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首富”,成了欠钱不还的“老赖”。
近日,据《The Information》等外媒报道,马斯克的推特陷入了债务危机。
不仅拖欠两大云服务商AWS和谷歌云数亿美元的服务费,还拖欠写字楼租金——导致“包租公”高盛集团商业地产不良率今年第一季度飙升。
平心而论,Twitter 还远未注定失败。
无论是今天被曝欠款未付,还是刚被收购时的大幅裁员和业务削减,马斯克本质上是在试图为推特打造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作为创业者的延续,马斯克保持着一贯的经营理念:用技术创造产品,用产品创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然后用赚到的钱再做一遍。
可持续意味着效率,开源节流早已写入马斯克的创业基因。
事实上,在创办特斯拉和SpaceX的初期,有关马斯克控制成本、压榨员工的新闻并不少见。
这也让他早年成为硅谷最不受欢迎的雇主之一。
我们不知道马斯克的决心能否扭转Twitter的经营困境,将其变成他所说的“超级应用”。
但对于普通的创业者来说,马斯克神坛下的另一面也具有参考意义。
正如他几年前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首席执行官的工作就是解决最糟糕、最艰难的工作。
而在公司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显然只是一个CEO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01 马斯克变“老赖”?自去年10月27日接管推特以来,马斯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并希望重写所有规则。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Twitter 的员工数量从 1 人锐减到(现在只剩下 1 人)。
马斯克无视加利福尼亚州法律,该法律要求雇主提前 60 天向雇员发出裁员或破产通知。
他还发了一封内部邮件劝说员工:不能维持高强度、长时间工作的员工被要求离开。
在公司外部,Twitter 已采取拖欠服务提供商余额付款和办公室租金的方式。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截至今年3月,Twitter总共欠AWS近1万美元的服务费;而《Platformer》本周披露,谷歌云的账单尚未支付,目前双方的五年合同价值近万美元。
一亿美元。
值得深思的是,亚马逊和谷歌本身就是Twitter的重要广告商,但这一地位并没有对后者的付费产生实际压力。
马斯克认为Twitter目前使用的云服务内容“不多”,希望重新定价。
这是该行业的普遍现象,服务提供商通常愿意重新谈判。
但面对债务人,AWS此次并没有做出让步,谈判暂时陷入停滞。
Twitter对外的“廉价”甚至在金融行业引起了不小的涟漪。
高盛集团第一季度商业房地产不良贷款增长3%。
最大的原因是马斯克拒绝支付推特总部办公室的租金。
马斯克对Twitter的计划当然不是成为一家“老赖”公司,而是打造一款集社交媒体和在线支付于一体的“超级应用”。
在马斯克完成收购之前,Twitter 90% 的收入来自广告。
马斯克希望进军移动支付市场,切入C端蛋糕。
但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将成立16年的Twitter打造成一家财务健康、正常的公司。
无论是大规模裁员以降低劳动力成本,还是推迟支付供应商余额和租金以确保现金流安全,这些都是马斯克扭转Twitter财务危机的手段。
马斯克在收购之初的公开讲话中将该公司描述为“一架失控的发动机燃烧的飞机”。
他认为积极的成本控制是必要的,否则Twitter最坏的情况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没有提及的是,为了完成私有化收购,他动用了15亿美元的债务杠杆,每年需要偿还约15亿美元的债务。
5月,马斯克在个人账户上暗示新任CEO即将上任,并表示将以执行董事长和首席技术官的身份参与Twitter事务,负责监督产品、软件和系统运营。
02 为了生存,马斯克从首富变成“老赖”,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对于整天谈论清洁能源、太空移民等“人类使命”的马斯克来说,事实并非如此。
一件体面的事情要做。
但这种情况对于他来说并不陌生。
毕竟,制造火箭和汽车与改造 Twitter 一样困难。
不仅需要极高的技术门槛,更需要商家面对不同复杂的外部环境时的决策能力。
与接手 Twitter 后的暴力裁员类似,马斯克作为特斯拉和 Space X 的掌门人,也与员工发生了无数次冲突。
这个富翁总是扮演着无情资本家的角色,用各种方法来控制成本。
马斯克的公司一直都是小团队做大事,所以加班已经成为员工的常态。
在SpaceX,员工每周最多可以工作70个小时,招聘页面上写着:“SpaceX是一支特种部队。
” HR会直接问面试官是否愿意加班的问题,而且答案不是开放式的。
根据LinkedIn的调查,特斯拉的“工作/生活平衡”得分仅为2.6分(满分5分),远远低于其他汽车制造商。
他还与国家劳工关系委员会保持对立关系,并阻止在公司内组建任何工人组织。
今年二月,数十名特斯拉员工宣布发起工会运动,组建特斯拉第一个工会组织。
第二天,马斯克解雇了所有涉案员工。
效率和成本是他作为企业主始终关心的问题。
他似乎希望花在员工身上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同等的劳动回报。
疫情期间,他始终淡化感染风险。
特斯拉是硅谷第一家要求所有员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大型科技公司。
在给公司全体员工的电子邮件中,马斯克直接写道:“要么回到办公室,要么离开……如果我不这样做,特斯拉早就破产了。
”他甚至一度觉得机器比人更可控、更划算。
,所以我们从根本上推进了工厂的全面机器人化改革。
去年夏天,当面对远超预期六倍(超过30万台)的Model 3订单时,马斯克提出建设机器人工厂。
他希望利用计算机模拟,跳过传统车企在量产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软模测试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建立新的自动化生产线。
《连线》该杂志在2018年的长篇报道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场景:在马斯克看来,只要不违反物理定律,一切皆有可能。
马斯克说:“我们希望机器生出机器。
”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
全自动化工厂是对特斯拉未来的投资。
”接下来的几周里,高管和工程师们仍在试图说服马斯克放弃他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没有人能克服他的固执脾气。
毕竟,我还不想失去工作。
每个人都必须加班来执行马斯克的命令,特斯拉每周烧掉 1 亿美元。
那场激进的改革以失败告终,特斯拉一个季度只生产了一辆 Model 3。
面对超过20%的车主退款要求,马斯克最终屈服了,他本人将此次事件称为“生产地狱”。
从地狱归来后,特斯拉在加州弗里蒙特建成了第一座“超级工厂”,回归了传统工厂的生产逻辑。
但为了控制成本,马斯克还是想出了新办法——雇佣廉价的外籍工人。
据《圣何塞信使报》报道,这些灰色身份工人的时薪仅为正常工资的1/11。
马斯克也多次表达了对中国工厂的赞扬:“美国人试图完全逃避工作,而中国工人甚至不想离开工厂……他们凌晨3点还在加班。
” ”今年,上海特斯拉工厂共交付71.1万辆汽车,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4.2%。
03 风神和老赖都是马斯克。
从这些创业经历中,不难看出马斯克作为管理者偏执、严厉的一面。
表面之下,他一贯的经营理念也能体现在内心:第一,他坚信效率至上。
马克斯总是以高压的方式推动团队前进。
这不一定是优势,但却是马斯克非常明显的个人标签。
作为 Twitter 的密集用户,他总是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向全网“吹嘘自己的员工”——许下远高于预期的愿望,从而将压力转嫁给硅谷的一群聪明的工程师。
其次,马斯克始终相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换句话说,控制成本就有利润。
这就是他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不计成本大规模建设、形成垄断”的互联网逻辑的本质区别。
因此,他强调利润率。
即使进入价格战,利润率也必须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第三,马斯克愿意分享技术和产业,希望拓展市场、扩大用户群,以获得更多商业利益。
比如,他刚刚提出,未来将把全自动驾驶技术FSD授权给其他车企。
现在,他将这些过去的经验运用到了Twitter的转型中。
暴力裁员的出发点是为了控制利润。
他拒绝互联网式的“蒙眼跑步”,拒绝为了追求规模扩张不惜一切代价烧钱。
他坚持先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然后再谈把业务做大做强。
最新的计划是,他表示将花费1万美元为Twitter创作者提供广告分享,但创作者必须是每月支付8美元的认证用户。
当然,如果把在硬件公司积累的经营理念完全复制到互联网平台的管理和运营上,肯定会有变化。
例如,当马斯克在第一周就解雇了内容审核团队的所有成员时,他当然没有想到平台上负面信息的死灰复燃会对广告商的投资和信心造成如此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