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范建磊 近日,沉寂已久的CIS(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因行业两大巨头的“相遇”而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据韩国SBS Biz报道,索尼集团董事长吉田健一郎将参观三星位于平泽的晶圆厂,并预计会见三星半导体总裁Kyung Gye-hyeon。
据悉,吉田健一郎此行还将参观三星位于天安和温阳的封装工厂,双方有望在半导体供应链上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考虑到索尼和三星是全球排名前两位的CIS厂商,并且是直接竞争对手,他们相聚探讨合作是非常有趣的。
而且,如果双方要在半导体供应链上进行深度合作,那一定是CIS。
目前,索尼与三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显示面板方面。
三星向索尼供应电视屏幕。
在这方面,两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但如果涉及CIS,情况就复杂得多。
作为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三星可以为索尼提供CIS代工服务。
如果此事成真,将使双方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01、多年竞争,索尼一直是全球第一的CIS厂商。
然而,近年来,该公司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紧随其后的三星一直在蚕食其市场份额。
经过多年的努力,三星的CIS市场份额在2020年大幅提升,进一步缩小与索尼的差距。
据OMDIA统计,索尼的CIS市场份额在2019年第三季度仍高达56.2%,但到2020年第二季度,则下降至约42.5%。
与此同时,三星的市场份额从16.7%增长到21.7%,与索尼的差距从39.5个百分点缩小到20.8个百分点。
分析师将三星的快速发展归因于高端产品出货量的增加和客户群的不断扩大。
此外,COVID-19大流行也为三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发挥了作用,因为许多使用索尼CIS的美国消费电子公司推迟了2020年的新产品发布,而三星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则增加了CIS的订单量。
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也帮助三星赢得了更多客户。
2018年6月,该公司推出ISOCELL Plus技术。
在推出新技术的同时,三星也在提升CIS产能。
2017年,三星开始扩大12英寸CIS产能,并于2017年开始改造12英寸DRAM生产线FAB 11,用于生产CIS。
改造已于2018年底完成。
;同时,FAB 13也将进行修改。
通过为中高端智能手机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的超高分辨率CIS的先发优势及其积极的产能扩张策略,三星的CIS市场份额将在2022年增加。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2022年2017年,索尼CIS市场份额约为39.1%,三星增至24.9%,排名第三的豪威科技市场份额为12.9%。
在2019-2021年CIS需求旺盛时期,相比三星,索尼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大劣势就是产能,因为索尼的生产线相对单一且有限,而三星除了原有的CIS生产线外, ,当市场需求井喷时,公司可以将内存生产线改造为CIS生产线,从而在较短时间内释放更多产能。
索尼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晶圆厂条件,只能暂时扩大生产线。
不过,从开工到量产,还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
显然,这太慢了,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年三星CIS的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索尼在日本的4家工厂拥有8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
最新的是位于长崎的 Fab 5。
Fab 5将于2021年开始量产,扩建项目仍在进行中。
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投资7000元。
亿日元用于扩建新工厂。
当自身产能不足时,索尼只能寻找代工厂帮助其生产。
2019年,由于CIS供不应求,索尼自身产能不堪重负,该公司将高端CIS交给台积电代工生产。
这是索尼第一笔高端芯片外部订单。
当时,台积电专门为这个大订单订购了设备。
索尼发布的CIS订单是在台积电南科14a工厂采用40nm工艺生产的。
台积电购买的新设备已于2020年第二季度安装,并于8月开始试生产。
月产能2万片,2021年第一季度量产,未来产能还将扩大。
后来,索尼的更高端CIS芯片被引入台积电的28nm工艺。
2022年,随着台积电在日本新建晶圆厂,索尼将加深与其的合作关系。
台积电的日本子公司JASM有索尼作为股东。
最初投资5亿美元,获得近20%的股权,成为JASM的大股东。
该晶圆厂将于2022年开始建设,预计2024年底实现量产。
两家公司表示,初始制造工艺将是22nm/28nm,这正是索尼高端CIS所需要的。
通过扩大自己的生产线并与台积电合作,索尼可以在产能扩张方面赶上三星,以弥补竞争短板。
02.合作除了直接竞争之外,在合适的条件下,合作可以更好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索尼将与三星在半导体供应链上进行深度合作,这或许是基于自身发展战略以及三星晶圆代工现状的选择。
目前,虽然全球芯片需求疲软,但这只是暂时的。
当行业走出低谷时,各类芯片仍将呈现增长势头,尤其是CIS,应用领域众多,发展潜力巨大。
单个设备所需的CIS数量不断增加。
增加。
索尼的企业发展战略也体现了这一点。
2022年5月,索尼公布了未来的CIS发展战略。
该公司认为,2022年至2030年CIS市场年均增长率约为9%,预计该市场将长期增长。
索尼原本认为移动影像应用增长将会放缓,但后来改变了预测,认为多镜头、AR/VR等增长趋势将继续推动CIS中长期市场增长。
在手机方面,索尼认为智能手机制造商正在将高性能相机系统定位为高端机型的重要差异化因素,这需要大像素和大光圈图像传感器。
索尼将主要专注于这一领域,开发有助于实现高图像质量和多功能的高附加值图像传感器。
除了移动应用之外,汽车CIS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Frost & Sullivan预测,2019年至2024年,全球汽车CIS出货量将从3.3亿台增至6.9亿台,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5.9%,全球汽车CIS市场规模将从16.5亿美元至16.5亿美元。
33.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4%。
索尼将传感器融合视为汽车应用的一项差异化技术。
独特的融合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物体识别。
到2025年,该公司计划将其融合技术应用于汽车前部传感的实际应用,除了恶劣环境下的车辆识别外,还可以用于夜间的人和车辆识别,以及对高要求的停车辅助功能。
- 精确测距。
为了实现CIS的发展战略,索尼需要在产能、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完全依靠自己的晶圆厂效率太低,时间不等人。
因此,除了保持与台积电的合作外,寻找与全球第二大晶圆代工厂三星合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从产能和制造工艺技术的综合实力来看,除了台积电之外,就是三星了。
。
此时此刻也是寻求与三星合作的好时机。
近期,为了应对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各大晶圆代工厂纷纷采取更为激进的低价策略。
为了吸引顾客多下订单,他们主动提出“量大价格可议”的条件,向顾客招手,希望借这一努力扭转颓势。
据悉,晶圆代工厂成熟工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能利用率。
如果客户订单量大,议价空间比以前更加灵活,价格折扣幅度高达10%至20%。
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三星也未能幸免。
为了应对低迷的市场状况,据称该公司已将其成熟工艺报价下调10%以抢订单。
全球排名第二的晶圆代工厂就是如此。
可见,成熟工艺代工已经转变为买方市场,而且这种趋势很可能会持续到下半年。
因此,在全球晶圆代工厂成熟工艺产能利用率普遍不足、三星晶圆代工厂纷纷降价促销的情况下,索尼可以通过指望三星生产CIS来“抄底”。
对于三星来说,有索尼这样的大客户下单甚至长期深入合作,对于提高产能利用率、保证营收都是一个福音。
03.三星的命运 作为全球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IDM,三星的商业模式有利有弊,经常引起业界争议。
积极的一面是规模大,涉及业务和产品线多,整体营收水平可观,抗风险能力强。
在危机时刻,它具有“西方不发光,东方发光”的营收能力。
缺点是涉及业务过多,难以集中精力和资源在某个重要领域实现突破。
晶圆代工就是典型代表。
由于其不仅生产自己设计的芯片,还为外部客户代工,因此晶圆代工业务难以拓展。
同时会受到各种内部因素的制约,效率低下,并且会引起客户或潜在客户的担忧,因为与三星竞争的IC设计厂商害怕自己的核心业务信息被竞争对手三星获取而不敢使用其技术。
贴牌业务。
这也是三星代工业务始终难以缩小与台积电差距的重要原因。
独特的IDM商业模式使得三星能够与多个客户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关系,比如苹果等品牌手机厂商(三星为这些手机厂商提供显示面板),以及高通(三星)等IC设计厂商。
它不仅生产自己的手机处理器,还为高通生产相关芯片,现在,这种关系有望延伸到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