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加速崛起,各种新业态的快速落地带来了物流业发展面临诸多新需求、新变化、新挑战,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催生了智慧物流。当前,不断构建和形成智能化、数字化的物流装备体系,正成为助力物流发展突围的重要途径。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到6000亿元,2022年达到8000亿元,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作为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机器人也有望在2021年达到224亿美元。随着智慧物流市场的不断兴起,物流机器人也逐渐普及。物流机器人发展向好。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快速升级,加速了技术的发展和渗透;数字化供应链的不断变革,也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在数字经济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物流机器人的发展也从市场、技术和应用三个方面得到积极推动,形势不断向好。其中,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压力,成为物流机器人发展的良好契机。一方面,人口结构老龄化和中产阶级发生变化,消费观念注重个性和体验的转变,这为物流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物流机器人的异军突起也带来了巨大的落地应用空间。同时,政策支持和引导也给予物流机器人关键驱动。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文件,引导成立“仓储机器人与智能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为仓储机器人营造了良好有序的产业环境。物流机器人的发展。为推动物流机器人成熟发展注入动力。在上述各种有利因素的推动下,未来我国物流机器人发展应用的蓝图正逐渐清晰。目前,物流机器人在我国围绕配送中心、仓储分拣中心、最后一公里的应用已经逐步展开,包括极智家、快仓、海康、阿里、京东、苏宁等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和部署。构建系统,随着智慧物流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物流机器人在行业内的全面普及。未来需要克服的四大挑战当然,虽然现阶段看起来我国物流机器人“前途光明”,但由于主客观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物流机器人发展需要攻克的问题。例如,第一点是行业面临的严重洗牌。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快速攀升,自然带动了物流机器人板块的不断扩张。但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增长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期。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增速的放缓,行业洗牌成为发展的首要问题。其次,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给发展带来挑战。由于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物流机器人产业融合应用了许多新技术、新理念。对于很多行业从业者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导致了行业内长期紧缺人才的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短缺,对物流机器人行业影响深远,必须想办法解决。第三,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受制于人,这也导致我国发展困难重重。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分工日益清晰的背景下,我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难免受制于人。虽然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与西方国家在客观上仍存在差距,这使得我国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和不堪重负。此外,标准规范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物流机器人行业之所以处于竞争困境,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局部同质化竞争的出现。在产品标准等标准规范不完善、非强制性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生产的物流机器人质量不够好,没有企业特色,对物流机器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行业。因此,未来我国仍需加强标准建设,营造标准化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