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腰带可获取健康数据,可穿戴推动健康领域

时间:2024-05-22 10:11:17 科技赋能

可监测脑电波帮助人们放松的无线耳机、可获取健康数据的智能腰带、底部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智能袜子……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健康可穿戴设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可穿戴设备被誉为除了电视、电脑、手机之外的“第四屏幕”,一直是硬件领域的热门话题年初以来,以苹果、三星、谷歌等国际巨头为代表的智能手表,小米手环以小米、华为、TCL等国内厂商为代表,甚至还有传统医疗器械厂商。

保莱特、大卫医疗、九安医疗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从测量血压、心率到计算步行距离、深度睡眠时间,健康功能已经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常见“标配功能”。

可穿戴设备首先抓住了医疗健康领域的趋势。

起搏器是最早的可穿戴设备。

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健康数据被认为是互联网对传统医疗行业的重大颠覆。

在国内,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系统被视为未来家庭医生系统的技术基础。

市场研究公司艾瑞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达到1万台,市场规模达9000万元,而2018年这一数字仅为6.1亿元。

资本市场也体现了对健康的追求可穿戴设备:今年3月,移动健康初创公司“37健康”获得数千万元首轮融资。

主要与多家血压计厂商合作开发血压管家APP。

同月,咕咚网获得1万元A轮投资。

其主要产品是咕咚运动手环和蓝牙体重秤,用户可以用它们来监测自己的睡眠和运动状态,并在云端创建个人健康档案。

然而,一方面有业界的热情态度,另一方面也存在“叫好不叫成功”的隐忧。

年底发布的《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显示,可穿戴设备3个月内流失率高达87%。

用户粘性差、难以坚持使用成为当前健康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果设备只能告诉你昨天睡了多少小时,那它其实没什么用。

”移动健康公司创始人、计算生物学家 LeAnn Corradi 在今年的 CES 上表示,“可穿戴设备应该提供解决方案。

比如给出睡眠不好的原因,比如吃得太多或者运动不够等,以便用户据此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提供健康解决方案和提高服务水平被认为是健康的。

”可穿戴设备吸引用户的有效方式。

乐语通信集团执行总裁赵健表示,必须基于数据收集提供相应的服务。

乐鱼正在尝试推出与可穿戴设备集成的健康服务。

“每周花50元,你可以购买专属医生根据智能设备采集的数据量身定制的健康计划,或者每月10元,你可以了解父母的基本健康状况。

”不过,健康计划服务是建立在多方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市场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坦言,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设备收集的数据不一致,且不足样本量大,目前还无法实现真正??的大数据分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搭建健康数据平台成为国内外巨头的选择。

三星推出Sami健康数据平台,谷歌与华硕、HTC等合作推出Android Wear;国内,百度推出云健康dulife平台,腾讯也在微信、手机QQ上开放接口。

他们都希望成为健康数据收集的“枢纽”。

另一方面,如何让健康数据变得更好玩,也被视为增加健康可穿戴设备粘性的另一种方式。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认为,游戏化概念将更多地融入健康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表中,成为增加智能可穿戴设备用户粘性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