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2018年LoRa产业发展的五个特点

时间:2023-03-14 12:52:52 科技观察

过去三年,LoRa经历了从新生事物成长为中国物联网领域主流事实标准之一的过程。近日,笔者参加了在衢州举办的第三届中国LoRa物联网国际峰会。本次峰会吸引了600余名LoRa产业链企业代表参会。通过会议期间与大量从业者的交流,笔者发现,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国内外LoRa产业生态发生了诸多明显变化,或将对物联网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政策和历史原因,LoRa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以市场为手段,大部分企业的布局、合作、落地更多是市场化的行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些市场行为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概括:1、生态系统的多元化更加明显,让参与者有更多的选择。2018年,LoRa生态网络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众多在各自领域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厂商的参与,典型的是互联网巨头的参与。互联网四大巨头谷歌、阿里、腾讯、京东都以顶级成员的身份加入了LoRa联盟,希望通过LoRa在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树立自己的话语权。互联网巨头在业界的影响力与LoRa技术形成了相互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推动LoRa成为全球物联网事实标准的目标。此外,中国铁塔、中国联通以及多家地方广电企业也开始布局LoRa产业。这些在国内基础设施、频谱、渠道等方面具有影响力的组织的加入,将进一步推动LoRa在各行业的应用。凯络科技在国内率先发起LoRa应用联盟,不仅实现了国内最大的LoRa基站出货量,而且其应用联盟的企业数量也增加到1100多家。各行各业企业的参与,使得LoRa生态系统更加多元,也更加明显。当然,生态圈的不断扩大和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拔山、划界、站在某一阵营。相反,它应该有更多的选择,迫使它更加开放。在笔者看来,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铁塔、联通、广电这样的集团,在物联网业务的布局上肯定会保持技术中立,支持更多的接入方式和通信方式技术。它有更多的选择。至于最终在哪些方面投入更多或深化布局,则取决于其对自身战略路径和市场的判断。2、突破单一应用,加速行业??场景拓展。三年前,当低功耗广域网(LPWAN)进入业界视野时,无论是LoRa还是NB-IoT,能够对外展示的落地用例都比较少,更多侧重于仪表阅读。对于一些应用,如停车等,大量论坛和研讨会的从业者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实际应用案例,但这些仍然是非常单一的应用。此前,LoRa终端更多集中在电表、煤气表等公用事业仪表领域。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LoRa也在智慧城市、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安防等领域形成了大量的落地用例。Semtech物联网业务总监VivekMohan透露,目前已经在全球大量垂直行业形成了300多个应用场景。当然,在过去的一年里,NB-IoT也迎来了大规模扩展的落地用例,并形成了数百个应用场景,其中有不少与LoRa类似。不过在笔者看来,LoRa除了支持类似NB-IoT公网形式的应用部署外,在支持这些场景方面也形成了多种灵活的模式。以专网部署的形式,应用厂商和用户可以通过盲打或室内网关等方式,提升自身场景下的网络覆盖。尽管面对相同的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环境和主要痛点选择不同的网络连接服务。3、产品出货量仍显着增长,广域物联网占据主导地位。从规模上看,LoRa终端是目前所有LPWAN技术中出货量最大的。根据Semtech的数据,全球已经部署了5000万个LoRa终端节点,预计2018年LoRa芯片出货量将达到数千万。Semtech中国区销售副总裁黄旭东透露,中国市场LoRa芯片出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众所周知,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2017年底出台的《征求意见稿》,给我国LoRa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政策风险。不过,在此风险之下,LoRa芯片出货量仍能逆势增长,可望成为真正的市场行为。驱动。最新的财报显示,是产品出货量的大幅增长。以LoRa产品为主的无线和传感产品部门已攀升至Semtech营收的30%,这也让这家小型芯片公司备受华尔街青睐。当然,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的LoRa终端都采用了点对点的小型无线通信方式。近两年,由于LoRaWAN规范的推出,无论是公网、私有网络还是私有部署网络,越来越多的应用使用星型网络通过网络实现连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广域物联网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除了LoRa联盟对LoRaWAN规范的不断更新外,国内厂商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以LoRaWAN规范为基准,为厂商提供更多空间,加速应用落地。例如,包括克拉科技在内的厂商在频率规则、数据分布等方面对LoRaWAN进行了优化创新,能够更好地支持特定的应用场景,这也极大地促进了LoRa产品出货量的快速增长。.4.更加注重应用导向,底层和平台进一步开放LoRa作为一种线性扩频调制技术,在物理层已经相对优化和成熟。目前,主流厂商在消除应用壁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LoRa技术IP的拥有者,Semtech不仅在工艺方向对LoRa芯片进行了优化,还在诸多应用中优化了barrier的性能。有些优化直接面向特定的应用场景,所以它的定位不仅仅是LoRa芯片提供的。商家,并希望成为LoRa快速落地的推动者。今年10月,Semtech在中国为阿里提供了最新的LoRaIP授权,客观上给予授权企业更大的创新空间,可以面向应用设计新的芯片。此外,针对大量“一次性”场景,Semtech在今年早些时候投资了一家印刷电池制造商,以进一步推广更小、更便宜的LoRa模块。同样,平台级厂商也在不断推动产业链的开放进程。笔者注意到,凯络科技物联网平台开始向第三方网关和接入网开放,推出了GSP通用传感器设备平台。可以快速连接更多的网关、模块和传感器,形成大规模。这些工作还关注应用程序障碍。5、产业链厂商生存环境持续改善。作为从业者,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所在行业的信心。近年来,笔者与众多LoRa产业链厂商保持着沟通,包括传感设备、模块、终端、方案商等,大部分厂商的反馈是近三年生存环境持续改善年。2016年是大量中小企业进入该领域的一年。当时,大多数企业都看好LPWAN的前景,但缺乏应用使其生存艰难;经过2017年的坚持,进入2018年生存环境迎来好转,少数厂商2018年上半年完成的业务和营收均超过2017年全年,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在宏观经济环境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产业链厂商的提升确实给产业链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信心。当然,这种人居环境的改善不是爆发式增长,更多的是线性增长。LPWAN目前更多面向的是工业物联网市场。每个垂直行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生存和运作流程以及存在了几十年的利益关系。物联网将在短时间内“颠覆”传统行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显然不现实。或许线性增长更符合物联网逐渐渗透到行业的规律。虽然从业者在LoRa产业链,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对传统产业进行“颠覆性”创新,他们带来的是边际创新和增量创新,他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也是市场行为的结果。11月27日,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发布《再次公开征求对<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发射设备目录和技术要求>公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对去年12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虽然业界对新发布的版本中的部分条款仍有疑问,但让业界看到监管层创造了LoRa等非授权频段技术公平进入市场。在fai的大环境下在接入方面,期待LoRa在未来物联网多元化的市场中给用户更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