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不少手机用户难免再次眼花缭乱:iPhone、三星、小米、华为、金立等新机纷纷上市。国际巨头苹果、三星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机新品,除了价格“优越”之外,并没有带来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曾经的追赶者国产手机正在弯道超车。为了放大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优势,不少“单王”试图通过技术创新与巨头并驾齐驱。
与智能手机刚进入市场时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地位相比,如今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关于苹果的“疯狂”早已降温 每年9月,手机行业的老大苹果都会带来新一代iPhone。
然而数据显示,从2015年底开始,苹果国内销量开始连续六个季度下滑。到今年第二季度,iPhone国内市场份额已跌至第五位。业界普遍认为,iPhone系列缺乏创新,摄像头和处理器不再占据绝对优势,新品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 果然,苹果新机的所有“创新”都被猜到了。
iPhone 8主要在摄像头、屏幕、扬声器等细节上进行了升级。比如iPhone 8的12兆摄像头,现在国产手机都是20兆摄像头起步。
仅实现传闻已久的无线充电功能,展现了苹果对手机未来发展方向的革命性定义。但苹果的无线充电设备要到明年才会上市,而且这一功能还仅限于概念。库克称之为iPhone历史上“最大飞跃”的iPhone X,只是取消了Home键,引入了国产产品已经具备的全面屏和面部识别解锁功能。 与平淡无奇的更新和一切令人期待的新技术相比,唯一让大家“惊叹”的就是价格。
新款iPhone X的入门价格为8388元起,大约是初代iPhone的两倍。 三星“炫技”效果有待验证 中国版三星Note 8闯入苹果发布会,似乎是有意攻击iPhone。
作为苹果最大的竞争对手,Note 8的全视OLED曲面屏、首次双摄像头、基于NFC的共享单车临近解锁等也都在试图“一展身手”。另外,三星Note 8更像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它不仅可以调节皮肤的光滑度,还可以调节脸部的红润程度,迎合了中国人想要美化自己的外表而不是还原真实事物的摄影习惯。 这次苹果新品超出历史水平的高定价据说是三星造成的。
因为涨价的最大原因是新iPhone采用了三星独家提供的OLED屏幕。据悉,苹果预计将从三星采购数亿个OLED显示组件。
毕竟三星绝不是一家单独销售手机的公司。其全产业链商业模式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使其拥有了打压苹果的资本。 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完善自身的产业链生态、积累自己的全球游戏筹码,也将是其未来经营状况能否长期走强的关键。 国内产品创新爆发压制国际巨头 国际巨头苹果、三星的新品似乎并没有打动国内用户。
近年来国产飞机的崛起,减缓了国际领先巨头的步伐。 十年前,山寨时代的国产手机都是靠降价以量取胜,靠薄利多销积累利润。 2010年后,疯狂的山寨风潮退去,经过原始积累而崛起的华为等中国厂商,注重产品品质、渠道开拓等,在中端产品市场能够与国外大型厂商竞争。
小舢板虽然没有全部成为航母,但也建造了可以出海贸易的万吨巨轮。 以“全面屏”作为当前这场狙击战中最大的筹码,小米先于苹果发布了“全面屏2.0”手机MIX 2。金立旗下内置金融级双重安全加密芯片的全面屏手机M7 Power也计划于9月发布。
华为首款全面屏手机麦芒6,配备四摄像头,预计将于9月发布。 OPPO的前后摄像头均为20兆高清摄像头。旗舰手机R11也即将发布。
如今,国产产品很难在单款手机的利润率上实现突破,但却与苹果、三星针锋相对,拥有4K全面屏、操作系统通用扫描技术、四摄像头、人脸解锁、视频实时美化……从屏幕到操作系统,从硬件摄像头到软件黑科技,国产手机已经能够通过透支和拦截iPhone 8和Note 8的换机需求。系列新车型密集发布。更重要的是,国产手机多角度发力,率先以差异化创新,不仅提升了自主品牌形象,也让用户感觉苹果、三星的技术没有那么先进,压制了他们的创新强调。 手机行业没有永远的王者。
缓慢的创新可能会导致被推下王座。逐渐从中低端向高端市场迈进,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占领了全部阵地。在国内球员的夹击下,国际豪门的日子并不像以前那么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