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展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第二版答案解析:从基础到进阶

时间:2023-06-28 00:40:41 信息发展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第二版答案解析:从基础到进阶

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应用。本书是该课程的教材,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和习题。

本文旨在对本书的答案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知识。本文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分别对每一章的习题答案进行简要的说明和分析,同时给出一些参考资料和拓展阅读,以便读者深入学习。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介绍了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和文档。本章的习题主要考察读者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一些基本的计算能力。

1. 什么是数据通信?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两者有何关系?

答:数据通信是指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和接收信息的过程。计算机网络是指由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连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两者有密切的关系,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是数据通信的应用。

2. 数据通信系统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功能?

答:数据通信系统由以下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1.发送设备:负责产生并发送信息,如计算机、电话等。

2.传输介质:负责承载信息,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3.接收设备:负责接收并处理信息,如计算机、电话等。

4.协议:负责规定信息的格式、编码、传输方式、错误控制等,如TCP/IP协议等。

3. 数据通信系统中常用哪些性能指标?如何定义和度量?

答:数据通信系统中常用以下四个性能指标:

1.速率: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单位为比特/秒(bit/s)或波特(baud)。

2.带宽:指传输介质所能传输的最高频率范围,单位为赫兹(Hz)。

3.时延:指信息从发送设备到接收设备所需的时间,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单位为秒(s)。

4.误码率:指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比特的概率,单位为百分比(%)或比特错误率(BER)。

4. 数据通信系统中常用哪些编码方式?各有何特点和优缺点?

答:数据通信系统中常用以下四种编码方式:

1.非归零编码:指每个比特都用一个电平表示,如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该编码方式简单易实现,但容易产生直流分量和同步问题。

2.归零编码:指每个比特都用两个电平表示,如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1和0,每个比特的后半段都归零。该编码方式避免了直流分量和同步问题,但占用了更多的带宽。

3.双极性编码:指每个比特都用三个电平表示,如正电平、负电平和零电平分别表示1、0和空闲。该编码方式节省了带宽,但容易产生基线漂移和同步问题。

4.曼彻斯特编码:指每个比特都用两个相反的电平表示,如高-低表示1,低-高表示0。该编码方式避免了直流分量、基线漂移和同步问题,但占用了更多的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