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信息安全仍是“315党”的重灾区:央视曝光多起网络黑幕,人脸、简历被泄露

时间:2023-03-13 11:41:06 科技观察

本文转载自雷锋网。又是一年315,但最受欢迎的特斯拉没有被点名。今年的“315联欢晚会”无疑是特别的,不仅因为它迎来了30周年,更因为它背景的特殊性——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上消费得到提振,也带来了流量的增加网络消费纠纷。因此,无论是人脸识别滥用、在线简历泄露,还是大数据熟悉、在线教育培训、网络购物等用户投诉热点,这些由网络消费带来的问题都成为热点问题。关注3.15。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朱剑桥看来,这些问题的核心其实是互联网平台对算法技术的不当应用。那么,在今年的“315晚会”中,有哪些企业被点名了呢?涉及哪些技术相关领域?315晚会第一轮,晚上8点直击人脸识别,“315晚会”正式拉开帷幕。据央视财经报道,在记者调查的20多家配备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中,消费者的人脸信息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偷偷获取的,包括宝马4S店、MaxMara店、科勒店等。和其他商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采集人脸信息应当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显然,这些商家和相机公司并没有遵循这个规律。值得一提的是,在“315晚会”点名后,一名科勒卫浴客服回应澎湃新闻称,已知悉,将尽快反馈。央视记者发现,这些用户之所以能够采集到消费者人脸信息,与安装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密不可分。“315党”主要披露了以下四家摄像头企业:苏州万点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优路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雅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锐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只要由于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消费者只需进入其中一家门店,而无需担心。它将被相机捕获并自动生成一个数字。商家可以快速知道顾客去了哪家店,以后会去多少次。优路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这种摄像头的安装量已经达到了数千万台。另外,苏州万点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薛经理表示,他们的平台目前拥有上亿人脸数据。人脸信息是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将严重威胁用户的财产安全。、隐私和安全等。消费者的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难想象。交7块钱送简历,智联招聘、猎聘招聘、51job上“黑名单”“3.15”党。二弹同样投资于互联网数据和信息安全领域。这次大肆贩卖求职者简历信息的招聘平台被点名,智联招聘、猎聘招聘、51job等被点名。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个人简历信息被一些招聘平台大肆出售。在记者的实际操作中,他只花了7元钱就在网上购买了一份智联招聘求职者的简历,包括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可用的。据悉,在智联招聘中,根据求职者的资历、工作经验、薪酬水平等条件,简历下载价格分为三个档次,分别为40元、60元和100元。另外,如果注册了企业智联账号(会员费60元)后,可以无限下载。同样的方法,央视记者也可以在猎聘、51job等平台轻松获取求职者的简历信息。值得注意的是,Resumes可以付费下载,但没有提示简历已下载到求职者账户。也就是说,求职者并不知道简历已经下载。那么,这些下载的简历是如何使用的呢?答案是——进入黑市,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交易。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3.15晚会”曝出简历信息泄露后,多数网友表示投递简历后,接到了陌生电话和短信。骚扰。老人手机的安全陷阱,手机清理App诈骗数据信息保护的“第三弹”,直指老人手机上的清理软件。据央视财经报道,70多岁的李女士用智能手机看新闻和小说,手机屏幕总会自动弹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严重不足”。慢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络安全中心专家发现,这些APP表面上看似在清理手机垃圾,实际上却在暗中获取手机上的大量信息。不仅如此,这些软件还会根据数据信息对老年人进行画像,将其标记为“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从而进一步宣传各种低俗、低劣甚至具有欺骗性的广告和内容。“搜索病”再现,UC浏览器、360搜索被点名下架人脸采集、简历泄露、老年人手机APP等涉及数据安全的话题。关于医疗广告PPC的问题,点名UC浏览器和360搜索。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魏则西事件”将互联网医疗推广推向风口浪尖时,?搜索曾向用户发出公开信表示——360搜索正式决定放弃所有与消费者相关的服务今后。医疗商业推广,为网民提供安全、干净的搜索服务。近年来,“315党”多次举报网络虚假广告问题。2020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1个部门也联合下发通知,强调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医疗、药品等领域。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但从“315党”的曝光来看,虚假违法广告依然层出不穷,背后有一整套违法操作程序。360上海广告总代理京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说,“网站上不能有任何品牌。推人聊微信,聊完再卖产品。”不仅如此,即使没有商户资质,也可以投放广告。央视记者发现,只需提供微信号和产品类型,代理公司便迅速制作了减肥降糖自报广告和快问医生专家问答广告;专家答疑、用户评论、点赞都在后台设置。然后,在UC浏览器上搜索和360搜索,页面上跳出了这个“不负众望”的虚假广告。被央视点名后,UC浏览器一名客服人员回应称,相关人员已关注此事并进行了优化。除了“315党”,还有7大消费坑。不难看出,今年的“315晚会”无论是摄像头下的人脸识别信息采集,还是求职简历的采集,都非常注重互联网数据信息和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老人手机APP信息泄露、信息窃取事件,充分说明数据安全已经成为报道的重点。除了被“3.15党”点名曝光的企业和领域,各地消费者协会和媒体报道还曝光了一批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涵盖电商购物、直播、在线教育、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包括以下7大方面:直播带货,鱼龙混杂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黑天鹅的加持下,电商直播可以说是趋势之上最火的行业.在这场全民直播狂欢的背后,不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刷单、刷流量号交易等业务乱象。对于这些乱象,央视新闻、新京报等官方媒体均有报道,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情况进行规范(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规范性文件不少于10个。介绍),但黑灰行业仍在悄悄“发财”。据第一财经报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MCN机构、主播、商家与商家签约的不是实际销售额,而是表面的GMV。如果商家将表面GMV与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比较,两者的差异率为50%~70%——差异率可以分为两部分:退款率和退货率。简单来说,直播带货的水分最高可达70%,流量和销量严重泛滥。然而,直播的问题带货并没有就此结束。据人民日报报道,直播购物存在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夸大或虚假宣传;不承担售后服务义务的;网购协议中隐藏的不公平格式条款;个人信息泄露等《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诱导消费目前,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消费者浏览和分享信息的主要渠道,短视频营销也逐渐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网购模式。无论是最初的电商外链,还是目前短视频平台单独打造的电商工具,如抖音小店、快手小店,将短视频与电商结合后,不仅会带来新的购物体验,还会带来很多消费陷阱,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有大学生投诉,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烟雨东方古装摄影”有19.9元体验活动。上海市消保委指出,短视频平台等低价体验套路在摄影、搬家等诸多服务领域表现更为突出。大数据杀熟,愈演愈烈无论是订餐、购物等在线服务平台,还是出行、旅游等,都被曝出存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据央视新闻总结,“杀熟”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根据不同设备差异定价。例如,苹果用户和安卓用户的价格是不同的;根据用户消费场所的不同。例如,距离商场较远的用户价格较高;它是基于用户消费频率的差异。一般来说,消费频率高的用户更能承受价格。据中消协消息,消费者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的投诉越来越多。问题的核心在于算法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推荐算法、价格算法、评价算法、排名算法、概率算法等方面。和流量算法。二手电商平台漏洞频发。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二手平台消费舆情信息共计856873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过半,占比61.63%,总计528,081件;而正面的舆情信息只有153867条,占比17.96%,其余为中性舆情信息。媒体报道中,闲鱼、转转、得物等二手电商平台的乱象时有出现。与管理更成熟的电商平台相比,二手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更多,监管难度更大。据新浪财经了解,二手电商平台主要存在以次充好、虚假高价、诈骗买家、恶意换货、消费者维权难、交易支付安全问题、平台售后服务差、售卖等问题。交易过程中禁运品和强买强卖的九大问题。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表示:二手卖家多为个人而非企业主体,因此二手电商平台存在一定难度。对二手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由于交易标的不是新产品,产品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而是要看买卖双方的沟通。因此,二手电商平台的监管比电商平台的监管难度更大。特斯拉没有出现在315晚会上,但新能源汽车的投诉热度却上升了。根据中消协公布的2020年全国消协接到的投诉,“汽车及零部件”排名第二;不难看出,汽车消费问题仍然是整个行业关注的重点话题。据悉,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共收到消费者反馈的汽车产品缺陷线索37377条,其中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1173条,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居多。49.4%。2020年,自燃、加速异常、断轴等新能源电动车事故屡见报端。国产特斯拉车配置降低,加速门、充电门,理想ONE断轴。事件接二连三地出现。截至发稿,特斯拉正处于海南撞车事故的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6月以来,仅在中国,特斯拉就发生了15起疑似失控事件。对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于2021年2月约谈特斯拉,涉及加速异常、电池起火、车辆远程升级等问题。特斯拉的问题只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写照。据中消协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里程“打折”,尤其是气温低时,电池电量下降过快,充电速度与宣传不符.电池质量问题突出,电池故障和充电故障较为常见。出现变速箱异响、变速箱顿挫、动力损失等诸多问题。售后服务水平不高,充电故障等问题反复维修也无法彻底解决。教育培训、退费难、质量低2020年,在线教育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个是资本投入的狂潮,一个是用户评价的冰点。2020年的“3月15日晚会”,学习网虚假宣传、退款难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但在线教育并未敲响警钟,“学习网式”教育机构的数量依旧不减。就在本月,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曝光了5家教育培训机构投诉量大、解决率低的问题。其中,优胜教育、建伟教育和一笑教育分别第七次、第六次和第四次被曝光无证办学。消费服务平台黑猫数据显示,2020年教育培训领域五大平台——好未来、作业帮、猿辅导、跟谁学、VIPKID的投诉量较上年的310件增长414.84%,达到1596例。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猿辅导、高途课堂、作业帮、清北网校等头部教育平台曾发生“广告”打脸事件,英语老师换了,在线教育的广告营销乱象也暴露无遗。《2020 年教育培训消费舆情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全网共监测教育培训消费舆情信息384.76万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271.2万条,占比70.49%。在负面舆论中,教育培训消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退费难、虚假宣传、培训质量和合同纠纷四个方面。长租公寓“爆雷”,引发多方消费纠纷2020年的热点消费投诉中,长租公寓也是其中之一;而长租公寓引发的消费者投诉,不仅与消费者有关,还与房东等利益相关者有关。一些长租公寓经营者一次性获得消费者预付的租金。一方面,他们允许消费者申请贷款,但不一次性向房东支付预付的租金。一旦资金链断裂,消费者将面临无房可住、房租押金难以返还、贷款仍需偿还;另一方面,房东也会因为收不到房租而要求租客搬走,从而引发多重矛盾。2020年12月,蛋壳公寓地雷爆炸事件彻底暴露了长租公寓的出租问题。由于事件的严重性,由此造成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也引起了当时最高法院的重视。据人民日报报道,长租公寓存在“租约到期前退还租金,租金和押金不退”、“租户需缴纳装修费才能领取钥匙”等霸道条款.消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租赁合同格式条款不公平;延迟退款、未按约定提供服务、未履行返现优惠、无法联系客服;高收入低租金后,经营者“爆发”;房屋质量差,影响消费者健康;“个人”“黑”中介、小中介难以监管。总结纵观今年315,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信息化相关问题受到关注。这是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自然衍生出的负面结果。这也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对消费者和用户的权益尊重不够,网络层面相关监管措施不够完善等。到位,但用户在数字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这些问题都取决于监管部门、网络公司和消费者自身相关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当然,这些问题也充分说明,吹出的泡沫终究会破灭,说出的谎言终将“火烧不掉”。“诚信”和“尊重”始终需要放在首位。即使在数字经济时代,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