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很时髦的词相信很多工程师都听过,就是“全栈”。所谓全栈,可以用更通俗的方式来理解。听起来很棒,一个无所不知的工程师听起来很棒!很多公司也鼓励自己的工程师往全栈工程师的方向努力,很多技术人也对全栈敬佩……不过,在现场举行的2016WOT移动互联网技术峰会上,记者专访了AliChen关于全栈,资深技术专家洪如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陈鸿儒陈鸿儒是阿里资深技术专家。曾就职于腾讯,目前负责阿里移动相关业务。移动时代和PC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陈鸿儒认为,现在的移动时代和PC时代不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在PC时代,建一个网站,前后台支持就可以了,但是现在要做APP,已经不是只有前后台可以解决的了。如何将人才拓展为具有多终端素质的人才是重中之重。通过团队策略和技能降低业务成本,在不增加技术人员精力和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实现多终端扩展。在谈到全栈的概念时,陈鸿儒表示,他认为未来的技术人员具备跨端、跨栈的能力,而不是全端的全栈工程师。因为如果要求一个工程师朝着全端全栈的目标努力,就意味着他不仅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还要成为其他领域的专家,这就需要他花费大量的精力研究其他领域的时间和精力。领域知识。但是,工程师的工作性质不允许他除了满足工作需要外,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其他的东西。一个公司要花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培养一个全栈工程师。时间,成本也很高。基于这些原因,全端全栈不仅对个人工程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成本压力。陈鸿儒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现在的时代和场景。我们应该看现在移动时代对人才细分的需求,同时增加一个业务迭代的效率。跨栈是有需求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团队都在几年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我们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让团队具备多端素质。跨设备和跨堆栈不需要工程师成为多个领域的专家。他只需要在对自己领域的技术和逻辑理解透彻的前提下,快速迁移即可。能力,你可以有能力在几个月内把一个技术或者逻辑迁移到其他领域,有能力从多个终端迁移。其实小编理解应该是有足够强的技术积累后,快速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如何培养员工具备跨设备、跨栈的技术能力?陈鸿儒告诉我们,阿里培养跨端跨栈工程师的方法是每周四、五在团队内部开展两小时的“夜校”。是团队内部的问答环节,互相解答疑惑,分享经验。另外结合一些课程,在实践中答疑解惑,提升团队的整体氛围。陈鸿儒表示,这种方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如果以后效果显着,会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前端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1、技术:除了必须掌握的技术外,还需要掌握新的前端知识和形式。2、性能优化;无论是整个前端架构,还是专人的提升,性能优化始终是业务或技术上离不开的一个点。3、持续思考;这种品质不仅是前端工程师,所有技术人都应该有持续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性能好不好,或者做一些工程建设,能不能跳出前端圈子,做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陈鸿儒给技术人员的建议是,要时时反思和思考业务和当前环境。这样说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比如对于未来一个新的趋势,风控的把控等,找一个方向去主动学习,而不是新技术出来后被动去适应。未来前端趋势?在谈及前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时,陈鸿儒如是说。现在的前端技术不像2年前、3年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让你去挖掘一些。目前生态比较稳定,整个技术建设也比较稳定。前端面临挑战,更多的是在一个层面上实现多端表达的一致性。未来大家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打通不同的研发模式和逻辑,实现不同的平台和架构。除了语言上的差异,整个研发模式和整个设计模式场景都会非常相似。.有了技术之后,再做一些进一步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