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Web前端 > CSS

323世界气象日“海洋气象”系列-海雾

时间:2023-03-31 13:42:10 CSS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第61个世界气象日即将来临。今年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Theocean,ourclimateandweather)。海洋和天气属于同一个公地,两者之间正在进行持续的对话。可以说,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最直接的调节者。甚至可以说,一切关于天气的问题,都可以在海洋中得到解答。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海洋气象科技产品,带大家乘风破浪环游世界。今天的《海洋物语》——海雾海雾一直是诗人笔下浪漫的化身,“斜月沉没海雾,解石潇湘无限路”“春风吹杨柳眼,海雾染黑了沙头”……其实,海雾是一种海洋灾害性天气。据统计,60%-70%的海上船舶碰撞事故是由海雾引起的。海雾会降低能见度并影响海上交通。2018年2月15日至25日,琼州海峡连续多日出现大雾天气,致使琼州海峡大面积停航离岛。车辆严重滞留,海南岛10万人受阻。从那时到春运结束,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海雾是如何产生的?海雾是指在海洋影响下,海面(包括沿岸和岛屿)出现的雾。也就是说,只有受海洋影响而形成的雾才能称为海雾。在陆地上产生并随天气系统向海中移动的雾不能称为海雾,而只能称为“海雾”。冷暖空气交界处出现的雾,是一种受天气系统锋面影响的雾,在陆地和海上都有存在。海洋虽然也能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形成是由陆地天气系统造成的,因此不能纳入海雾的范围。相反,受海洋影响而产生并随风向海岸移动的雾,虽然发生在陆地上,却被称为海雾。比如青岛夏季出现的雾,大部分是从海上吹来的海雾。如何监测海雾?由于海上观测条件匮乏,海雾观测多采用气象卫星FY-4A、Himawari-8卫星动态门限实时海雾反演技术等遥感手段,以及沿海能见度激光雷达实时监测和沿海油基监测平台、船舶、浮标和海岛站。近年来,人工智能识别海雾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海雾监测。基于人工智能的海雾反演产品(左图为可见光云图,右图为反演产品)。如何预测海雾?海雾的预报可以通过天气学的方法进行,综合考虑可能引起海雾的各种因素和大气环流场的特点。但是,由于海雾的形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与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因此海雾预报也很复杂。目前的预报方法主要是基于海雾数值模式预报系统,结合动态统计解释技术和其他客观预报方法实现海雾预报指标。GRAPES海雾面积和雾顶高度预报。中央气象台客观海雾预报方法的发展历程海雾服务效果如何?中央气象台通过定量化、精细化、多要素预报和专业化定制服务,为社会公众和国家重大活动提供气象保障。例如“一带一路”倡议、“海上丝绸之路”大雾监测、海军成立70周年、青岛海上阅兵保障等基于风云四号卫星反演的海雾监测产品另外就海雾和海雾而言,沿海大风天气过程也十分复杂,直接影响航运安全和海上生产作业。中央气象台采用概率密度匹配法对海上10米风场进行了客观校正。目前可提供空间分辨率5公里、最大时限168小时的主客观海风融合预报产品,以及即将推出的逐小时详细阵风预报产品。我国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起步于19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涵盖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服务的完整数值预报体系。用于我国近海大风、海雾、强对流等海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的海洋气象支撑业务系统。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再次聚焦海洋,意在呼吁人们关注海洋气象预报技术能力建设,挖掘海洋气象数据的价值潜力。在文明迈向“深海时代”的进程中,中央气象台将继续为建设海洋强国、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气象智慧。往期精选·完·中央气象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绿色·分享微信公众号:kjcx\_nmc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