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宽带中国这三年:中国电信穷则思变

时间:2023-03-14 19:20:19 科技观察

宽带中国这三年:中国电信穷,想改.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制定的项目目标是:三年内实现城市通光纤,最大接入带宽达到100M。大约在3年左右迎来了“跳跃期”。三年后的今天,中国电信基本实现了“资费跃升”之外的其他目标。不过,王晓初当时可能没有想到,宽带中国会接连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要么没有预料到,要么超出了最初的风险估计;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甚至成了运营商的负担,最后以这种妥协的方式收场。这三年,宽带中国或许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今天,宽带中国仍然是原来的宽带中国,但其定位和意义与中国电信的初衷大不相同。准备不足2010年8月以后,中国电信在上海、江苏等地开展“光网城”试点建设FTTH。“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应对中国移动的低价竞争。”江苏电信网络建设部高层是这样回忆的。当时,并购了中国铁通的中国移动开始发力固网,低价进军宽带市场。“很明显,亏钱的代价让你无法直接与他竞争,FTTH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差异化的路线。”在光网城市试点中,FTTH不仅帮助中国电信规避了价格战风险,还通过品牌溢价带动了综合业务的发展。作为接入的最终目标,FTTH显然更超前,可以通过宽带捆绑带动其3G业务增长。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是中国最成功的捆绑套餐,包括宽带、3G和IPTV。当然,应对移动竞争的手段不仅仅是FTTH。中国电信也于2010年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宽带出口清洗,禁止省级企业向中国铁通销售宽带接入。中国铁通近千万用户受影响,网速如蜗牛。2011年2月16日,中国电信在全国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战略。今年也被大多数业内人士称为“FTTH元年”。2011年4月,除北京外,各省运营商制定了年度FTTH覆盖率和用户实际部署计划。随着3G热潮的消退,运营商建设的重心自然转移到了宽带上。光纤到户已经响彻全国。但正如专家当时所言,“我国各地区的建筑环境差异很大,很难制定统一的FTTH建设方案和标准”。中国电信集团似乎只能统筹管理各省年度发展任务。事实上,除上海外,所有省份几乎没有FTTH的经验,从资金预算到安装和维护细节。不过随着中国电信宽带考核的变化:“KPI只纳入FTTH用户,FTTB和DSL不再纳入考核”。以FTTH为框架结构的宽带中国,就是在这种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被推向全国的。2011年以来,FTTH投资收益、质量等问题不断暴露,中国电信只能上战场练兵,完善顶层设计。2011年底,中国联通在北京、天津试点光纤到户项目,并于2012年2月推出“光网世界,我宽世界”。这个“跟风者”也走了中国电信的弯路。FTTH的几大弊端FTTH装机率低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直到2012年下半年,中国电信的FTTH装机率仍未能超过10%。看起来FTTH覆盖的用户数量庞大,但用户数量不到10%。这自然导致FTTH收益的投资极低。在战略启动之初,中国电信针对低装机率制定了“薄覆盖”战略。最初的项目是在走廊或单元楼的每层楼交付的。“薄覆盖”为中国电信节省了一定的前期成本,但也为后期的二次工程带来了困扰。很大程度上,这是中国电信面对低装机率的无奈之举。低回报后,运营商很快看清了FTTH的“高投入”。“2011年刚进入三季度,很多本土企业就把全年的预算花光了。”一位熟悉设备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当地企业要么自筹资金,要么拖欠尾款等。”事实上,2011年至今,宽带中国始终未走出资金困境,“钱荒”愈演愈烈。中国电信科委主任魏乐平在谈到自己的FTTH研究时,总是说:“各省领导都会再说一遍,ONT终端太贵,必须降价。”电信运营商自然不会学互联网公司“烧钱”。.2011年底,上海电信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其实已经踩刹车一段时间了。”上海电信作为中国FTTH的领头羊,几乎是中国唯一一家全面投身FTTH的省级企业。不过,上海电信的冷静思考并没有被其他省份利用。一方面是因为集团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反垄断”和“假宽带”打击。2011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验和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中午在央视《新闻30分钟》节目中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对中国进行调查电信、联通在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垄断行为。自2008年《反垄断法》实施以来,这是执法部门首次对国企立案调查,但发改委至今未对是否属实作出公开定论。垄断;12月,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发布报告《中国宽带用户调查》,称中国大部分用户都在使用假宽带。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议论垄断和假宽带,风口浪尖的运营商却只能保持沉默。不过,运营商也化怨为动力,开始寻求国家的战略支持。2011年年底,行业主流媒体呼吁国家宽带战略,《人民邮电报》当时发表了一篇文章《国家宽带战略不能再等了》。好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家宽带战略终于出来了,只是还是半遮半掩。疯狂与清醒的分水岭如今回想起来,很难判断国家战略是否是运营商的运气。2012年的两届会议期间,宽带战略被热烈讨论。国务院责成八部委联合起草国家宽带战略,命名为“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计划于2012年9月公布。不过,这个涉及多部门的战略似乎在此之前就宣告未完成它开始了。宽带中国战略一拖再拖,终于在计划后11个月的2013年8月17日发布。但此时,产业链和运营商似乎已经将这一策略视为“鸡肋”。因为在2012年的狂潮中,为国家宽带战略拼搏的运营商和产业链已经耗尽了热情,当时的宽带普及程度并不弱于今天的4G。加快战略出台取得一些成绩,有可能为通信行业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主要是为了钱。”一位业内专家在向记者分析过往时笑着说:“但它是可惜国家意志从来没有被运营商所改变。.”2012年3月30日,工信部启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总体目标是“建设光网络、提速、促普及、扩应用、降资费、惠民生”。”,提出2012年新增3500万户FTTH覆盖,4M以上用户占50%以上,新增宽带用户2000万。这个动作也是以FTTH为基本框架。刚想停下来的运营商有走上了提速之路,赵迈清总经理有一句名言:“今年有两件事,3G和FTTH。”2012年,河北电信在FTTH上不遗余力,其FTTH用户数和用户宽带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2012年底,中国电信却对河北电信的FTTH项目极为不满,“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的投资收益太差。””河北电信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河北电信将FTTH战略定位在集中度较高的乡镇和农村地区。“一是为了规避市区与联通竞争带来的种种障碍。资源丰富,施工便捷高效。”上述人士向记者介绍:“我们已经与当地多家代理工程团队合作,通过他们进行业务拓展,甚至光纤到户建设。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目标。“2012年上半年,河北电信的覆盖范围和用户数增长较快。但下半年,由于装维体系不完善,FTTH网络质量问题频发,用户投诉率上升资金超出预算,投资收益难以考核的问题逐渐凸显,2013年,河北电信不得不重新调整FTTH战略:收缩一线,聚焦投资收益,河北电信也不例外。2012年,为确保任务完成,集团下达任务时,逐级下达省市公司指标,许多省份只能选择与河北电信相同的策略,甚至有的省份强制要求铜缆用户上线。改造光缆全部拔掉,换成FTTH,不计成本,多方努力,运营商实际完成FTTH覆盖4900万户2012年,远超3500户的任务要求。然而,最终,2012年全国宽带用户只增加了2500万户。递减是每个行业的铁律,但运营商似乎从来没有认真对待过这个规律.这似乎更像是一项政治任务。运营商作为上市公司,还是要为这场以市场结果为运动付出代价的。2012年年中,王晓初在欧洲被投行分析师质疑FTTH的投资回报率。当时他表示,中国电信会砍掉一些回报率较低的项目。次年8月,中国电信召开内部小组会议。王晓初明确要求:减少或停止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宽带提速项目,重点建设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城市。利润连年下滑,经营者实在是负担不起这样的铺张浪费。这次会议可以说是宽带中国的分水岭。可见,此时的中国电信对国家战略已经不抱希望了。无独有偶,中国联通也在2012年底削减了2013年的宽带预算,2013年也削减了一些省公司上报的建设资金。这就是宽带中国,正在逐步回归市场。从国家战略浮出水面的第一天起,运营商就从未停止过对战略资金的呼吁。2012年4月,工信部组织业内专家在江苏研讨讨论:将三大运营商每年税收的一部分作为战略资金,但该方案被工信部否决财务。此后,国家战略一拖再拖,战略资金逐渐消失。2013年初,工信部召开了宽带普及提速工作总结大会。会上,王晓初抱怨道:“在城市,巨额投资难以产生新的收入,手续费时有发生。在农村,运营商在新建宽带网络上亏损,运营商面临的压力很大。”企业投资和成本正在增加。”至此,中国电信走过了宽带中国的弯路,8月份国家战略出台,提出设立普遍服务基金,但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对普遍服务基金发表评论:“谁要?很多年前我们给了它,我们不要它;没有普遍服务基金,我们仍然可以亏本赚钱。有了普遍服务基金,我们肯定会赔钱。别再吵了。”在他看来,普遍服务基金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大部分还是运营商出钱,国家只补贴一小部分。有关部门优化通信设施、城建规划、环保审批等环节的产权壁垒,但这些环节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结果未必乐观”。或许在未来,国家战略终将走向成熟。功德永存;但从一开始,运营商就希望国家战略能够立竿见影,立竿见影。失望的运营商不得不重新定位宽带中国。走过所有弯路的经营者,或许可以重新考虑市场经济。最先呼吁转型并付诸实施的是产业链厂商。因为,这两年,运营商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也变相的转移到了他们身上,让他们不堪重负。如果你很穷,你就想改变。不过,与庐山的运营商相比,很多厂商还是比较容易看出这些失误的真面目。对于已经成熟的宽带产业来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无非就是增收节支。“如果运营商不能通过这种宽带提速赚钱,那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中国电信2012年的PON集采可以说是这个道理的直观体现。这种集中采购,让所有跟运营商疯狂的企业都尝到了苦头。“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远远落后于运营商的降价幅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宽带领域的王者华为此次中标不到10%,中兴通讯历史上第一次在新闻宣传中不遗余力地为华为写信:“我们的朋友们,这时间,连百分之十的份额都没有拿到。到了。”或许事后中兴会羡慕华为,后来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魏乐平对记者表示:“中兴每卖出一个ONU,就要赔20元。”订单越大,补偿越多。这时候,有远见的企业已经醒悟了。2012年,在FTTH的世界里,华为开始推动其VDSL2技术返璞归真。今年,华为宽带只推出了一种解决方案——Vectoring。据介绍,Vectoring可充分实现铜缆的再利用,节省提速成本,同时在开通速度上也优于FTTH。当时,Vectoring确实可以改变现在的宽带困境,可惜: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宽带市场对这项技术并不感兴趣。一位中国电信专家告诉记者:“这个技术不错,但是组里已经不考核铜缆了,所以用的人少了。”他对记者叹了口气:“你应该多报道,考核要看速度和质量,不要用表面的访问方式。”2013年,包括主管部门在内的专家逐渐改弦更张,开始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并存”。与此同时,阿浪、烽火也开始高调宣传自己,但运营商的评价方式不变:只计入FTTH用户进行评价,运营商庞大的体量和僵化的机制限制了他们的转向速度,“铜光一刀切”的症结难以有效改变,目前只有广东电信在VDSL2商用,2014年LTE临近,魏乐平曾预测中国电信可能降价50%其宽带预算用于补贴LTE。也许“一分钱不能打英雄。运营商知道痛点,可能又要考虑铜缆了。”当然,省钱是不够的。2012年以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一直在宽带领域寻找新的利润空间。毕竟ARPU值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下降,高枕无忧也就不远了。最早的运营商把希望寄托在了IPTV上,可惜IPTV不仅没有带来附加值,运营商还不得不从宽带中抽取一部分钱来补贴百视通。爱奇艺副总裁段友桥曾评价IPTV:“直播不如广电,互动不如OTT,注定难以实现。”2012年年中,以天津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开始尝试与OTTTV合作,提供更优质的视频内容,双方分享内容费用。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将OTTTV作为业务重心,并逐渐普及。值得一提的是,在“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业务中,福建电信的智能提速脱颖而出。团队首次亮相2011年通信展,其智能提速成为当年通信展的亮点;2012年8月,团队在智能提速的基础上,与迅雷共同推出“天翼光速”业务,一年发展用户4万余人,年贡献收入超千万,宽带ARPU值提升减了10多块钱。更有希望的是,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复制到其他互联网公司。目前,中国电信已正式将“天翼光速”商业模式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中国电信与OTT的合作平台初具规模。.三年宽带中国,经历过无数挫折的中国电信基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现在看来,它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大陆。但是,这个新的战场也是在FTTH的框架内建立起来的。中国电信是否会再走一条弯路,目前还不得而知。回过头来看,在宽带中国的前两年,几乎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FTTH的硬件建设上。很少有人关注FTTH的管理和运营,或者中国的电信环境是否有能力消化FTTH,为运营商提供超宽带的强大推力,这是FTTH与运营脱节的根本原因。迄今为止,全球经历了四次FTTH浪潮,前两次以失败告终;三是Verizon发起,成败未定;作为全球第四次FTTH浪潮,宽带中国能否成功?这必须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