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VR/AR行业融资并购总额将达到556亿元,VR终端出货量突破千万大关,国内外科技巨头加速布局……“Metaverse”概念大爆发后,被视为开启Metaverse大门的钥匙——VR赛道也再次火爆起来。值得从业者深思的是,这并不是VR第一次受到市场和资本的追捧。在过去的VR热潮中,VR设备的火爆程度和资本的青睐比现在更甚。抛开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web3.0等时下流行的概念,VR产业在技术、行业应用、内容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从“元年”到这几年的“拐点”,VR(虚拟现实)的跌宕起伏让市场对VR行业产生了不同的看法。VR设备正在发生质变,正走向良性循环。“当然,元宇宙概念的催化也是因素之一,但不是关键因素。其不断发展的背后是多年积累的消费基础,多年积累的技术能力,以及内容的丰富。”北京视界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储树平告诉南都记者。与2016年掀起的VR热潮骤然消退相比,与众多VR创业公司相比,“今天的VR产业更加扎实,发展更加理性。”深圳市虚拟现实行业协会会长、恒必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鸣在南都告诉记者。2016年,更多科技含量低的VR盒子充斥市场,但现在VR一体机已经成为主流。5G为数据传输创造了低时延、广连接、高速的网络环境。XR2芯片、4K高清屏幕、6DOF交互升级VR设备体验。此外,游戏爆款等内容生态的完善以及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的出现,都为VR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行业正走向新的繁荣。从2021年和2022年开始来看,VR行业已经“整装待发”。多位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VR产业生态的发展可以参考电脑和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路径。硬件首先教育市场。技术进步升级硬件体验后,用户数量增加并增长到一定份额。硬件成本降低。同时,会吸引更多的软件和内容厂商,在扩大内容生态后进一步推动用户数量的增长。2021年10月29日,Facebook更名为“Meta”,专注于Metaverse。新华社/路透社Meta创始人兼CEO扎克伯格此前也表示,约有1000万人使用和购买VR内容是开发者继续开发并盈利的门槛。跨过这个门槛,内容和生态系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扎克伯格提出的VR生态最低起步门槛——1000万台已经到了。VR逐渐完成了从B端到C端的突破,打开了消费市场之路。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约为1100万台,同比增长近70%,其中Meta的OculusQuest2产品占比80%。海外电商Lazada数据显示,仅12.12首日,VR设备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20倍。终端销售的增长也带动了产业链其他企业的营收增长。例如代工厂商歌尔声学占据了Oculus产品、索尼PSVR、国产品牌Pico等主流VR头显的大部分代工份额,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30日,歌尔智能硬件(主要为VR/AR产品)营收达到222.34亿元,同比增长119%。反映到二级市场,2016年至2021年底,歌尔股份股价从16.67元涨至54.1元,累计涨幅超过220%。此外,雷鸣告诉南都记者,“恒必达今年预计生产10万台VR设备,其中爱奇艺已下单4万台。”据中信证券预测,2022年VR设备出货量有望同比增长80%至2000万台,中期基于游戏和视频应用场景的年出货量有望超过5000万台。根据IDC数据,2020年全球VR和AR市场规模约为900亿元,其中VR市场规模为620亿元。预计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间,全球VR/AR产业年均增长率约为54%。大赌注来了。浸淫VR圈多年的雷鸣表示,“从六年前的第一次资本热潮到现在的第二次浪潮,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群追求短、平、快的企业资本淡出了,留下来了真正看好VR行业的企业和机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VR/AR产业投融资活动再次回暖。从投融资金额来看,全球VR/2021年1-9月AR产业投融资金额达407.09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投融资总额(244亿元)。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加上2020年的融资额第四季度,2021年全球VR/AR投融资规模将达到556亿元。2月20日,北京海淀冬奥文化广场热闹非凡。2月20日,北京2022冬奥会市民体验VR滑雪。冬奥会、冬残奥会海淀区文化广场新华社记者任超产业视角try链,VR主要包括硬件、软件、内容生产与发行、应用与服务。投融资数据显示,硬件和应用环节是近几年的投资重点。《白皮书》显示,在硬件领域,2021年上半年全球将有50起投融资并购,金额84.2亿元,接近2020年全年的总金额,主要专注于AR眼镜、光学器件、传感器、语音交互。异地协作、异地协作等功能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声学、3D设备、控制设备等领域的投融资事件逐渐增多。一位创投机构的投资人告诉南都记者,“目前我们不看整机和终端设备厂商,因为这个环节属于大厂商进入与神斗的状态。我们更多地投资于核心设备,例如光场技术公司。”,他解释说,由于目前VR头显设备大多存在“视觉不适、画质下降、头晕、头痛、眼睛疲劳”等问题,光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虽然该公司目前有相关技术专利,但由于VR设备出货量不足,公司仍处于投资阶段,在VR/AR应用领域,上半年将有48笔投融资并购2021年,金额40.5亿元,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医疗等方面,在软件方面,虽然没有应用类的投融资案例多,但金额也达到了77亿元元;虽然内容领域有所增加,但投融资金额仍处于底部,为27.5亿元。储树平表示,“硬件厂商的利润空间比较明显。期待,但内容型企业难度相对较大,人才匮乏,小公司订单有限,对创新要求较高,沉没成本高。机构可能会望而却步,目前VR游戏企业相对更受资本青睐。”南都记者注意到,2021年底以来的投融资重心似乎发生了变化。据南都记者统计,2021年12月全球共发生16起VR/AR投融资事件。从公司类型来看,本月融资的公司均为软件厂商或平台,几乎没有硬件厂商已经募集资金,而11月份已有10多家硬件厂商募集资金,而这一变化趋势将持续到2022年,火热的赛道自然会引来“大赌注”。据南都记者观察,国内外多家互联网科技巨头开始进军VR赛道,涉及平台、内容、硬件等领域。字节跳动收购Pico,Facebook更名为Meta,爱奇艺发布VR一体机《冒险3》,索尼宣布2022年发售PSVR2,互联网巨头布局VR赛道动作频频,马化腾早前提出“全现实互联网”概念,并称这是腾讯的下一场必胜之战……国内C端市场尚未开启,各大厂商率先迎来发展机遇。对比产业链各环节,国内厂商在技术和装备上都呈现出迎头赶上的态势,但与2016年的景气度不同,这些巨头目前正遭遇“流量危机”。“寻找下一个增长空间是各大厂商纷纷涌入市场的原因之一,有的甚至没有方向,”雷明说。对于这些大厂来说,建立一个属于VR行业的平台(类似Android和IOS系统),才能在未来5-20年内掌握主导地位。如果仅仅使用硬件,是达不到效果的。行业观察:“风”继续吹在哪里?如果将出货范围缩小到国内,南都记者发现数据并没有那么亮眼。据华西证券报告,2020年VR回暖之际,国内VR出货量为190万台,而今年预测出货量为210万台,增幅仅为10.5%。安信证券研报明确指出,国内B端出货占比明显高于C端。预计今年B端硬件耳机占比将达到70%以上,C端出货份额将进一步萎缩。此外,虽然OculusQuest2的销量表现抢眼,内容收入也超过了10亿美元。根据Meta公布的财报数据,RealityLabs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99.6%至22.74亿美元。投资方面,其2021年亏损将达到101.93亿美元,同比增长52.5%。业内人士表示,如今的VR不缺故事,缺的是有收入的公司。“评价一个行业的发展,最直观的就是看玩家能不能从中赚钱,目前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上述投资人表示,因此虽然晶圆代工板块成熟、海外代表产品上市、大厂收购VR公司等重大事件频频发生,但整个行业离“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业内人士指出,从产业驱动的飞轮来看,虽然硬件端是生态入口,但软件和内容才是提升VR市场的利器。VeeR创始人叶汉中曾提到,在投资机会上,硬件和平台更适合大公司,而创业的可能性主要在于内容和开发者生态。不过从目前的出货量来看,硬件的渗透率并不高。“VR内容从业者无法从消费者端获取利益,形成良性循环。此外,核心和屏幕的缺失、硬件体验的缺失、行业平台的缺失等因素制约其发展”,雷磊Ming解释说,缺乏热门内容一直是??VR行业的硬伤,目前游戏是最能拉动VR产品消费市场增长的内容品类。直接带动Switch单周销量增长160%;《半衰期:艾利克斯》不仅带动了硬件销量的增长,还带动了游戏平台Steam新增约100万VR游戏用户。不过,储树平表示,虽然娱乐应用场景可以带动消费市场,但并不能真正让VR兑现其“下一代移动设备”的承诺,因为VR教育、VR产业、VR医疗、VR社交、VR购物,数字孪生等更多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但在此之前,“硬件设备需要轻量化,否则应用场景永远是有限的”。撰文:南都记者叶璐
