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总结来的有点晚。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主要是觉得去年有点残酷。不断的换工作换地点,一路上纠结不断。有痛苦,有快乐,有激动,有迷茫,有得失,所以想了很久,记录下这一年的重点。辞职——新航线16年总结总结到这里。其实在发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和阿里商量好了新的offer,加入阿里-闲鱼部P7级别。这个offer犹豫了很久。毕竟离开北京这个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搬到杭州还是很纠结的。感觉不习惯好配方不熟悉的雾霾。我和家人商量了几次,综合各方面考虑,最终决定接受这个offer。当时我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遇到罗辑思维上升的瓶颈。如果没有这样的评价标准,那我架构师的上升通道就很窄了,因为已经有前端负责人了,所以这种头衔也就不存在了,虽然Leader说有可能我一个人拉起另外一个前端团队,但是我觉得这样不好,因为整个前端团队人不多,没必要分散权力去做事。当时受rank的文章影响,以及weex和RN的火爆,我判断未来三端融合的趋势会更加明显,所以提出了三端团队融合的想法,但是被Leader拒绝了,所以这条线路的上升通道也被锁定了。同时,我也回顾了自己的careerpath,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在BAT级别的公司工作经验,所以可能还是需要去这个级别的公司看看,学习一下。当时也考虑过去杭州安家落户的可能性,也是相应的呼声逃离北上广。很多人可能会想,为什么不走技术深入的路线,硬要标题。一个原因是当时很难有业务场景做研究支撑。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就不说了。基于以上原因,我选择了接受这个offer。阿里元旦去马来西亚潜水后,回家过年,收拾行李,来到杭州。2月8日,加入阿里-闲鱼系。不得不说,对于那些从外地来杭州的新兵,阿里的安排还是很不错的。前两周可免费入住公司签约酒店。附近有shuttlebus,有2周的冗余时间找住处比较人性化。别的公司不知道,阿里西溪公园还是很漂亮的,设计也很精致。请原谅我的渣摄影技术。在阿里的这段时间,总结起来主要做了两件事。1.产品思维加入公司后,我的领导对闲鱼的鱼塘业务有了更大的眼光,所以我们在做正常业务的同时,也想做一些能够促进业务发展的技术探索。为此,我们组建了一个3人的小团队来进行这项业务探索。后端小伙伴选择技术架构层面做业务赋能,数据同学选择数据分析层面寻找方向和机会,但是我很尴尬这两个方向都不行,所以选择了产品方向(不是黑PM)去探索新的商业形态(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所以转做PM)。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产品,主要是社区产品为什么没落,比如贴吧,豆瓣社区等等,原来火爆的社区产品慢慢不行了,大家都不玩了。当然最后没有特别牛逼的结论,只是一些想法供大家讨论。社区产品的中心化还是比较严重的。老年人的利益会聚在一起,新人和不遵守他们潜规则的人会被排除在外。这样一来,新鲜血液就会很少,基本不会产生新的内容。水印过多导致内容质量迅速下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没有优质的内容,就更难吸引到优质的人才加入投稿。广告很难禁止,很烦人,管理成本很高,所以我们需要像酒吧老板这样的人性化管理者,但是这些人很多不是对它感兴趣,而是为了盈利,有灰色收入成为酒吧老板。每个人都明白。初衷变了。许多人或组织将这些社区作为渠道,这是非常功利的。很多原有的氛围基本没有了,老人或者高素质的人才流失了,格调也下降了。随着社会的变化,大家变得没有耐心,碎片化的时间增多,不愿意花大量时间写内容,尤其是在没有任何收益的情况下。以上是一些比较简单粗浅的看法,欢迎随时指正。2.Weex的探索相对于淘宝和天猫,我们部门的前端还是人少,但是业务还是要做的,比如日常的运营活动,商品页面等等。于是加入公司没多久,就有了技术选型的讨论。当时我的判断是,如果以后以Weex为主,那么现在前端应该积累Vue组件,而不是继续用React。(PS: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到Rax也是可以的,不过当时还是Vue和Weex结合比较好,官方推荐)。但是在当时的讨论中,由于对是否专注于Weex产生了分歧,我们并没有砍掉Vue组件,而是继续使用React来编写我们的业务场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还是不够坚强,太在意别人的感受。不久之后,客户的同学自己发起了Weex接入,引发了我们的跟进。虽然后来回头看,没有任何问题,运行的很好,但心里还是有些遗憾。如果我们早点切,Vue开始依赖Weex的方向,后续动作可以提前很多,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里还是有点不自信,没有坚持自己当时的观点。关于Weex具体探索的文章很多。推荐这款飞猪的探索。他们走得很快,而且非常坚定。我还在阿里的时候也咨询过玉玺。当决定来到7月份时,我选择了离开,继续返回北京。原因是:不适应杭州的气候,经常生病,而且太潮湿。毕竟我是北方人,可能是年纪大了,适应能力降低了,不像年轻时候了。我的朋友不多,周末也找不到可以一起出去玩的人。这很尴尬。我没有多少人可以倾诉,所以我感到很孤独。它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有趣。所以我选择了回北京,回一个我熟悉的地方。这里有更多的朋友和公司,有更多的选择。能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最后选择了美团,主要是觉得氛围比较好,做的东西比较有趣,机会比较多。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我在阿里期间,其实发现这里的HR好像没有脉脉或者知乎说的那么狠,感觉还不错。当然可能是我沟通的少,也就两三次,一次是入职,一次是离职,哈哈,尴尬。我还是觉得这些事情应该理性对待,没有必要去妖魔化HR或者给他们贴上标签。毕竟看问题的角度还是有差异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也有差异。最后,在这里,非常感谢我的Leader,教会了我很多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每次和他聊天,我都有很多收获。当然,我还要感谢青叶、玉真、广延、贵和、阳玉,还有兰义、宗欣、梁元等人给我的帮助。离开AOW之前,我利用年假去巴厘岛继续年初的潜水之旅。赢得了AOW,享受了巴厘岛图兰奔的水下风光。当然,还有各种沙滩景色,就不给大家展示了。让我们看看水下的风景。今年打算继续潜水,地点还在考虑中。8月28日,美团加入新梅大学、金融平台、智能支付事业部。这里的智能支付业务发展非常迅速。那时,我更看好这里的生意。加入公司后,具体工作多次变动。一开始,我负责消费金融和数据可视化业务。后来拥抱变化,改成了基础技术服务。.别在这里八卦,别问我,这两家公司有什么区别,你想闹也没办法。我不会回答你。之后在基础技术服务方面,我们团队主要搭建各种基础设施,包括Web的离线技术,Era的基础技术生态,以及我们的js文件diff比对的Stark服务。有些新名词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没关系,这些都会在今年逐渐出现在外界面前。其实我们在今年一月份的美团科技沙龙上讲过线下技术,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另外两项服务还在优化完善中,未来会逐渐给大家带来惊喜,敬请期待。具体地址点此:技术沙龙031:千万级订单线下支付服务——前后端架构实践,请微信开通。众所周知,我们公司在12月份进行了架构调整,具体如下:美团调整了组织架构。跟我有关系如图: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的leader会留在金融平台整合其他前端团队,我负责新的智能支付前端团队。好的,那么重点来了。新的一年,千万级订单业务场景等你参与。当然,还是有工作要求的,如图:欢迎所有有志青年加入,我们的大门永远敞开。最后希望在2018年能够打造一个好的前端团队,让团队成员在这一年有所收获和成长。也希望自己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学开车(已经提了N年),潜水,健身。最后把别人给我的话分享给大家,自我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