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是否会“终结”死记硬背

时间:2023-03-15 14:55:40 科技观察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否会颠覆中国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模式优势?确实,中国学生离学习时间和作业还很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掌握基础知识的维度上,中国学生与大多数国家相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学生与发达国家学生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因为知识存储只是创新的一个基本维度,创新还与好奇心、想象力、思维逻辑等维度相关。一个人如果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基础知识的记忆上,压抑好奇心,为想象的思考牺牲时间,为兴趣排挤空间,缺乏独立思考和想象验证等,创新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器智能革命。机器将通过反复学习获得知识的学习、记忆和推理能力,这将为当前中国的教育发展带来新的视角。一个人能记住很多基础知识固然有意义,但考虑到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何更好地分配时间,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深入思考,创造更大的价值,就成了一个问题约束下的优化问题。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会给制约因素之一带来变数,那就是学习基础知识的时间。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可以塞进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中,留出更多时间进行创造性思考。假设我们在考虑天体物理学问题时需要使用宇宙速度值。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的基础知识点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外化人类的记忆。专业的知识体系可以准确回答这些知识。我们在使用这个值的时候,可以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中取出来。哪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基本要素,我们需要学习和记住;哪些知识适合立即使用,插件到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中,这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问题,涉及教育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综合学科,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成熟的研究和结论,并且仍然需要不断的假设验证。但我相信在理论和实践的交叉验证下,我们一定会找到一个最优点。甚至在寻找最佳点的路径上,也会给当前的教育模式带来新的思考。至于人工智能知识系统能存储多少知识,以何种方式实现有效的人机交互,实现机器辅助或人机协作的功能,这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问题。发展,在定义明确、任务标准化的情况下,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电子助手甚至电子专家都可以实现对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甚至基于基础知识的多步推理,从而还人对他们自己。多花点时间观察这个世界的渺小,想象这个宇宙的浩瀚,探索改变世界的方法,追寻生命的意义。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它拥有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刻理解和远见,行政体制优势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在这样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学习范式的结合探索,中国很有希望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