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综合应用,是新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具有“无缝连接、全面感知、智能处理、虚实交织”的突出特点,行业安全需求多样。随着5G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物联网产品应用日益丰富、行业渗透不断深入,物联网关键基础环节的一些安全隐患将更加突出。加快物联网基础安全体系建设,保障物联网安全健康发展尤为重要。重要的。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物联网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该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司组织制定《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并向社会公示。《指南》提出到2022年,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制定10项以上重点行业标准,对物联网终端、网关等关键基础环节的安全要求,明确平台,满足物联网基本安全需求,促进物联网发展。互联网基础安全能力得到提升。到2025年,推动形成完备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制定行业标准30余项,加大细分行业和领域标准覆盖率,提高跨行业物联网应用安全水平,保障物联网安全。消费者的安全使用。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主要是指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的安全标准。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包括总体安全要求、终端安全、网关安全、平台安全、安全管理五类标准。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的框架?表明,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将通过四项工作来组织实施。一是加快标准制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按照《建设指南》明确的标准发展路径,有序推进行业标准制定,重点结合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化工作。物联网和行业发展实际,尽快制定出台一批急需、贴近行业的标准。应用标准。二是实行动态更新。密切关注物联网新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加强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和动态更新,做好行业各方协调工作,补充完善安全标准即适应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物联网安全发展水平。标准。三是深化标准应用。充分发挥地方和行业协会作用,通过培训、论坛、研讨等方式加大标准的普及推广力度,加强标准应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安全标准试点示范,快速推进提高物联网整体安全水平。四是加强交流合作。组织开展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的跨行业交流和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行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