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互联网安全:您的手机安全吗?自己检查一下!

时间:2023-03-14 11:26:38 科技观察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的网络安全吗?一起来看看吧!说到“网络安全”,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那是国家层面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事实上,在当今时代,网络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智能手机作为大多数人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当前网络安全的薄弱环节。如果不慎使用智能手机,不仅会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给生活带来困扰,还会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隐患。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在手机上使用电商APP搜索一些商品,虽然你没有购买,但用不了多久,你的手机上就会安装一些其他的APP手机会推荐你刚刚或最近搜索过的。商品内容?或者,如果你最近刚聊了某个话题,你手机上的某些APP会为你推送相关的内容信息?如果在未经您授权的情况下发生上述情况,那么您的个人隐私极有可能已被泄露!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对手机进行安全查杀,卸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对一些可能通过语音收集信息的应用设置权限。当然,除了以上例子,如果不注意智能手机的安全使用,可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在此我想为大家简单提几点:不要随意点击短信中的不明链接。有时您会收到一些带有URL链接的短信。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提高警惕。点击,一旦点击恶意链接,极有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中招网络诈骗。不要随意连接公共WIFI。目前,一些不法分子会设计“免费WIFI”陷阱,获取您手机上的帐号、密码或识别标志等重要信息,有的甚至通过“免费WIFI”入侵手机系统。一定要在正规平台下载安装软件。通过非正规平台下载的非法软件会窃取手机中的联系人、照片等重要隐私。还会产生高昂的网费和电话费,有的甚至会把名下的财产全部转让。注意手机应用权限的开放。需要根据手机APP的性质来确定和开启权限。这是保护手机隐私的“最后一道底线”,尤其是在打电话、收发短信、阅读通讯录、获取相册照片、打开相机等方面。授权话筒和话筒的权限一定要谨慎!手机支付一定要正规。目前,有各种移动支付代码。提高警惕,及时制止,否则,不仅会泄露个人隐私,甚至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在更换手机或号码之前,您必须注意。更换新手机时,必须先退出旧手机账号,再在新手机上重新登录。被淘汰的旧手机,必须删除重要信息,进行“格式化”清理。换新手机号前,一定要先将原手机号与网络账号解除绑定,根据需要将网络账号绑定到新手机号上,否则会造成很多麻烦和困扰。应设置手机锁屏,防止因手机丢失或被他人盗用而造成安全隐患。必要时,支付软件、即时通讯软件、手机相册、电话簿等应增加密码访问保护,防止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目前,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虽然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只有69%,仅排在世界第十五位,但是以中国的总人口计算,中国的智能手机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非常有必要做一个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做好网络安全保护工作。近年来,境外间谍、敌对势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侵入获取国家机密。网络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网络泄密案件频频发生,其中不仅包括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进行攻击,还包括人们对机密信息存储和交换的麻木不仁。在这里,小编再次提醒大家几点:谨防机密:近年来,使用手机处理公务越来越普遍。很多公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微信,虽然确实可以带来一些便利,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工作,尤其是具有保密性质的内容,还是会存在保密隐患。尽量避免使用即时通讯软件传递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信息。有人认为用拼音和同音字代替敏感字段可以保证安全。其实这样做乍看之下似乎难以理解,但只要稍有常识的人多看几遍,便能有一个大概的概念,这是非常容易出错的。泄漏。不要复印机密文件。涉密文件一直是海外间谍和敌对势力关注的焦点。一旦用智能手机上传,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使用恶意程序偷窥和窃取。一些机密文件一旦公开,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利益损失。即使文件上传后立即删除,也不能保证文件安全,因为只有数据恢复技术才能“自我恢复”。小心“云”备份。目前,智能手机的“云”功能正在不断发展。为了防止通讯录丢失,有些人利用智能手机的云备份功能,将联系人信息备份到“云端”。号码通讯录上传至“云服务器”或“网盘”。殊不知,这极有可能造成漏电的重大隐患。“云备份”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极易被不法分子非法浏览、复制或篡改,造成信息泄露。敏感区域被禁用。敏感地区和军事设施往往是间谍和敌人重点关注的地区。在敏感区域使用手机时,手机信号很可能被监听,造成泄密的重大隐患。尤其是在战时状态下,军事活动动态、军事部署、部队更换、军事行动等都是敌人关注的焦点。一定要遵守保密规定,否则的话,很有可能引来敌人的火力覆盖攻击,甚至全军覆没!不要在视频直播中任性。近年来,网络直播异军突起,令不少年轻人为之着迷。因此,一些涉密领域和场所也成为网络直播泄密的重灾区。信息被当做“吸粉”的筹码,却不知道现在的“黑客”技术厉害。不仅手机或网络终端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入侵,黑客甚至可以通过特殊手段远程唤醒处于关机状态的手机,并通过摄像头和麦克风收集周围的环境信息,很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保密性。当今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影响一个国家的诸多领域,网络安全已与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小编为大家列举了2020年上半年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相信大家可以从中看到,网络安全不仅关乎国家安全,更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2020年5月,委内瑞拉国家电网主干线遭到攻击,造成全国大范围停电,人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影响;2020年5月,瑞士铁路机车制造商Stadler遭到网络攻击,影响运营;2020年6月,本田汽车遭受工业类勒索软件攻击,影响了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和生产;20202009年4月,以色列供水部门工控设施遭到网络攻击,能源和水务行业企业紧急更改所有联网系统的密码。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一旦一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部位和企业遭到网络攻击,不仅会给社会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生活和生产。在网络安全方面,近年来,除了国家层面不断加大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外,社会层面的网络安全建设和宣传也不断加强。这充分说明,网络安全不仅事关国家安全,更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治理将进一步加强,但网络空间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下面就未来需要关注的六个网络安全方向进行介绍。这些也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安全内容:规模化、破坏性成为有组织网络攻击的新特征。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有组织的网络攻击不断出于政治目的发动破坏性攻击。近年来,针对我国的APT攻击事件不断被曝光,且攻击规模和强度逐年加大。攻击目标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行业。有组织的网络攻击的规模和破坏性可能会急剧增加。系统化协同防护将成为网络安全的新趋势。政府机关、能源、金融、交通、通信等重要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恶性网络攻击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在5G网络加速覆盖的背景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互联网的暴露程度不断提高。利用软硬件供应链和承载服务的云平台作为攻击载体的事件或呈上升趋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受到强烈关注。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法律,加大对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泄露、出售用户数据、侵犯用户隐私权等行为的企业的查处力度。但是,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泄露或滥用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存在滥用和不合理披露个人信息的情况,给公民的人身生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成为网络黑产的新目标。自WannaCry蠕虫全球爆发以来,网络安全防护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和机构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风险加大。勒索软件攻击利用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使得攻击者更容易隐藏踪迹,难以追溯来源。勒索病毒逐渐呈现出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并有向“泛APT攻击”的趋势发展。远程服务网络安全面临更多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在全球蔓延。受疫情影响,远程办公、医疗、教育等一大批传统行业正加速向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业务协同转变。随之而来的数据泄露、网络钓鱼、勒索软件、网络欺诈等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也日益突出。我国已经发生多起通过办公邮件传播恶意软件、对在线教育平台发起DoS攻击的事件。网络远程协作业态下的系统运行安全、网络边界安全、数据安全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5G等新技术新应用对网络安全提出新挑战。5G商用牌照发放,IPv6网络流量高速增长,区块链技术助力金融发展,新技术带来新活力,新业务蓬勃发展。如何应对新的威胁和风险,采取什么样的防御措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安全问题频频曝光,“科技+金融”等新型攻击手段层出不穷,造成的安全事故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从全球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个领域。网络安全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2016年12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布,确立了网络安全的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和战略任务。2017年6月1日,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领域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2019年5月13日,国家标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和措施正式发布,国家网络安全工作不断深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的稳定,就难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网络安全预防往往比治理更有效。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跟上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培养网络安全技能,成为网络安全的建设者,有责任让网络更好地服务生活。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