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5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趋势分析与展望

时间:2024-05-22 10:21:16 科技赋能

回顾这一年,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发展迅速,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批国内外IT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和中小型创新企业、企业家、投资者纷纷投资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

据EnfoDesk分析,中国智能穿戴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可穿戴市场已经变得炙手可热。

面对新的一年,市场将会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对此,易观易观智库将对新一年的市场走势进行展望分析。

图1 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交易规模及预测 时尚与科技的联姻,让可穿戴设备大放异彩。

作为佩戴在身体各个部位的智能产品,精美时尚的外观无疑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近一年来备受关注的智能穿戴产品,如Moto、Pebble Steel、三星Gear S、Gear Fit等,都拥有可圈可点的工业设计水平。

为了满足科技产品的时尚化需求,或者说满足时尚产品的智能化需求,不少科技公司早已与时尚品牌、奢侈品牌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抢占可穿戴市场这块巨大的份额。

例如,科技品牌Fitbit与奢华时尚品牌Tory Burch合作,于2018年7月发布了金属浮雕吊坠、金属铰链手环、硅胶印花手环等一系列配饰。

从外观上看,这些产品可以作为时尚的日常配饰。

对女性用户非常有吸引力;三星与水晶工匠施华洛世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于今年9月推出了定制限量版GearS,光泽无限,奢华无比。

图2 Tory Burch For Fitbit手环、吊坠以及限量版三星Gear S可穿戴产品将向时尚、奢华的方向发展。

这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018年,更多时尚品牌将进入可穿戴市场,为可穿戴产品带来更多实惠。

更有炫酷精致的时尚元素。

同时,智能产品的时尚元素也将吸引更多年轻时尚的用户为智能硬件产品买单。

  2。

智能服装将快速发展,运动健康安全将成为核心定位。

Nike+iPod运动装备将在中国上市,智能跑鞋将开始进入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视野。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智能服装的产品范围从最初的智能跑鞋扩展到智能T恤、智能内衣、智能文胸、3D打印服装等,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运动数据监测拓展心率监测、人体定位、情绪监测、智能恒温抗寒等。

图3 智能穿戴产品概况 2019年,智能服装产品种类将进一步丰富,产品功能更加完善。

其中,运动和健身监测仍将是年轻用户最关注的功能领域。

市场空间很大,也将是增长最快的。

细分区域。

安全定位功能也会有更大的发展,主要用于老人和儿童的人体定位,多为老人的成年子女或儿童的年轻父母购买。

  3。

Apple Watch开售,引领可穿戴产品消费潮流。

Apple Watch自发布以来,就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关注。

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EnfoDesk Analysys智库分析认为Apple Watch对消费市场的影响很大。

起到了很好的行业教育作用,让更多的人增加了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认知,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大约有10%的iOS用户会选择购买Apple Watch。

鉴于iOS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苹果强大的品牌号召力,预计今年3月底Apple Watch的发布必然会掀起购买狂潮。

图 4 Apple Watch  4。

谷歌全球开发者大会召开,智能硬件生态更加完善。

每次 Google I/O 大会都会有重量级产品发布。

例如,首批搭载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的手机于去年亮相。

Moto 和其他智能手表、Android Auto 和 Android TV 专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联网汽车。

随着健康云平台GoogleFit的发布以及更多搭载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的不断推出,谷歌在智能硬件生态系统的布局正在逐步完善。

预计今年谷歌I/O大会的亮点将集中在智能智能手表上。

可穿戴设备、健康大数据、模块化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车联网等,进一步完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

图 5 Google I/O 大会亮点   5。

健康大数据和云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今年是健康大数据和云服务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

主流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健康云服务平台。

尽快抢占健康大数据入口,如国际上的Google Fit、Apple Health Kit、微软健康和三星数字健康,以及国内的百度“健康云”、腾讯手机QQ“健康中心”和阿里巴巴的健康大数据。

健康云平台。

图6 健康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国际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基于云服务的健康大数据领域,对行业有很大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但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仍不够清晰。

经过一年的发展,预计到年底,接入各大健康云服务平台的设备数和用户数将大幅增加,健康大数据商业模式初步形成,增值服务内容会逐渐丰富,用户体验也会提升。

随着水平的提高,硬件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6。

医疗健康在智能穿戴领域异军突起,但今年或将迎来产业调整期。

随着慢性病人群不断扩大、年轻化,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国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费用较高。

相对而言,人们的健康观念正在逐渐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监测和预防,以便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纠正。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常医疗健康检测需求,使生理体征检测更加便捷。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了多款用于检测体温、血压、心率、心电、睡眠、胎心率等指标的智能穿戴产品。

医疗健康智能穿戴设备以其持续便捷的监测方式、日益实惠的价格、逐步完善的监测功能,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7 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 鉴于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巨大潜在价值,医疗健康领域在2020年将继续成为智能硬件从业者和投资者极其青睐的领域。

但在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之后2018年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巨头的进入,预计2020年行业将迎来产业调整期,一些缺乏创新能力和资金优势的初创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7。

身份认证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重量级应用。

身份认证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智能手机密码锁、微信密码、门窗防盗锁、支付密码等。

很多身份认证场景迫使我们必须记住一系列密码,携带各种钥匙或银行卡,而一些公司发布的身份验证产品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Bionym主要开发和研制可穿戴身份验证设备,并已开始生产Nymi智能手环。

每个人的心脏电子信号都是独一无二的。

该手环通过感应佩戴者的电脉冲来自动识别用户。

一旦手环断开,验证将自动取消。

图8 Nymi认证智能手环 用户认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功能本身就决定了很强的用户粘性,因此认证将有可能成为可穿戴领域的重量级应用。

然而,要实现身份验证的普遍应用,首先需要与其他机构进行深入合作,例如银行、智能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汽车制造商等。

因此,身份验证功能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

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快速发展,成为重量级应用。

  8。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继续流行,更多产品将会发布。

今年3月,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VR,这无疑是虚拟现实(VR)领域最令人兴奋的看点。

越来越多的厂商和投资者开始关注VR的价值。

2019年是VR大发展的一年,各种产品不断推出,例如用于游戏的Oculus Rift和Virglass,用于3D观看的暴风镜和Gear VR等。

图9 虚拟现实场景 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增强现实技术(增强现实)。

自2018年谷歌眼镜发布以来,业界对AR的热情一直居高不下。

经过多年的发展,AR技术已应用于营销、旅游会展、游戏娱乐等领域,但应用仍不够广泛。

2019年VR和AR将继续受到业内人士追捧,VR将在游戏、影视、社交等领域有更多消费级产品发布,AR技术将在车载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体系、营销和旅游会展等方面有更大发展。

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VR和AR将会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但广泛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9。

万能还是专用?高集成度的全能产品将是主流趋势,但在一些细分领域仍有发展空间。

是全能型还是专业型,是各领域产品开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般来说,全能型产品的功能比较全面,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避免同时使用多个产品的繁琐。

但具体功能不如专用产品精确,且单品价格较贵,但整体性价比较高;专用产品 产品功能具体、专业,目标用户群明确,单品价格相对较低。

在智能穿戴方面,易观易观智库分析认为,总体来看,高度集成的全能产品将是主流趋势,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服装、智能配件等比较大众化的产品,将被集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健康、运动、环境、约会等多种指标检测功能,以及从智能手机转移过来的消息推送、娱乐、通讯甚至办公功能,用户佩戴一件产品就能解决大部分智能需求但在一些细分市场,特殊产品因其专业性和针对性,仍具有发展空间,如特殊运动、特定疾病监测、老人儿童安全定位等细分领域。

10、屏幕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多柔性屏、曲面屏产品发布。

针对人体手腕的弧形结构,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曲面屏一直是专业人士不断探索的课题。

目前,三星已率先推出曲面屏智能手表Gear S。

柔性屏是智能穿戴设备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今年6月在台湾举行的Computex展会上,E-Ink电子墨水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的柔性屏幕,该屏幕或将用于智能手表。

2019年,预计将有更多曲面屏的智能穿戴产品推出,柔性技术也将有突破,新品上市。

11、可穿戴技术让汽车操控更加便捷。

新年伊始,韩国现代推出了基于Android Wear的新应用Blue Link,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的蓝牙配对来远程控制汽车,例如发动机启动和停止、车门解锁、图10 基于Android Wear的应用Blue Link 在车载生态方面,2019年谷歌、苹果和三星分别发布了三大系统:Android Auto、Apple CarPlay和Tizen IVI ,并且三大巨头在智能穿戴领域都有着比较强的存在。

产业布局早。

随着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普及,预计会有更多品牌的汽车开放端口与智能可穿戴设备连接,让汽车操作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