像电子表还是传统手表。

前者包括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产品,包括Pebble、三星、LG等厂商;后者包括摩托罗拉和法国Withings等公司。

Pebble和三星的智能手表以完整的电子手表风格出现。

方形的表盘、液晶数字、塑料材质都体现了这是一款快消品的消费电子产品。

即使三星加入了金色配色,但依然具有浓郁的科技和数字风格。

摩托车和Withings手表均采用圆形表盘,表身采用L型不锈钢材质,表带采用皮革或金属表带。

为了减少充电插座带来的视觉冲击,摩托车采用了无线充电技术。

至少在外观上,佩戴这两款智能手表可以像传统的石英表一样。

胡萝卜和蔬菜各有千秋,很难客观地判断一块手表的美丑。

但至少以传统手表的形式出现的智能手表总能立即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今年6月Moto首次发布时,大量科技媒体在报道中使用了“迄今为止最漂亮的智能手表”一词,而Withings Activite则被誉为“最像传统手表的智能手表”。

(Activite的功能不一样,它其实是智能手环和传统手表的结合体。

)   Moto的品味 方形和圆形表盘不是根本问题,因为豪华手表中也有方形表盘,表盘设计和做工整体风格比如材质可能才是真正的区别。

让Moto脱颖而出的不仅是圆形表盘,还有高品质的皮革和金属材质,包括时钟界面。

这些是传统手表的视觉元素。

这种设计差异是整体性的。

就连LG也迅速推出了圆形表盘的第二代智能手表,依然带有明显的卡西欧日系手表风格,与Moto有着明显的区别。

或许,这也是LG这种级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同行的原因。

摩托罗拉设计师和 Withings 首席执行官 Cédric Hutchings 都曾向我明确表示,他们的理念是“智能手表首先必须是手表”。

Moto的设计师曾经向我展示了他们手表的各种原型,从最初的极客风格的电子表设计到最终的传统手表风格。

慢吞吞的Moto制作了数百款原型表,最终选择了这就是现在的设计。

Moto屏幕底部的小黑条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它实际上隐藏了一个小传感器。

该摩托车的设计者曾解释说,他们对这个传感器的放置犹豫不决。

他们可以像沛纳海手表一样在表盘外侧设置一个小突起,但为了保证圆形表盘和表圈的外部完整性,他们决定牺牲内屏的完整性。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你可以感受到一块手表是否是精心制作的。

就连皮革表带,Motorcycle也精选了数十种优质皮革,最终选定了芝加哥当地高端皮革工厂Horween的材料。

法国公司Withings则采用了更高端的蓝宝石玻璃表面。

  备受争议的苹果 说到智能手表的设计,就不得不提到备受争议的Apple Watch。

这款姗姗来迟的苹果智能手表一度被业界寄予厚望,认为当前的智能手表行业需要苹果创造大众需求,需要苹果引领设计方向。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也在发布会前造势,表示Apple Watch有望颠覆瑞士手表行业。

也许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苹果发布这款手表后,外界的反应并没有达到苹果的预期。

也许是由于对艾维设计的苹果产品的印象,公众认为苹果能够拿出业界最优雅的设计。

但他们看到的是三星风格手表的改进版。

这款腕表的设计几乎颠覆了人们对简约工业设计美学风格的传统印象。

复杂而密集的图标、绚丽多彩的颜色以及背后巨大的传感器,这看起来更像是一款国产或三星设计的电子手表。

但抛开对苹果的厚望,这款手表在工业设计上算得上是行业第一批,但与Moto的冷静风格却处于两个极端。

本次苹果发布会首次邀请了大量时尚媒体人士,部分时尚媒体的比例甚至是科技媒体的三倍。

这种情况在苹果公司之前推出的创建新产品领域的产品中并没有发生过,例如 iPod、iPhone 或 iPad。

这种态度的转变或许可以解读为,苹果本身并不相信这款智能手表能够创造新的用户需求,需要依靠时尚媒体的包装和造势来推销流行的概念。

Apple Watch 能否颠覆瑞士手表行业?假设苹果通过成功的营销,成功地将一款拥有很多概念、每天都要充电的智能手表推向大众市场,那么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中低价位的日本手表行业。

无论苹果如何包装,这款手表仍然是每年都会被淘汰的电子产品,无法影响高端市场对瑞士机械表的需求。

  功能与定位目前的智能手表还可以分为:作为智能手机的伴侣或可以独立于智能手机而存在的产品。

无论是Pebble、卡西欧G-Shock GB-等前平台时代,还是基于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主要设计理念都是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而存在。

这些智能手表的主要使用场景是为了减少智能手机的使用频率:当有来电、电子邮件、短信等时,用户可以直接在智能手表上查看或进行简单的回复,而不必担心一些问题。

每次都是不重要的信息。

第一次拿出手机。

当需要查询天气等一些简单信息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语音直接搜索获取信息。

事实上,通过手表查看不重要的电子邮件和短信也会造成干扰。

频繁举手、转动手腕并不比拿出手机来得容易。

而如果你想回复邮件、私信或者微信,你还是得拿出手机来操作。

至少目前来说,以通知为主要卖点的智能手表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以个人经历为例,我通常会直接在手机上取消电子邮件提醒,只接受微信和私信的推送通知,每天会检查和处理几次电子邮件。

这种使用习惯并不需要智能手表的干预,更何况如果连续推送多条消息,智能手表只能显示消息数量,你还是得拿出手机才能查看。

不过,谷歌和苹果平台的智能手表也可以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序,实现更多功能。

这为未来智能手表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智能手表还具有一些独立于智能手机的功能。

此前的三星智能手表可以拍照、接听电话,英特尔刚刚发布的智能手表也可以独立于手机进行通信。

健康手表的健康监测功能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的智能手表普遍可以测量运动、心率或者睡眠状态,这其实也是之前智能手环所扮演的功能角色。

但在实际使用中,智能手表并不能取代智能手环,至少目前是这样。

目前,50米防水(游泳级)的智能手表很少,而且其巨大的表盘也不适合戴着睡觉,更何况它们也逃脱不了每天充电的命运。

因此,Withings Activite 的设计理念是独一无二的。

这家专注于健康相关智能产品的公司,在智能手环的功能组合中加入了传统的石英手表。

严格来说,按照智能手机伴侣的定义,这款手表根本不是智能手表。

这类纯健康智能手表还包括被英特尔收购的Basis,以及与魅族一起销售的inWatch。

除了健康智能手表之外,其他智能手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电池。

根据目前基于智能手机伴侣定位的功能,目前的智能手表电池无法应对频繁的操作和使用。

无论是三星、LG、Moto还是苹果,这些智能手表的电池续航时间都只有一到两天。

基本上每晚都需要充电。

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手环,如今人们身边有太多需要充电的电子产品。

对于智能手机这样的必需品来说,每天充电虽然有些无奈,但也只能接受。

很多用户不愿意增加一款每天都需要充电的新产品,尤其是智能手表等没有迫切需求的产品。

在目前的电池技术多年无法突破的情况下,想要延长智能手表的电池寿命,只能在功能上做减法。

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手表,目前的功能设置都过于繁琐,为了吸引用户而添加了大量的功能。

一款智能手表要想获得主流市场的认可,必须像Pebble一样拥有至少一周的电池续航时间。

对于目前的苹果和谷歌手表功能来说,这个目标可能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

尽管已经推出了大量产品,但目前智能手表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

原本寄予厚望的苹果并没有能够改变行业的方向,而Android手表的性能完全取决于谷歌。

这种探索状态还会持续多久?智能手表需要向哪些方向发展才能重新定义手表?或许我们只能期待一款革命性产品的到来。

但这一次,或许谷歌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