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绕地球7圈半,这辆电动车为何还是95新?

时间:2024-05-19 17:06:31 科技赋能

30万公里有多远?在人类建立的系统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接近每秒30万公里。

地球的周长约为6公里。

30万公里大约绕地球赤道七圈半。

地球到月球“近地点”的距离约为36万公里。

当把这30万公里交给电动汽车时,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性能下降”、“大幅折旧”甚至“回收”。

但事实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靠性的提高,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越来越“耐”。

在售出超过 10,000 辆电动汽车后,特斯拉的电池退化数据显示,平均续航里程在 150,000-200,000 英里(241,000-322,000 公里)之间的汽车仍然拥有超过原始电池容量的 85%(电池退化小于 15) %)。

图表中包含了Model S和Model X的电池容量保持率随行驶距离的统计。

转向国内来看,我们已经走过了5家年多的国内造车新势力,这些新势力的不少用户也都完成了30万公里的旅程到月球。

近日,威马汽车对首款续航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威马EX5进行了电池组数据测试。

电池组衰减率为惊人的4.29%,远优于20%的行业标准。

这不仅让我们对国内新造车厂商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认识。

现在时机正好,真实的用户数据就是打消过去刻板印象的最有力证明。

30万公里背后的“利润”。

从事建筑行业的蔡先生于当年4月订购了一辆威马EX5(NEDC公里),并于同年12月提车。

因为工作需要长期奔波于江浙地区的城市和高速公路。

虽然蔡先生拥有这辆车只有两年半左右,但已经行驶了约30万公里。

驾驶激进,行事果断,是蔡先生的风格。

平时,蔡先生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大概是6:4。

蔡先生的威马EX5日均行驶里程超过100公里,累计充电次数超过2次。

车辆电池组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

环境的影响,无疑对电池组的容量衰减和安全性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车主蔡先生和他的威马EX5就处于这样的状态,汽车的电池组退化率仅为4.29%。

此外,还有两个更重要的数据值得我们观察。

? 电压差(静态SOC%):国内标准要求一组电池最大浮充电压差不得高于50mV,而发达国家标准则低于20mV。

? 绝缘电阻:国家标准,在最大工作电压下,直流电路的绝缘电阻Ry1不小于Ω/V,交流电路不小于Ω/V。

简单来说,作为衡量电池组内部安全的重要数值,电压差越小,发热和起火的风险就越低;正负极绝缘电阻值越高,电池组的绝缘性相对越高。

对车辆电池组的测试表明,行驶超过30万公里的WM电池组电压差仅为27mV,负极绝缘电阻高达3MΩ,正极绝缘电阻也达到MΩ。

测试数据明显优于相关行业标准。

通过对比30万公里和20万公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后10万公里的变化。

这辆车在行驶里程20万公里时也进行过类似的测试。

电池组容量衰减(国标法)仅为2.85%,电压差25mV,负极绝缘电阻为MΩ,正极绝缘电阻为MΩ。

通过这样的测试,我们看到动力电池的劣化是可追溯、可控、可靠的。

这也是对技术实力的良好反馈。

但对于像蔡先生这样的用户来说,这样的衰减和可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份未被背叛的信任。

同样,财务节省也反映在实际货币中。

“我开WM已经3年了,除了日常保养之外没有任何保养经验,这样就省了不少钱。

”蔡先生兴奋地说起陪伴自己三年的威马EX5。

“车辆的行驶里程和驾驶体验与新车几乎相同。

”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任何异常噪音或任何部件损坏。

“相比燃油车频繁的保养维护费用动辄上千元,威马EX5三年的总维护费用仅为5元。

按照这台威马EX5的耗电量为15千瓦计算每百公里小时,行驶30万公里总充电成本为3.6万元 威马EX5 3年行驶30万公里的综合整车成本仅3.8万元。

总成本在17万元左右,甚至可以说是一辆新车的售价,这就是30万公里,威马EX5与主流15万级燃油SUV的用车成本对比。

“95新”的秘密:可靠性源于可靠性 毫无疑问,这款车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全稳定地行驶了30万公里,是对威马汽车生产技术最直观的肯定。

、装配技术和供应商整合实力。

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偶然的,它源于最初设计、制造和生产中的“可靠”——严格的标准和造车新势力中首家自建的工业4.0标准工厂。

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威马汽车可能是朝着“自建工厂”方向、利用自建系统造车速度最快的公司。

“威马认为自己掌控制造更靠谱,我们自己也想认真做点事情。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沉晖曾对记者表示。

沉辉表示,不仅通过自建智能工厂率先为用户提供电池组终身保修服务,确保高品质产品的生产和交付,也为用户的每一次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具有实时监控的智能系统。

首先,电池组的研发设计“靠谱”。

威马通过平台化推动电池包的发展。

通过箱体结构的平台化,可以实现电芯的积木式组合,灵活开发不同容量的电池包。

其行业独有的“黑科技”——热管理2.0系统,保证电池在-30℃至50℃的环境温度下稳定运行,冬季充电效率可提升50%以上。

威马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率先建设自己的工业4.0标准工厂的企业。

其次,更重要的是,它在安全性上“可靠”。

在电池安全测试方面,威马汽车成功通过了66项严格测试,包括1米深海水浸泡8小时、70秒起火、机械冲击、模拟碰撞跌落测试等,比标准高出一倍的标准。

国家标准高,一次性全部通过。

例如,在挤压试验中(分X/Y方向),国标要求是10t,而威马汽车采用的是20t挤压。

但最终的测试结果是,即使在20t的挤压下,电池的变形仍然小于国家标准。

要求。

全面细致的电池组保护离不开强大的外部安全设计。

Mpa超高抗拉强度钢壳,三辆蒸汽机车都无法打破; KN抗压强度,相当于两只亚洲象踩时电池组零变形,三只亚洲象踩时变形程度小于20%。

电池组底部还覆盖有聚合物涂层,可防止碎石的冲击和划痕。

在制造层面,威马拥有高度自动化的电池车间和高度灵活的AGV自动化装配线。

每块电池均由智能机器人处理,从而提高模块组装精度并配备追溯系统。

此外,WM电池组达到IP68防水防尘标准的高品质。

该系列是威马汽车行驶30万公里仍保持“95新”的秘诀。

同时,这样真实的数据测试数据和技术发展的变化也希望能够改变很多人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误解”。

相信这不仅是威马汽车实力的展现,也是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典范。

这也是智能电动汽车逐步“赢得用户”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