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第一天,骁龙855就已经乱了。就连克里斯蒂诺·阿蒙也频频出席各大手机发布会宣传5G,不给855留下任何猜测的机会。因为现场被5G和折叠屏两波浪潮盖过风头,尤其是几款折叠屏的惊艳亮相,成为了镜头的焦点。未来存在的两项黑科技在MWC2019上汇聚。
遗憾的是,本届MWC上的黑科技并没有受到大众的欢迎。动不动就上万块的折叠屏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虽然2019年5G终端已经上市,但体验却是空中楼阁。 MWC这个手机风向标,定下了2019年至2020年及以后的技术树。 我们来回顾一下上线第一天以及之前的9场重大发布会: 1。
三星发布了三星S10手机系列、折叠屏Galaxy Fold和5G版三星S10,均搭载骁龙855处理设备,其中可折叠屏Galaxy Fold售价高达13000元。 2。华为发布了Mate X,一款支持5G网络的折叠屏手机,搭载5G调制解调器Balong 5000。 3。
OPPO宣布10倍混合光学变焦技术并发布上半年5G新品;沉义人也忍不住透露了OPPO的折叠屏手机,称意义不大。 4。小米发布了MIX 3 5G版,搭载骁龙855,售价4560元,暂时不会在国内发布。 5。
诺基亚发布了诺基亚9 PureView,一款后置五摄手机,但并未搭载骁龙855芯片。 6。索尼发布新旗舰Xperia 1,采用21:9带鱼屏设计,支持4K HDR,搭载骁龙855平台。
与此同时,索尼宣布了其5G手机计划。 7。 LG发布了G8 ThinQ和V50 ThinQ,均采用骁龙855平台。 V50支持5G网络。
LG V50 ThinQ还有官方的副屏配件,使用后可以变成双屏。 8。中兴推出了搭载骁龙855平台的Axon 10 Pro。
这也是中兴通讯首款支持5G网络的手机。 9。努比亚推出了一款灵活的智能手表努比亚α。整体交互与普通手机没有太大区别。
价格为499欧元。 MWC2019手机厂商的一道选择题 总结9款新品发布会可以看出,骁龙855基本是新品标配,大众市场产品都主打5G,而大部分创新肌肉都是可折叠屏手机,包括三星的内折叠、华为的反射式折叠以及努比亚的环形设计,都在柔性屏上有一定的差异化。 MWC2019上的折叠屏 除了独家的10倍光变技术之外,今年公布的新技术基本上都是各厂商在855、5G和折叠屏中二选二,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大部分都是产业链提供的通用模板或创新思路。
没有特别高的门槛。对于大多数参展商来说,这无非是一道选择题。
如果说5G是大家公认的趋势,那么折叠屏的亮相却是非常有争议的,因为有的厂商在选项之中选择了对折叠屏的不屑。有的抱怨可折叠屏手机价格过高,并表示将发布消费者买得起的可折叠屏;也有人对率先“量产”柔性屏幕感到无语。不是我没有,而是我不想做。总之,大家都是这种宫斗之内戏。
限于柔性屏本身的问题,厂商并没有意愿、也没有准备进行量产。他们只是想展示自己的实力并向用户介绍他们自己的其他产品。尽管厂家如镜,但并不妨碍普通消费者欢庆国潮。
国内外折叠屏手机的视频备受追捧,尤其是屏幕展开的那一刻,仿佛这就是未来。 普通人的屏风狂欢更多的是一种仪式感 但是,我们还是想给屏风及其狂热追随者泼一盆冷水。在它令人惊叹的外表下,还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用途。
缺点,所以不要仅仅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仪式感而这样做。需要承认的是,“现阶段除了屏幕更大、能够折叠之外,并没有带来用户体验上的巨大提升”。 首先是折叠带来的厚度和面积的不可调和性,按照目前的屏幕厚度,基本上就是两部手机折叠后的厚度。
为了偶尔使用8英寸的屏幕显示器,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忍受巨大的厚度。目前来说,这是用户体验上的一个挫折。
其次,折叠屏对续航提出了挑战。目前,折叠屏仍无法像平板电脑一样提供更大容量的电池。 4000mAh的容量对于展开的8英寸屏幕来说更加有限。 最后就是量产和价格。
折叠屏对设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目前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应用。动辄几万的价格也决定了这不是一款大众产品,很难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另外,目前的折叠屏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系统体验还是设计语言都还没有形成。所以,折叠屏的出现无非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只是硬广告。 可见,折叠屏为用户提供了更大屏幕体验的路径,但绝不是主流趋势。所以在花巨资购买折叠屏之前,你要考虑清楚,你想要仪式感还是折叠体验。
除了折叠屏,除非运营商大规模建设基站,否则5G毫无用处,更何况基带还处于外挂状态。因此,无论是5G还是折叠屏,其成熟阶段至少要到2020年。越来越多的厂商在MWC上仍然以概念产品为平台,这无非是缺乏创新、没有什么可展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