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展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复习指南

时间:2023-06-28 01:36:46 信息发展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前沿趋势

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覆盖范围广、用户移动性强、通信容量大等特点。移动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语音到多媒体、从单一到多模式的演变过程,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五代(5G)移动通信时代。

第一代(1G)移动通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商用的,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它主要采用频分多址(FDMA)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它主要提供语音业务,数据业务速率很低,只有几十比特每秒。它的代表系统有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等。

第二代(2G)移动通信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业化的,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或码分多址(CDMA)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容量和抗干扰性能。它不仅提供语音业务,还提供了数据业务和短消息业务,数据业务速率达到几十千比特每秒。它的代表系统有欧洲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IS-95、日本的PDC等。

第三代(3G)移动通信是在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的,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它采用了更先进的调制、编码、多址、抗衰落等技术,实现了高速率、高质量、高效率、高灵活性的无线接入。它提供了包括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数据业务速率达到几百千比特每秒甚至几兆比特每秒。它的代表系统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等。

第四代(4G)移动通信是在本世纪初期开始研发的,以全IP化为主要特征,构成全IP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技术,实现了无缝的宽带无线接入。它提供了包括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数据业务速率达到几十兆比特每秒甚至上百兆比特每秒。它的代表系统有欧洲和日本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我国提出的TD-LTE等。

第五代(5G)移动通信是目前正在研发和部署的,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智能化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了大规模MIMO、毫米波通信、非正交多址(NOMA)等技术,实现了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超高连接密度的无线接入。它提供了包括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在内的多种业务,数据业务速率达到几百兆比特每秒甚至上千兆比特每秒。它的代表系统有3GPP制定的5G NR(New Radi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