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的空白领域,激光电视是无与伦比的。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7年,激光电视市场销量达到6.7万台,销售额达到20.8亿元。与此同时,激光电视目前仍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2017年销量和销售额增速均远超整体电视市场,分别达到116%和109%。 在液晶电视越来越大的同时,激光电视却越来越小 有人认为,激光电视在超大尺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规模无法扩大。
因此,有必要探索80英寸以下的尺寸。与液晶电视领域展开竞争。
事实上,激光阵营的一些企业也表示,未来激光电视将继续探索更小尺寸,比如65英寸,直接与液晶电视在市场上展开竞争。 激光电视厂商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激光电视在技术上已经有所进步。比如,三四年前,针对市场的激光电视都是单色激光电视。
直到近两年,双色激光电视才出现。不过,今年激光电视的色轮已经进入了RGB三色阶段。
与单色轮和双色轮相比,三色轮的色域有明显改善。但目前来看,激光电视在65英寸的竞争中还没有胜算。 相比之下,如今的液晶电视正在向更大尺寸发展。
目前,55英寸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的主流尺寸。据中怡康时代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前7个月,在线下彩电市场中,55英寸零售额占比32.1%。同时,随着大尺寸面板价格下降以及大尺寸电视成本下降,电视市场主流尺寸将向55英寸及以上尺寸迁移。与此同时,60英寸电视也蓄势待发。
IHS预计,2018年60英寸电视面板年出货量将突破2000万片。 在产业链上游,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大尺寸面板生产线。其中,华星光电t7项目已于11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主要生产65英寸、70英寸、75英寸8K超高清面板。
高清显示器、65英寸OLED、75英寸OLED显示器,设计产能为月9万片玻璃基板。此外,京东方位于武汉的10.5代线工厂正在建设中。
其主要产品为65英寸和75英寸电视面板,分辨率分别为4K和8K。预计2020年达产后,产能将达到每月12万片。
随着激光电视尺寸下沉,液晶电视主流尺寸日益增大,激光电视将在市场上正面竞争。 70 至 80 英寸的极端范围的液晶电视。
狭路相逢,勇者未必胜 激光电视虽然名为“电视”,但其实属于投影仪的范畴。因此,从技术上来说,激光电视明显落后于液晶电视。
性别。比如色彩和清晰度,前面已经提到,一些厂商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三色色轮的阶段,这使得激光电视的色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问题是激光电视的色彩和清晰度无法同时提升。 市面上的激光电视都有散斑现象。
激光照射的物体表面具有粒状结构,这意味着激光电视形成的画面会有明显的颗粒感,使图像看起来不清晰。导致三色色轮带来的色域优势并不明显。
虽然激光电视号称“护眼”,观看距离比同尺寸的液晶电视更近,但带来的观看体验却是画面颗粒感。由于成像原理的差异,LCD不存在散斑问题。同等分辨率下,液晶电视的画面明显比激光电视细腻很多。同时,在分辨率方面,激光电视还停留在4K,而液晶电视已经具备量产8K的能力,在大屏上的显示效果远好于激光电视。
另外,激光还有一定的射程。距离越远,亮度越小。因此,超短焦激光电视实际上会出现边缘亮度衰减,导致色彩表现力下降。 在便携性和进屋难度方面,70英寸到80英寸范围内的激光电视并不具备优势。
激光电视属于投影仪类别。由于液晶电视没有上偏光片结构来吸收环境光,因此当激光通过投影面时,投影面会与环境光一起反射到人眼中。再加上人眼对“对比度损失”理解的偏差,最终导致投影面上视频的对比度下降。因此,无屏电视必须配备抗光屏,才能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
目前超短焦投影采用的是多个菲涅尔透镜组成的光学硬屏,其尺寸与液晶电视相差不大,这意味着激光电视在便携性上并不具备优势。 成本方面,随着10.5代、11代液晶电视线的逐步规划、建成和投产,大尺寸电视面板的价格将逐渐下降,而激光的几个重要核心部件电视机需要依赖进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价格往往超过万元,在性价比上很难与液晶电视相媲美。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激光电视还远远不够完美。激光电视与传统主动发光电视之间仍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但也不得不承认,电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包括LCD、OLED、QLED、激光电视在内的产品存在,当前市场对大尺寸屏幕有着天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